詳細介紹:
臺東縣環境教育3場次線上講堂開課 每場次限量30名全程免費 111.05.24
(記者游明蘭/台東縣報導)防疫不停學,臺東縣政府為持續加強環境教育的傳遞能量,將於6月15日、6月22日、6月29日辦理3場次環境教育線上講堂,透過Google meet線上視訊交流分享,課程包含低碳綠生活、循環經濟、海洋永續等概念及議題,3場活動自6月1日上午9點起至10日下午5點止開放網路報名(https://pse.is/45umfd),全程免費,每場次限額30名,額滿為止,若提前滿額將關閉報名系統,各場次錄取名單將於臺東縣環境教育資訊網(http://www.taitung.url.tw/)公告,並於活動日前,以電子郵件傳送線上講座連結及寄發手作材料包,民眾只需自備電子設備及網路,即可在家學習環保新知。
臺東縣政府表示,縣府朝向SDGs永續發展目標邁進,致力於環境教育的在地推廣,帶動全民從根本解決環境問題,更可促進資源永續利用,以達臺東實踐永續家園的願景。線上講堂融合了SDG4優質教育、SDG13氣候行動、SDG14保育海洋生態的概念,將環境教育的精髓濃縮成精簡的線上課程,讓民眾在家上網,就能跟著老師學習環保知識,用行動友善我們真愛的土地。
環保局說明,為加強環教,持續規劃多元的環境教育課程,透過線上及線下活動,提供師長、家長、孩子第一手的環境教育資源。線上講堂依主題分為3場次,第1場次「環境達人秀」以全民綠生活為主軸,分享如何從食、衣、住、行、育、樂、購落實環保,並加入環保DIY的教學,從中建立民眾節能減碳的觀念。第2場次「搖籃到搖籃」,則探討循環經濟及消費行為的改變,如何減緩對環境的衝擊,引導民眾從源頭減少浪費與污染。第3場次「親海、愛海、知海」,呼應海洋永續的未來展望,揭露氣候變遷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聯,啟發民眾守護海洋的環保意識。
環保局呼籲,友善地球是每一位地球公民的共同責任,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就能促進資源的永續利用,為理想的永續環境投下一票,歡迎大小朋友踴躍報名環境教育線上講堂,響應低碳行動於日常生活,共創對土地好、對人也好的低碳家園。 圖文/臺東縣環境保護局綜合計畫科
更多新聞
山海地景為舞台!「2022臺東藝穗節」9月登場 15檔節目 檔檔都精采
山海地景為舞台!「2022臺東藝穗節」9月登場 15檔節目 檔檔都精采 111.05.11 (記者游明蘭/台東市報導)臺東的山海地景是最適合藝術家汲取靈感,由饒慶鈴縣長及縣府文化處走出傳統思維,利用臺東山海美景優勢作為演出舞台,跳脫傳統劇場演出框架,在臺東各地進行的臺東藝穗節,已邁入第三年,今年採全國徵件模式,經評審委員討論及投票後,於79件作品中,共入選APEXKILL、人米犬頁等15個團隊精彩演出, 9月起將在台東各鄉鎮城市與山海之間演出。同時,由天團等3組藝術家將於9-11月進行駐村創作及辦理工作坊,今年台東的秋季將驚艷全台。 縣府文化處表示,臺東藝穗節今年為第三年舉辦,徵件活動於3月開始,4月中截止,短短1個半月的時間,共有來自全國50件演出節目及29件駐村投件,駐村藝術家包含英國、香港、澳洲、德國、義大利等國際藝術家,經由初審、及複審委員的討論與投票,共選出15檔演出節目、3組藝術家駐地創作及辦理工作坊。 入選的團隊有APEXKILL、人米犬頁、再拒劇團、狂夢藝術、我們(WeArt)表演藝術平台、林定、後街人劇團、壞鞋子舞蹈劇場、曉劇場、舞工廠舞團、稻草人現代舞蹈團、廖育伶X研身流、馬戲之門、闖劇場、極至體能舞蹈團,其中「林定」及「我們(WeArt)表演藝術平台)為台東在地團隊;駐村藝術家則是由天團、蔡東翰及賴玟君等團體,將在今年9-11月之間駐村創作及辦理工作坊,詳細演出時程及介紹,歡迎民眾加入臉書「臺東藝穗節」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tungFringeFestival 圖文/文化處表演藝術科2022臺東藝術節 10檔精彩節目10日午起開賣 早鳥8折優惠至5月底止 饒慶鈴:打造全縣都是大藝術館
2022臺東藝術節 10檔精彩節目10日午起開賣 早鳥8折優惠至5月底止 饒慶鈴:打造全縣都是大藝術館 111.05.10 (記者游明蘭/胎東縣報導)臺東縣政府文化處今(9)日於臺東藝文中心舉行2022臺東藝術節開賣記者會,縣長饒慶鈴指出,「臺東藝術節」是東臺灣具指標性的表演藝術盛事,今年邁入第12屆,從7月至11月陸續展開10場精彩的演出,包含戲劇、音樂、舞蹈、新馬戲和親子等多元的節目類型,文化處會加強場館防疫措施,讓民眾安心欣賞演出。 饒慶鈴表示,臺東過去一直被人稱為「文化藝術沙漠」,不過,近年積極推廣藝文活動,尤其是臺東藝術節已經辦理12屆,透過藝術活絡多元生活,除了藝術節,臺東壯闊的山海美景一直是我們的優勢,因此,縣府辦理臺東藝穗節就是以此為出發,今年將邁入第3年,並自9月到11月推出,另外,也推動「藝術下鄉」,將表演團體或藝文活動深入各鄉鎮,希望營造臺東全縣都是大藝術館、美術館。這兩年受疫情衝擊,日常生活受到諸多限制,民眾都悶壞了,今年的臺東藝術節充滿輕鬆、療癒的氛圍,精選容易引起大眾共鳴的題材及提供不同美學視角的節目,希望觀眾帶著滿滿歡笑、感動和正能量走出劇場。 她進一步指出,今年演出場地除了臺東藝文中心之外,還加入了均一實驗高中明門藝文中心,讓民眾有機會在中小型劇場近距離觀賞演出。也因為疫情,縣府將加強藝文場館防疫措施,並提醒鄉親一起做好防疫,戴好口罩,守護臺東,讓藝文活動得以如期舉行。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今天在記者會獻唱,對他而言,「故鄉是一直驅使著歌者不斷向前追尋的原點」,8月初登場的《山谷的呼喚音樂會》,將以一首首撼動人心的曲目,傳達對生命及天地萬物的詠嘆。睽違9年,NSO國家交響樂團再度移師臺東,《琴炫蘇格蘭》音樂會帶來德布西、孟德爾頌及布魯赫的作品,由新任音樂總監暨指揮準.馬寇爾(Jun Märkl)與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攜手演出。 相聲瓦舍的《畫虎藍》是虎年的應景之作,借古諷今、針砭時事,讓觀眾在歡笑中理解時代記憶。劇場國寶李國修的作品《莎姆雷特》經典再現,看莎士比亞悲劇中的愛恨情仇,如何變調成最瘋狂的爆笑喜劇。全民大劇團的療癒系音樂喜劇《倒垃圾》由賴佩霞、夏宇童、倪安東主演,以斷捨離為主題,帶出關於親情、友情與愛情的故事。果陀劇場的《解憂雜貨店》改編自東野圭吾最撼動人心的小說,穿越時空的戲劇張力帶給人們的無限勇氣與能量。 舞蹈方面則有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的《sakero X 038》,以離家歸鄉的意義和文化祭儀為靈感,探索當代阿美族身體文化的可能性;丞舞製作團隊的國際金獎作品《浮花》,取材自臺灣民間的祈福儀式「放水燈」,舞者化身載浮載沉的水燈,時而寧靜、時而癲狂,呼應生命中的千百迴腸。 藝術節也規劃適合闔家觀賞的演出,沙丁龐客劇團結合古典音樂、小丑、默劇、物件與多媒體打造的《阿醜奇遇記》,引領大小朋友經歷一場奇幻冒險之旅;舞鈴劇場被譽為「臺灣的太陽馬戲團」,《VALO首部曲-阿米巴》呈現獨步全球的扯鈴特技,更融合歌唱、舞蹈、戲劇、新馬戲、科技藝術等,打造虛實交錯的舞臺幻境。 2022臺東藝術節將於明(10)日中午12點開賣,5月底前購票不限張數享8折優惠(最低票價除外),民眾可於「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網、7-ELEVEN超商及FamilyMart全家便利商店購票。除了一系列的演出活動,還包括音樂講座、小提琴大師班、親子默劇工作坊、混齡舞蹈工作坊等推廣活動,皆為免費入場,相關資訊將公布於「臺東藝術節」臉書粉絲頁。圖文/臺東縣文化處表演藝術科積極打造友善幸福城市 饒慶鈴:臺東縣府推動多項育兒補助及婦女保健政策
積極打造友善幸福城市 饒慶鈴:臺東縣府推動多項育兒補助及婦女保健政策 111.05.08 (記者游明蘭/台東市報導)今(8)日是一年一度母親節,婦女在每個家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縣長饒慶鈴表示,為了守護縣內每一位婦女的健康,營造臺東宜居環境,減輕每月家長負擔托育的費用,臺東縣政府推出提升至第一胎3萬育兒津貼、全國首創類公共化政策、爭取經費打造全新的數位乳房攝影子宮頸抹片巡迴車,以及積極興建及整建縣內8座親子公園。 縣長饒慶鈴提到,自上任後推動「慢經濟」並希望吸引更多人東漂,打造宜居環境便是重要環節,因此致力提供青壯年養育下一代的良好環境,明年起育兒津貼將提升至第一胎3萬、第二胎以上3萬6千元,推動免費到宅育兒指導、幼兒專責醫師制度、24小時兒科專門急診醫師、另持續提供多元育兒資源,像是育兒資訊單一入口網站,減輕嬰幼兒家庭育兒壓力,期盼打造臺東成為友善育兒城市,讓更多人願意移居臺東。 於此同時,縣府更積極打造親子遊憩空間,未來2年將新建6座、整建2座,共8座親子公園,包括已完成的知本公園,以及與史前文化博物館合作打造的全齡遊憩環境、在臺東舊站特區體育場及臺東大學中間擴建兒童運動公園、美術館周邊蛋糕公園整建;另預計於鹿野鄉及金峰鄉新建兒童公園、成功鎮比西里岸打造複合型態公園,及整建卑南鄉鄉有公園。 為減輕各家私立托嬰中心每月家長負擔托育的費用,臺東縣政府團隊為擴充照顧兒童專業人力,在臺東推出首創全國的類公共化政策,完成私立托嬰中心準公共化,除了中央補助外,縣府更加碼投入,共補助家長至少9200元月費,減輕家長負擔,使公私托收費趨於一致;而居家式托育人員部分,已有8成保母完成準公化契約簽訂。縣內目前佈建4處公私協力托嬰中心可收托80人、5間私立托嬰中心220人;為了增加縣內托育能量,縣府將再增設3處公設托嬰中心,預計113年完工後可再增加收托人數。 另外,饒縣長非常重視婦女健康政策,為提供縣內婦女更好的乳癌篩檢服務及品質,由於原舊巡迴車使用逾10年,外觀及設備老舊,臺東縣政府爭取經費打造全新的數位乳房攝影子宮頸抹片巡迴車,配備了與台大、成大等醫學中心同等級的數位乳房攝影儀器,提升精密度及準確性,同時因應山區路小崎嶇,車身設計更精簡方便,且更注重隱私。 除了提供「全新數位乳房攝影子宮頸抹片巡迴車」、「醫學中心等級乳房攝影儀器」外,還有持續推動「臺東首創 乳房攝影提前40歲開始」,以及配合「臺東家庭健康護照」健康一把罩,加碼送「好事成雙摸彩卷」、「超商現金禮卷」、「1+1好禮任妳選」,「篩檢到治療在地一條龍服務」讓民眾好安心好安心,期盼守護縣內每一位婦女的健康。圖文/臺東縣政府國計處活力E起舞動 國立臺東高中榮獲全國大學暨高中組第二名
活力E起舞動 國立臺東高中榮獲全國大學暨高中組第二名 111.05.07 (記者游明蘭/台東市報導)由原住民族委員會指導,原住民知識經濟發展協會主辦的「2022活力E起舞動 」第20屆全國原住民族青少年及兒童母語歌謠競賽今天5月5日在台東縣藝文中心演藝廳舉辦,地主隊臺東高中也躬逢盛會,是地主臺東縣唯一參賽的隊伍。臺東高中蔡美瑤校長也到比賽會場欣賞,全程陪伴師生,給參賽的同學們加油鼓勵。蔡校長非常支持原藝班學生的原住民族母語及歌謠,成立了合唱團、阿卡貝拉合唱團及現代舞蹈團。 這次參與全國E起舞動歌謠比賽,由胡待明老師指導,帶領12位學生參與比賽,演唱曲目以排灣族語言、古調音樂及自我創作為主。演唱lulimai (思念是如此美麗)以及現代音樂創作曲Venacaljan (走在湖畔旁),學生展現美麗的歌喉、活潑動人的舞蹈、感動的聲音以及人聲V P伴奏,讓全場的聽眾及評審讚賞不已為之動容,陶醉在整個音樂裏。學生從進場、演唱、舞蹈戲劇表演以及加入了排灣族四步舞的退場都非常的流暢,最終脫穎而出在這次的全國歌謠比賽榮獲第二名的佳績。 胡待明老師表示:這次比賽東中學生所呈現比賽曲目的創作曲,歌詞中意味著感謝母親的陪伴與教育,在這五月祝福全天下母親平安健康快樂。他們是母親們最親密、最疼愛的孩子,未來他更是期待孩子們有更多的舞台展現音樂的才藝,大手牽小手一起來共襄盛舉、分享美好的音樂饗宴。感謝主辦單位給所有學生們滿滿的鼓勵及分享、展現各族群的音樂舞蹈、更是推廣各族群的語言。文/國立台東高中池上鄉農會穀物乾燥中心今啟用 饒慶鈴:協助農民增加收益及讓池上米再升級!
池上鄉農會穀物乾燥中心今啟用 饒慶鈴:協助農民增加收益及讓池上米再升級! 111.05.05 (記者游明蘭/台東市報導)為解決農業缺工、濕穀烘乾不及等需求,臺東縣府協助池上鄉公所與農會爭取成立穀物乾燥中心,並於今(5)日辦理啟用典禮。縣長饒慶鈴提到,水稻是臺東縣重要產業,其中池上米更是享譽全國,池上鄉農會近年籌劃建置穀物乾燥中心,臺東縣政府協助爭取花東基金2,700萬元經費挹注,現在有了全新的乾燥中心,除協助農民降低乾燥成本及增加收益,未來縣府也將繼續來協助爭取碾米廠等相關設備,期盼增進整體稻米產業價值。 饒慶鈴表示,池上鄉農會是一個優秀團隊,歷屆理監事、總幹事等一直在追求卓越,並與鄉公所、地方各界有良好互動,齊心爭取相關建設或經費,過去幾年連續穩坐全國良質米競賽「米王」,成績有目共睹。全縣水稻種植面積約6,266公頃,其中池上鄉種植面積約1,514公頃,占全縣種植面積約24.16%,在縣府等單位輔導下獲得110年全國「精饌米獎」大賽中臺灣有機米組及臺灣好米組冠軍,同時為發展臺東友善慢活及有機農業,縣府積極輔導池上鄉稻作取得有機驗證,水稻有機驗證面積更達136.47公頃,池上米可謂質量並重。縣府近年持續為池上鄉農會爭取設備補助及改善提升,同時為輔導池上米產業再升級,於109年協助公所爭取花東基金經費,辦理「發展池上鄉區域稻米產業乾燥中心建設計畫」,解決農民濕穀來不及烘乾而無法繳交的困境。 農業處長許家豪說明,池上鄉區域稻米產業乾燥中心啟用後,除了設置地標性景觀廠房吸引民眾拍照打卡外,內部增設有12噸烘乾設備12臺及32噸烘乾設備7臺,相較原有設備的濕穀乾燥量,目前每日可處理達兩倍約812噸的乾燥濕穀。此外另設有粗糠爐2座,而低溫倉儲則增加容納3,500公噸乾稻穀(250噸低溫稻穀儲存桶12座及500噸平倉冷藏庫)。 藉由新增乾燥及低溫儲存設備,預期可解決目前稻穀收購調節集中烘乾及低溫儲存不足之窘境。此外透過乾燥中心內2座粗糠爐,將粗糠循環再生利用,取代燃油烘乾,可大幅降低烘乾成本,且燃燒後產生的炭化稻殼,可回歸稻田改善土壤,增加有機質肥料,提升農田地力,讓臺東池上米不僅品質再升級,且更符合節能減碳種植目標,達成資源永續利用發展。圖文/臺東縣政府農業處農務科建構低碳 永續花蓮 花蓮縣府今召開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會議
建構低碳 永續花蓮 花蓮縣府今召開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會議 111.05.04 (記者游明蘭/花蓮市報導)全球許多國家將「2050淨零排放」視為目標,中央已於今年3月30日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花蓮縣政府今(3)日召開「花蓮縣淨零排放實施計畫-先期計畫」會議,由縣府秘書長饒忠率同各局處首長出席會議,期能加速花蓮縣淨零策略的推動,落實「宜居永續、幸福花蓮」施政目標。秘書長饒忠表示,為讓花蓮邁向淨零碳排城市,為地球氣候變遷減緩及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在縣長徐榛蔚特別指示下,花蓮今年度籌組「花蓮縣淨零碳排推動小組」委員會,以短中長期規劃,擬定「花蓮縣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實施方案」,提出個別戰略計畫,以落實淨零轉型之長期願景目標。此次會議特別邀請交通部所長林大豐、行政院農委會研究員陳琦玲、高雄科大教授張桂肇、台北科大教授章裕民、大漢技術學院教授許文昌、台灣師範大學教授葉欣誠、東華大學主任白益豪及教授劉瑩三、台灣大學教授許正一及教授蔡明哲、亞泥廠長張志鵬、中華紙漿廠長邱奕盛、台泥廠長魏家珮、和平電廠副總經理林文煌、優樂美地執行長蔡承璋等人共同列席與會。環保局團隊在會議上說明,花蓮縣109年縣市溫室氣體排放中,工業製程排放量約佔93%,故工業製程的減碳為淨零碳排中最重要一環。在109年全縣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08年增加,主要是因觀光人次增加與氣候暖化,使得住商用電增加所致,花蓮縣若扣除5大主要工業排放源,人均排放量將從26.2噸左右降至2.5噸左右,而輔導5大主要工業排放源加快淨零碳排的腳步,將是未來重要課題之一。環保局規劃2023年至2050年花蓮縣淨零排放路徑,主要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及「社會轉型」為策略架構,規劃七大路徑,為朝向2050年淨零目標。在2023年前期計畫擬定穩健基礎作為重點策略,首要成立「花蓮縣淨零碳排推動小組」整合協調各局處推動事項「推動生活轉型計畫」、「碳匯提昇計畫執行」、「建置碳權整合平台」,透過「多元媒體管道宣傳」,進行淨零排放路徑技術評估及藍圖規劃。 會議中邀請專家學者提供專業諮詢,委員們首先肯定花蓮縣政府對在地特色加強與深化的作為,並提出多項改善建議與指導,包含每一階段的減碳量需有明確的規劃,最終回歸永續發展的視角與框架,包含經濟驅動、社會共融、環境保護等。接著,學者談到花蓮縣擁有特殊地質與自然環境,除了全面盤點花蓮縣林業的碳貯存能力,海洋內的海藻生態系所擁有的碳匯潛力也值得納入考量。 法國在2015的COP21巴黎氣候峰會提出「千分之四倡議」,每年提高土壤碳素含量達4‰(即0.4%)可有效減緩氣溫的上升,花蓮縣持續推動生態有機農法,以增加土壤含碳有機質,期盼未來花蓮能成為全國第一個加入聯合國「千分之四倡議聯盟」的城市,共同建構花蓮縣低碳永續家園。 秘書長饒忠於會議中表示,將凝聚縣府團隊,達成轉型共識,讓淨零轉型成為花蓮發展的新動能,未來將積極召開會議,屆時將討論重要布署,朝永續、低碳首都邁進。圖文/花蓮市政府臺東縣府首次加開端午節返鄉專車 臺鐵系統5日即將開賣車票
臺東縣府首次加開端午節返鄉專車 臺鐵系統5日即將開賣車票 111.05.04 (記者游明蘭/嘉義市報導)臺東縣政府於年節期間為滿足鄉親返鄉需求,皆包列臺鐵列車提供縣民返鄉專車服務,獲得鄉親一致肯定,由於民眾殷切需求並持續期望縣府包列、加開端午節返鄉專車,經評估後決議後,今年將首次加開加開端午節樹林-臺東區間各1往返返鄉專車服務,並即將於5月5日開放網路購票,並依春節、清明返鄉專車模式,車票將於臺鐵購票系統銷售,相關訂票資格規定比照台鐵現有規範辦理,以提供鄉親在訂購返鄉專車時能有更好、更便利的服務與體驗。 臺東縣政府表示,111年端午節返鄉專車票於臺鐵購票系統之銷售時間於5日0時開放訂票,另於開賣當日9時開放臺鐵局各電腦售票車站現場購票。此次返鄉專車臺鐵將提供樹林到臺東1列車次,以及端午節後的返工專車臺東到樹林1列車次,每列車366座位。返鄉專車(樹林至臺東)為6月2日17:55普悠瑪6178車次;返工專車(臺東至樹林)為6月5日13:11普悠瑪6177車次。 凡國民身分證字號V開頭、設籍臺東縣或以上兩者之配偶及直系血親一親等之鄉親,凡符合上述其中一項即具備購票資格(為維護訂票公平性及旅客權益,預訂車票於車站窗口取票時,請攜帶訂票人身分證明文件正本,以備臺鐵局人員核對、查驗)。 交觀處也提醒鄉親,端午節返鄉專車係台鐵局僅提供返鄉、返工各1往返之列車服務,因此,將無法提供換票服務(係因無相同起訖之列車車次間進行退換),若須更換「臺東縣政府年節返鄉專車」以外之列車車次,請先辦理退票再另行購買,退票作業與其他相關票價、取票、退票、優待票等規定依臺鐵局規定辦理,歡迎鄉親把握機會及早訂票。(臺鐵局訂票網址:https://www.railway.gov.tw/tra-tip-web/tip/tip001/tip121/query)。圖文/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交通事務科多元智慧旅運新起點!花蓮轉運站「空手觀光」啟動創新服務
多元智慧旅運新起點!花蓮轉運站「空手觀光」啟動創新服務 111.09.05 (記者張家驤/花蓮縣報導)花蓮轉運站今(5)日舉行「空手觀光」創新服務啟動典禮,花蓮縣政府敬邀中央交通部公路總局主管機關首長、花蓮縣議員、旅行同業公會及客運公會等各界逾百位人士,共同見證花蓮公共運輸整合及旅運服務開啟新的里程碑。「花蓮轉運站不只是轉運站!」縣長徐榛蔚首先感謝交通部公路總局的經費挹注,還有縣議會的支持,讓花蓮擁有一個匯集所有客運總共26條路線的重要轉乘樞紐。花蓮轉運站從今年7月開始試營運,整合了國道客運、公路客運和市區客運,包括花客、太魯閣、華聯、興東、首都、北客、統聯、葛瑪蘭及國光等9家業者共26條路線服務,涵蓋了北花線和台灣好行系列303縱谷花蓮線、304洄瀾東海岸線、310太魯閣線。徐縣長也肯定公車業者及建設處同仁的努力,她說,花蓮轉運站試營運至今做了非常多的微調,未來的營運重點將放在整合公共運輸及多元智慧旅運服務,透過各式行程無縫接駁、飯店行李託運等貼心服務,實現旅遊說走就走的「空手觀光」輕鬆型態,負責營運的「雷門數據服務」會持續提供更創新更便捷的旅遊服務,為所有來花蓮觀光的遊客創造優質的旅遊體驗。建設處指出,花蓮轉運站「空手觀光」創新服務是銜接客運、旅遊、智慧多項服務的創新場域,為遊客提供一站多樣性整合服務的旅運新起點,未來遊客無論搭乘火車或客運抵達花蓮後,即可將行李交由花蓮轉運站托運至合作飯店,透過「人與行李分離」的雙軌並行方式,讓旅客空出雙手,立刻輕裝出遊,無論是台灣好行、賞鯨泛舟等行程的接駁專車,讓您不必出站,輕鬆轉乘直接出發,成為全國創新亮點。行李託運服務自8月起已和花蓮美侖大飯店、花蓮福容大飯店以及麗翔酒店花蓮館等超過100家旅宿業者合作,原定至9月30日底享免費服務的託運服務,因縣長徐榛蔚於記者會現場為來花蓮遊客大力爭取,雷門數據服務特別加碼將免費提供空手觀光服務延長至今年12月底,歡迎合作飯店的住宿旅客們把握機會多加利用!。建設處表示,花蓮轉運站也積極導入多元旅運智慧應用,包括即時旅運資訊、5G異地沉浸式景點導覽、智能型寄物櫃、共享行動電源、ATM提款機等,還有使用多元支付的自助咖啡機,使用花蓮玉里的冠軍有機咖啡豆,提供香醇好喝的咖啡,更與觀光飯店合作,透過房卡感應即可兌換咖啡,享受VIP等級的服務;而智能型寄物櫃也結合花蓮縣政府所推出的數位點數平台-花蓮好Q以及多元支付,提供好Q點數可以折抵寄物的費用,方便遊客使用。花蓮縣政府鼓勵民眾前往花蓮轉運站體驗各式全新創新的貼心旅運服務,便捷轉乘各路線客運班次,隨著公車途經每一站,都能輕鬆暢遊花蓮山海之間。更多交通訊息請關注「花蓮交通e點通」官網(https://traffic.hl.gov.tw/),想了解各項創新旅運服務,請上網搜尋「花蓮轉運站」或洽服務電話03-8900388。(圖文/花蓮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