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市府環保局攜手東市場 推環保袋迺菜市 月月抽買菜金 113.06.19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氣候變遷儼然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最大挑戰,為推廣低碳生活至市民響應,嘉義市「新永續淨零」以2050淨零碳排為目標,建構韌性海綿城市共創永續家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與東公有零售市場共同舉辦「環保袋迺菜市·月月抽買菜金」活動,今(19)日環保局長李佳禾也代表黃敏惠市長出席活動,同時向市民朋友傳達減塑、再利用及永續發展概念,讓環保與市場匯聚一堂共同響應減塑行動。活動日期自113年6月20日起至113年12月20日止,凡自備購物袋購物或至東公有零售市場借問站點租借茄芷袋或菜籃購物,即可掃描QRcode登錄享抽獎資格,每月25日將抽出40名得獎者,每名得獎者皆能獲得價值100元買菜金,人人都有機會抽買菜金。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李佳禾局長表示,環境部自民國91年起推動購物用塑膠袋付費政策,經多年管制後,受管制對象的塑膠袋用量已有所減少。然而,市場攤販因尚未納入管制及國人消費習性,購物用塑膠袋用量仍超過全國整體用量的50%以上,特別感謝建設處協助以及東公有零售市場自治會以及市場店家全力配合一同響應使用環保袋,讓嘉義市逐步避免一次性塑膠袋使用,同時也加強宣導市場攤商不主動提供紅白塑膠袋,直接盛裝生鮮的透明厚塑膠袋也將輔導全面改用薄塑膠袋。期待透過市場推動「環保袋租借服務」、「攤商不主動提供塑膠袋」、「直接盛裝生鮮使用薄塑膠袋」等措施,達到市場減塑、塑膠袋源頭減量的宗旨,實現2050淨零轉型中的「資源循環零廢棄」及「淨零綠生活」兩項重要精神,朝向「新永續淨零」目標邁進。
市府環境保護局表示,「環保袋迺菜市·月月抽買菜金」於東市場內借問站點設置兩處二手循環箱,民眾可以租借茄芷袋或菜籃購物,此外,也可將乾淨的一次用塑膠袋及紙袋放入箱內供循環再利用。透過預防、減量、回收及再利用,大幅減少一次用塑膠袋產生。通過這樣的宣導活動,讓市民對「減少塑膠依賴、消除廢棄物產生」有更深刻的認識,並融入在日常生活中一一實踐,一同邀請更多人投身參與其中。(圖文/嘉義市政府環保局)
更多新聞
113年6月26日嘉義市毒災演練發送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CBS)
113年6月26日嘉義市毒災演練發送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CBS)113.06.18 民眾收到簡訊請勿驚慌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為預防毒性化學物質災害事故發生對民眾及事業單位造成影響,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訂於113年6月26日(星期三)上午10時至12時於國立嘉義大學(蘭潭校區)辦理「113年嘉義市毒性化學物質暨輻射災害模擬演練」,為配合演練情境,同步於當日上午發送周遭民眾「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Cell Broadcast Service,CBS)」,演習當日如民眾手機響起警報音響並顯示演習文字,請勿驚慌,此簡訊「純屬演練」。 演練期間將於當日上午向國立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周邊約2公里範圍內之民眾發送演練告警訊息(盧厝里、文雅里、長竹里、蘭潭里、短竹里、芳草里、鹿寮里、芳安里、興仁里及新開里等)。毒災演練內容為實驗室電線走火引起火災,學生拿取滅火器時撞到隔壁同學導致毒化物(乙腈)不慎傾倒外漏,故助長火勢,並結合外部單位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中區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嘉義市政府消防局及友和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演練,加強並瞭解事故通報聯繫、緊急應變程序及隨時可能發生之各種突發狀況,以強化校園、聯防組織系統及各單位災害時協調與機制,同時檢視災害防救計畫完整性,使發生意外事故時,將傷害降至最低。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表示災防告警細胞廣播服務訊息(CBS),採用細胞廣播技術,可在短時間內以獨立通道傳遞告警訊息,並傳送至指定涵蓋範圍內之所有行動用戶手機中,不受網路壅塞影響,用於即時通知民眾疏散及避災,若接收此訊息,請民眾勿驚慌,若有相關疑義,歡迎洽詢該局05-2251775分機120 李先生。 (圖文/嘉義市政府環保局)號召全國好手 舊屋力永續創新提案競賽開跑
號召全國好手 舊屋力永續創新提案競賽開跑!113.06.11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您是建築科、建築系所的高材生? 您是建築師、熱愛木屋老屋的修繕高手? 「113年舊屋力永續創新提案競賽」等您提出創新木構解決方案,打造舒適老屋生活。 「113年舊屋力永續創新提案競賽」即日起到8月15日公開徵件,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長盧怡君說,我們期待本次競賽能夠擴大參與到全台,吸引全國學生、建築產業界參賽,感受10年來嘉市木屋華麗變身的成果;希望導入最新設計概念、新式木構工法與材料,為改造老屋注入新泉源;讓全國關注嘉義木都、讓木都嘉義美上加美。 盧怡君局長表示,舊屋力永續創新提案競賽設有學生組、社會組,學生組邀請全國高中職、大專院校建築相關系所同學報名參賽;社會組目標邀請建築師、建築相關行業、熱愛老屋木屋修繕人士。各組設有「創新設計獎」、「生活設計獎」2項首獎,學生組首獎最高獎金新台幣20萬元、社會組首獎最高獎金30萬元。 競賽採初審、複審兩階段進行,初審自即日起至8月15日報名收件,參賽者須以文化局提供的嘉義市老屋為標的做設計,提供空間平面圖等資料,經評審後,擇優進入複審。入圍複審者,需於9月1日至30日製作模型屋與準備簡報,並預計將於113年10月9日辦理複審評選會,評選出學生組、社會組之創新設計獎、生活設計獎。 報名簡章於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官網、舊屋力臉書公告。同時113年6月18日、113年7月5日在嘉義市、台北市各舉辦一場說明會及嘉義市2場實地現勘,歡迎參加。 木都嘉義市有超過6000棟木屋,在市政府、學界、民間的共同攜手之下,透過舊屋力、老屋卸妝、嘉有木屋等,讓一棟棟老屋重現美麗容顏,矗立在嘉義市街角,不僅傳承了木都文化,更帶動商機、重新打造城市景觀。文化局103年率先推出舊屋力補助老屋小型修繕、文化經營與災害防治,109年又推出老屋立面美化計畫,重現街邊老屋門面之美,截至112年底舊屋力總計補助152案、老屋立面美化(老屋卸妝)總計補助28案;文化局表示,未來113年舊屋力永續創新提案競賽將與都市發展處「嘉有木屋」攜手合作,舊屋力競賽導入最新設計概念、嘉有木屋(木造建築都市更新整建維護補助計畫)提供100-200萬修繕補助,從設計到修繕,相輔相成,讓木屋老屋更美更有力。(圖文/嘉義市文化局) 舊屋力永續創新提案競賽簡章、說明會報名表,下載網址 https://reurl.cc/ezapWR嘉市環保局呼籲舊衣勿亂丟 小心罰六千
嘉市環保局呼籲舊衣勿亂丟 小心罰六千 113.01.03.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為讓民眾將家中閒置的二手衣物方便回收,嘉義市在道路上常看見放置路旁的舊衣回收箱,可落實舊衣回收外,也達到資源循環再利用,延長舊衣物使用壽命同時,還能將用不到的衣物捐贈給需要的人,讓更多人得到溫暖,永續利用每一份資源,並共同減少廢棄物產生。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表示,為使民眾延續家中舊衣物回收再利用,於嘉義市轄內設置約150處,總計約200個舊衣回收箱 (舊衣回收箱放置點:https://is.gd/Kgp5Em),供民眾查詢回收舊衣站點。舊衣物回收時須注意,可回收的舊衣主要為經過清潔整理堪使用的舊衣,包含外衣、外褲、裙子、洋裝、背心、外套、西裝等;不可回收的包含鞋子、棉被、枕頭、床單、貼身內衣褲、髒汙破損衣物等,應以一般廢棄物打包丟棄於垃圾車,勿貪圖一時方便隨意丟棄,使舊衣回收箱周邊成為垃圾集中點,造成環境髒亂或影響交通等情事,違者經查獲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27條及第50條規定,裁處1,200至6,000元罰鍰,請民眾共同發揮公德心,勿心存僥倖,共同維護你我的環境。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呼籲,隨著經濟進步與流行文化的興起,民眾對於衣物的購買欲望隨之提升,衣物在製作過程中需大量的用水及耗電,在追求流行的同時,也要愛物惜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圖文/嘉義市政府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嘉義市監理站高齡駕駛換照一站式服務 113年1月進駐轄區衛生所
嘉義市監理站高齡駕駛換照一站式服務 113年1月進駐轄區衛生所 113.01.03. (記者張家驤/嘉義市報導)注意囉!收到高齡駕駛執照換照通知,務必要處理;高齡駕駛換照是以「實際年齡」來計算,分別在75歲、78歲、81歲(以此類推),需前往監理站完成換照手續,以免駕照過期或註銷受罰喔! 嘉義市監理站為關懷高齡駕駛人用路安全,每月定期與轄區衛生所跨機關合作,提供75歲以上高齡駕駛人體檢及認知功能測驗之換駕照服務。只要當月年滿75歲,或者是75歲以上的高齡駕駛人,收到通知單或接到電話通知,都可以前往辦理駕照換發。年滿75歲高齡駕駛人如未於期限內完成換照,且遭違規記點或吊扣駕照處分者,請於通知後三個月內完成換照,未完成換照將依規定公告註銷駕駛執照。若民眾已經沒有騎車或開車需求,也可以至現場辦理駕照繳回或透過監理服務網辦理駕照註銷(網址:https://www.mvdis.gov.tw/m3-emv-drv/driver/driverLicenseCancellation)。 請要換照的高齡駕駛人,檢查時攜帶駕照正本、身分證正本、最近兩年內同1組的1吋照片4張及相關費用(體檢費用依各檢測單位收費標準收費,本站認知功能測驗費用為200元、換發駕駛駕照規費每張50元)後於當日到場辦理。如有違規罰鍰未結案者,請先行繳清;如不再駕駛車輛,可辦理駕照繳回註銷,親自辦理或委託家人代辦皆可(委託家人代辦,除本人身分證外,請另檢附代辦人身分證)。相關活動資訊,時間及地點如下,請大家把握機會就近辦理: 113年1月8日(星期一):嘉義縣阿里山鄉公所,上午10時至12時;嘉義縣番路鄉公田村集會所,下午1時至3時。 113年1月10日(星期三):嘉義縣番路鄉衛生所,上午9時至11時。 113年1月15日(星期一):嘉義縣溪口鄉衛生所,下午1時至3時。 113年1月16日(星期二):嘉義市西區衛生所,上午9時至11時。 113年1月19日(星期一):嘉義縣民雄鄉衛生所,下午2時至4時。。 高齡鄉親可利用時間預先至就近衛生所、公立醫院或代辦所辦理身體檢查縮短辦理時間,體檢單位(體檢費用依各檢測單位收費標準收費)如下:嘉義縣阿里山鄉衛生所、嘉義縣番路鄉衛生所、嘉義縣溪口鄉衛生所、嘉義市溪區衛生所;嘉義市信合美診所、王國哲診所、安心醫院、聖馬爾定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嘉義榮總醫院等單位。(圖文/嘉義市監理站)黃敏惠市長出席林鐵通車112周年慶 肯定林鐵成功「脫胎換骨」
黃敏惠市長出席林鐵通車112周年慶 肯定林鐵成功「脫胎換骨」114.01.03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是阿里山的入口門戶,也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阿里山林業鐵路自1912年通車以來,至今已有112年的歷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林鐵處),今(3)日辦理「林鐵的靠山」阿里山林鐵通車112年周年慶暨感恩活動,黃敏惠市長受邀出席典禮,向所有林鐵人致敬與致謝,也肯定阿里山林鐵成功「脫胎換骨且華麗轉身」,未來還要延續更多的美好故事。 黃敏惠市長指出,過去阿里山林場開發,對嘉義市、嘉義縣的發展,甚至嘉南地區都有很大的影響,阿里山像是我們母親,讓地方可以繁榮、可以發展、可以長大,也正因如此嘉義市擁有「木都」美名。隨著時代推進,後來遇上莫拉克風災,那時山區一年的雨量3天就下完了,重創阿里山林鐵,感謝當時的林務局、現在的林保署及工作團隊用心努力,終於在去(113)年7月,讓中斷15年的林鐵恢復全線通車,再把整個故事串聯起來,「接骨、轉骨又脫胎換骨」。在慶祝112周年的今天,我們懷抱更加感恩、感動與未來前瞻,嘉義市是阿里山的入口門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又有好人才及特色產業,市府團隊積極推動地方創生,提升區域觀光經濟量能,也感謝林鐵處多年來的辛勤經營與維護,讓這條歷史悠久的高山鐵路得以持續創新與發展。 黃敏惠市長進一步說,嘉義有兩座森林,一座是阿里山,另一座則是嘉義市區內至少6千棟的木造房屋,除是居民生活場域外,還能固碳、減碳,我們稱之為「人文森林」。隨著極端氣候帶來警惕,提醒市府團隊及早規劃因應,我們引風入城,10年前啟動「木都2.0」計畫,去(113)年更跨局處推動「木都3.0」,宣布全新品牌「嘉屋」,以「涼適、活力、新木都」為核心理念,鼓勵在建築中融入新式木造、善用涼風、綠陰與陽光等自然元素,創造宜居生活典範,成為推動「木都3.0」的重要環節。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感謝黃敏惠市長及市府團隊,給予最大支持與鼓勵。未來還要一起共同努力,達成阿里山林業文化生態的周邊觀光,變成國際級的名片。這幾年除進行修復工程外,也重視讓阿里山鐵路全線安全,從鐵軌、軌、道、路基,還有到整個路線連線的通訊數位化等,是永續、最重要的基礎,希望阿里山鐵路未來每一站都是阿里山、大阿里山地區最美的風景,都是最經典的人文的這個體驗。 退休12年的前農委會林務局顏仁德局長,也特別藉此機會,感謝黃敏惠市長在任內,與他共同努力爭取檜意森活村及林業村,列入行政院專任計畫,「沒有妳的支持,沒有今天。」現場響起一片熱烈掌聲。 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處長張婉芬表示,林鐵處去(113)年推出全新列車「栩悅號」及「福森號」。「栩悅號」為林鐵首輛以「生態」為主軸設計改裝列車,推出「五感體驗」鐵道旅程,深入阿里山林鐵沿線各社區;「福森號」則是以台灣檜木全新打造,帶給旅客全新感受;每週六、日行駛嘉義-北門的「檜來嘉驛列車」更改妝為「心香百里特檜車」,結合灣傳統宗教美學概念,看見台灣的媽祖信仰與進香的傳統文化,感受溫暖正向的宗教文化魅力。相關購票訊息,請參考林鐵處網站:https://afrch.forest.gov.tw/ 。 (圖文/嘉義市觀光新聞處)磁吸青年移居來「嘉」 市長黃敏惠宣布加碼三補助
磁吸青年移居來「嘉」 市長黃敏惠宣布加碼三補助 113.12.26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政府今(26)日在市府1樓中庭舉辦「嘉義夠『吸』力、青年『嘉』團聚」十大旗艦計畫-「青世代磁吸」成果記者會,全面回顧「安心生養、青年培育、人才就業」三大核心策略執行成效,市長黃敏惠也當場宣布三項政策加碼,包括「青年租屋加碼補助」、「求職加薪補助」及「生育津貼加碼補助」。活動開場也由嘉義女中熱舞社、興仁Shock Cool樂團,以及新二代青年英家綺帶來充滿活力的表演揭開序幕。現場以「吸力秀」生動呈現政策成果,同時設置主題展示區,讓參與者身臨其境感受嘉義市在生養支持、人才培育與就業促進等方面的亮點。 黃敏惠市長宣布,明(114)年將以「齊發三補助,年輕世代好Easy」為主軸,推出「青年租屋加碼補助」,針對設籍並租屋於嘉義市的18-45歲青年,及符合中央擴大租金補貼者,每月額外加碼補助500元,減輕居住壓力;「求職加薪補助」月薪介於基本工資至4萬元的18-29歲青年,每月可領3,000元補助,助力青年職涯起步,實現職業夢想。;「生育津貼加碼補助」每胎津貼由2萬2,000元提高至3萬元,完善生育支持系統,鼓勵迎接新生命。感謝議會支持以及市民的共同努力,嘉義市不僅是青年成家立業的理想之地,更是創造無限可能的舞台。未來市府團隊將持續以創新與實踐為核心,吸引更多人才,攜手創造更美好的城市未來。 黃敏惠市長表示,青年是帶動城市發展的重大引擎,嘉義市政府致力於吸引優質人才,整合生育、托育與教育資源,打造完整的城市支援系統,助力青年成家立業。今年,市府成立了嘉義市精忠公共托嬰中心,提供28名嬰幼兒友善托育環境;並成立「嘉義市永續發展青年推動小組」,鼓勵青年參與在地議題解決,充分利用市府資源執行相關政策,實現城市永續發展;推動「二地居政策」,吸引更多人口鏈結嘉義市,從短期移居到最終成為永久居民;也積極扶植新型態工作型態,發展新世代經濟,讓宜居嘉義成為青年落腳的新選擇。 社會處李思賢處長表示,嘉義市政府為吸引青年回流與扎根,進行1,010份青年需求問卷調查,從「就業創業」、「育兒健康」到「安居租屋」等六大面向,整合10個局處、70項計畫資源,建置「城市備援整合平台」。該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嘉義市專屬青年資源網站,推動智慧城市發展。(圖文/嘉義市政府社會處)全市免費搭,2025嘉市讓您暢遊到年底
全市免費搭,2025嘉市讓您暢遊到年底 113.12.26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嘉義市首創全國,最有感的公共運輸政策「使用電子票證及行動支付,免費搭乘市區公車,並享公共自行車前30分鐘騎乘優惠」,延續一整年,2025免費搭公車,載您搭好、騎滿、嘉幸福。 最美的市區公車就在嘉義,移動的城市風景「電動公車」上路迄今,收到民眾滿滿好評,市府依據搭乘需求新增市區公車及幸福巴士站點及增設候車亭,以提供民眾更友善、方便的候車環境;另學生、上班族的通勤幫手-公共自行車,市府為提升民眾借還車之便利性,依據使用者大數據分析,於今(113)年增加50站、385輛車,總站點數達196站、1,486輛車。 市區公車今(113)年搭乘人次連續6年成長,近75萬搭乘人次;公共自行車使用人次逾623萬,平均周轉率4.15轉,為非六都第一名;台灣好行【光林我嘉線】更連續三年榮獲交通部觀光署評鑑績優路線「優等」獎,透過數據分析及滿意度調查,持續優化服務,與您攜手搭(騎)乘最友善、便捷及安全的嘉義城市之旅。 交通處表示,本市為雲嘉嘉生活圈公共運輸最完整、路線涵蓋率最密集的縣市,一直以來不斷增加公共運輸站點、班次,增設公共自行車站點,加密補白;以公共自行車為例,目前嘉義以南縣市都採同系統,租借跨區免收調度費,以期滿足更多使用者需求,服務更多市民朋友。 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本市市區公車(含公共自行車)使用電子票證及行動支付,皆享免費搭乘;公共自行車前30分鐘優惠10元,本市公共運輸服務歡迎下載「愛嘉義APP」及嘉義市政府交通處網站-大眾運輸服務(https://traffic.chiayi.gov.tw/) 查詢。(圖文/嘉義市政府交通處)「環境有保護、社會增進步、經濟大發展」齊頭並進!黃敏惠市長施政6周年 「再造」永續幸福嘉義市
「環境有保護、社會增進步、經濟大發展」齊頭並進!黃敏惠市長施政6周年 「再造」永續幸福嘉義市 113.12.25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全球力拼永續,嘉義市長黃敏惠就職以來與國際接軌,以永續思維擘畫市政,依循聯合國SDGs17項永續發展指標,跨域整合,凝聚前進的力量。今(25)日,黃敏惠市長以「再造」為主題,帶領市府團隊於市府中庭舉行施政6周年記者會。黃敏惠市長強調「再造」的核心價植在於去蕪存菁、改變積習,讓好的更好、不斷提升,是推動城市蛻變的重要力量,「再造」助城市「轉骨」,延續「新永續,出發」蓄積的能量,力拼「經濟大發展、社會增進步、環境有保護」三者齊頭並進,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永續城市,帶領市政再造高峰。 記者會以華人首席沙畫大師莊明達的6幕沙畫作品揭開序幕,點出嘉義市作為林鐵起點的重要地位,在黃敏惠市長將永續融入城市治理,積沙成塔,逐步帶領「小城市 大創新」的歷程。透過市政成果紀錄影片,細數嘉義市布建綠色公共運輸、打造新舊融合木都、建構具韌性的城市,打造高齡友善樂齡勇壯城,透過「青年創業、場域創生、文旅創新」帶動城市邁步向前的豐碩成果。 黃敏惠市長致詞時,首先感謝眾人齊心、相互扶持,共同為城市進步努力,市府團隊「堅持走對的路、做對的事」,重大市政建設逐漸展現成果便是最好證明。每年的施政周年記者會,以主題記錄下嘉義市的成長與改變,在第一、二屆的市長任期內,見證嘉義市從《首部曲-改變》開始的轉型,《看見改變 擁抱幸福》,走過《蛻變與成長》到《相信》城市即將不同,辛苦耕耘的必可以歡喜收成,在第二任市長任期以《豐收嘉園》一書寫下8年的市政成果,一路走來只有滿滿感恩。 黃敏惠市長由衷感謝市民的信任,更深知市民的期望與托負,再次回任市長,面對更加激烈的城市競爭,市府團隊卯足全力,讓《Fighting+1》、《凝聚城市的力量》讓嘉義市《超越》嘉義市,接軌國際淨零永續步伐,大步邁向《新永續 出發》。今年5月,嘉義市頒定「嘉義市淨零排放永續管理自治條例」,成為非六都第一個將2050淨零排放正式列入地方自治法規縣市,建立起淨零施政依據,向永續城市邁出關鍵一步。施政六週年以《再造》為題,讓「經濟大發展、社會增進步、環境有保護」三者齊頭並進,成就城市「再造」。 黃敏惠市長提到,在「環境有保護」面向,市府團隊今年以跨局處合作案「木都嘉義‧永續+1」,獲「國家永續發展獎-政府機關類」獎項肯定,是本次唯一以縣市政府層級參選並獲獎單位,展現「木都嘉義」引領永續淨零時代潮流的成果。環境保護不只是說法,更是種做法,我們將永續融入市民生活、扎根教育,成為你我的日常。全國首創「校園零排放接送區」,鼓勵步行、無碳化運具等接送學子;「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更繼垃圾焚化、水資源中心後,成為嘉義市第3座環境教育園區,讓永續的種子萌芽。 此外,增加可供休閒遊憩的公園綠地,嘉義市目前有38座公園,未來將再開闢7處社區公園;串連番仔溝到北香湖沿線大型公園與開放空間,打造廣達168公頃的都市綠地,降低都市熱島,建構涼適、活力的新木都。陸續完成番仔溝橋、通港橋改建,大幅增加中央排水85%通洪能力;建置雨水下水道實施率達89.23%,為本島非六都第1,這些建設也使嘉義市成為具綠色生態、防洪韌性的城市。 黃敏惠市長也提到,嘉義市透過擴大綠色運輸,守護空氣品質。強化層級式的公共運輸服務,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運量近6年成長7倍,減碳量約166公噸;YouBike總站數迄113年底最高可達196站,里里有站點,完善大眾運輸的最後一哩路,騎乘人次突破625萬,減碳量約497公噸。透過交通控制中心智慧化號誌控制,降低車輛停等時間與次數,減碳量達315公噸/年。 黃敏惠市長分享,在她擔任第一、二任市長時,嘉義市大氣中的PM2.5有81.5%是境外移入,透過近年積極降低境內污染源作為,境外移入污染占比提升至92%,境內污染剩下8%;藍天比率(AQI<100)也由110年79.5%,提升至113年11月的89.3%,再創歷史新高。嘉義市有放眼中台灣地區首座啟用的綠能永續循環園區,首座建置啟用的底渣再利用廠,可完整規劃處理嘉義市焚化廠之焚化底渣及暫置飛灰穩定化物廢棄物,大幅減少廢棄物產生,讓資源永續再循環。污水下水道是文明城市指標,嘉義市污水下水道第一期工程用戶接管數已達1萬5千戶目標、第二期更提前一年啟動,大幅減少生活污水排放、改善環境衛生,污水經水資源中心處理可再利用,實現水資源的永續管理。 黃敏惠市長說明,城市的再造不僅有硬體工程的推動,更要佐以讓「市民有感」的全齡照護政策,為「社會增進步」,推動從幼到老的幸福政策,打造共融宜居的幸福城市。嘉義市自114年起,生育津貼將提高到3萬元,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將擴大補助為設籍本市嬰幼兒免費,高齡產婦的羊膜穿刺補助也下修至三十歲以上,每胎補助3500元、醫療性的凍精凍卵的補助金額全國最高;全市11家公共及準公托中心,提供491名的平價幼托名額;加碼編列經費推動師師有平板、班班有大屏,以全國最高比例、每校平均有2名外師的優質教學環境,實現「生育有津貼、托育沒煩惱、教育有希望」的嘉義市。 黃敏惠市長進一步提到,嘉義市是青年能夠「實驗、實踐、實現」夢想的基地,透過多元培力、職涯就業、創新扶植、創新孵化以及公共參與等為核心,推動青年政策。青年創業貸款媒合113件,金額累計超過1.2億元,市府首創的「游牧者計畫」,也助攻磁吸青年轉化創意為具體行動,推動城市的改變。不僅青年夢想能在此落實,嘉義市也是全台第一座高齡友善示範城市,高齡長者只能被照護的印象在此翻轉,成立全台唯一「橘世代生涯發展中心」培育96位銀采達人、70位不老規劃師,創造銀光價值、鼓勵活躍老化;建構健康好環境,設置巷弄長照站、花甲食堂,鼓勵健康長者的社會參與,延緩失智、失能。全國首推「憶城為嘉6支箭」,以包含制定失智友善環境指引、診間關懷與支持等6箭齊發,以足夠的醫療、法律等面向資源,建構起失智友善的環境。 市府落實「安心生養、人才永續、青年磁吸、居住正義,及樂齡勇壯、運用科技打造安全家園」等多種策略,再造宜居城市。其中,配合中央推動包含博愛安居、友忠好室、安寮好室等3處的社會住宅、新增3處社宅基地,估計可供達1500戶的社宅。數位結合永續,以科技強化城市安全,警察局建置雲端街廓圖資,串聯交通事故繪圖、行動處理及碰撞構圖分析建構「雲端圖資串聯交通事故處理、分析與改善」系統;觀新處則以蘭潭「水域型AI人形辨識系統,結合大聲公,創造嶄新有效的水域防治模式,搶救寶貴生命,吸引多個縣市政府前來觀摩取經,雙項科技皆獲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肯定。 黃敏惠市長強調,城市的永續要兼顧經濟成長。長達3年多的疫情未曾讓嘉義市停止前進腳步,面對臨近縣市產業園區不斷開發,嘉義市找到自己的定位,憑藉豐沛的的教育、醫療及良好生活環境,打造優質生活圈,成為雲嘉南消費休閒觀光中心,磁吸鄰近園區人才。放眼未來與周邊產業地區的生活圈漸增的交通需求,更擘劃捷運輕軌藍線與「三橫三縱三環」生活新路網,滿足未來嘉義市產業生活圈的市民、觀光旅客、商務人士等的交通需求。 「再造是正嘉義市面對城市永續的策略!」,黃敏惠市長分享,嘉義市藉由創新維持城市競爭力,由市府帶頭拉著民間一起做,攜手創造亮點,驅動城市再造。嘉義市持續輔導「青年創業」,帶動「場域創生」、「文旅創新」,以設計力帶動經濟力,創造品牌力並提升競爭力,吸引國際知名指標性企業進駐,經濟成長的果實回歸於市民,營利事業銷售額自108年起由2311億元逐步攀升,至112年的2898億元,連續5年創歷史新高;家戶可支配所得連續5年破百萬,更優於六都中的台中、台南和高雄。 黃敏惠市長分享,嘉義市引領風格經濟,於109年公告「具人文或歷史風貌之相關區域」,讓民眾得依規定於區域內申請經營民宿,老屋華麗轉身為各具風格的旅宿空間,為舊城創新生。根據交通部觀光署資料,112年嘉義市旅宿業住宿人次超過214萬人次,創歷史新高,較111年成長16%;財政部最新統計資料更指出,113年嘉義市住宿業營利事業銷售額累積逾1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8%,創下紀錄,「來嘉」已成為一件很潮的事。 「熱鬧滾滾」正是對嘉義市「經濟大發展」的最佳形容。市府「青年創業獎勵補助計畫」4年累計260餘組報告,培育45組青創團隊,累積的營業額高達5億元、提供達100個以上工作機會。「二通圈」街區品牌成功輔導21個店家設計轉型,以創新且永續文化旅行體驗串聯超過60個店家產業故事,創造逾1.2億元觀光效益。「開嘉市集」更以實戰輔導青年創業,3年累計產生26組青創團隊品牌,每場超過120家品牌出攤,吸引超過70萬人次參加。光織影舞光影藝術展、城隍夜巡夯枷解厄、嘉義市國際管樂節等入選交通部觀光署台灣觀光雙年曆的活動,更是以文化帶動觀光人潮,造就蓬勃的經濟活動。 嘉義市將土地開發利用,招商引資,持續引入經濟活水。民族國小西側公辦都更案,是中彰投雲嘉嘉首件公辦都更成功的案例第一期招商引資23億元,第二期招商引資估計約50億元;建國二村市地重劃,可引入大型購物中心、國際觀光飯店等開發案等多樣化的廠商,活絡整體商業發展。 面對激烈的城市競爭,黃敏惠市長強調,嘉義市找到自身定位,發揮「既中又南」的特性,把握跨域合作機會,成為全台唯一既同時參與「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及「南方治理平台」的城市,相信「嘉義市好,鄰近縣市會更好!」,尋求區域的互利共榮;積極走向國際,推動與國際城市的交流,率領產業嘉義隊前進日本東京食品展及嘉義市觀光推介,也與美國紐約雪城市、加州洪堡郡、日本愛媛縣等縣市強化互訪,深化體育、文化、觀光等面向的交流。 《經濟日報》日前公布2024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嘉義市獲全台第二、非六都第一名;施政滿意度更以83.3%的高滿意度奪得全台第一,12面向民調連續2年蟬聯第一,當中「政府作為」、「服務可近性」更是贏得滿分評價,連年亮眼表現讓嘉義市獲評為「幸福常勝軍」。 黃敏惠市長藉典禮,再次感謝市民朋友連續5年對施政成果的肯定,也感謝議會與市府攜手創下佳績,讓嘉義市被看見,找回城市的光榮感,一步一腳印的辛苦過後,幸福的果實更令人倍感甜美、珍惜。黃敏惠市長分享,她曾思索幸福的定義是什麼?最後,在星雲大師作詞的《幸福是啥物》中找到發現,原來「幸福就是觀念轉變彼陣開始」。有許多市民常說「市長辛苦了,辛苦了」,聽在耳裡卻都成了「幸福了、幸福了」,辛苦與幸福是一體兩面,只有施政用心,人民才會有感,嘉義市的下一步仍將踏實前進,努力創造幸福,攜手企業、民間並進,實現符合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保護的永續目標。 黃敏惠市長與市府團隊、校園長,以及副議長張榮藏及多位議員、里長等貴賓共同欣賞影片,黃敏惠市長的母親黃鄭梅子女士亦一同參加典禮,以「勇媽的勇媽」身份,獻上最溫暖的支持。黃敏惠市長帶著感動淚水,感謝市府同仁肩負著市政業務,不畏辛勞前行,期待繼續與同仁攜手打拼,為嘉義市打造更美好、有希望的未來。 典禮最後,市府團隊共同堆疊起象徵永續、多元的繽紛「嘉」字拼圖,由黃敏惠市長拼起「嘉」字中心位置的大同心圓,如同「桶箍」一般,統合市府團隊,為市政掌舵,讓嘉義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帶領城市永續幸福。今日適逢耶誕節,黃敏惠市長也與市府局處長拿起禮物盒,期待繼續為這座城市獻上美好與幸福。(圖文/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