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城之水藍綠環圈!嘉義市民生公園融合嘉大校園 華麗變身重新啟用 113.09.21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穿城之水、藍綠環圈」,嘉義市旗艦型民生公園華麗變身!嘉義市政府攜手嘉義大學及農田水利署,將道將圳、民生公園及嘉義大學新民校區融合後重新改造,斥資1億1,700萬元第一期工程完工,今(21)日由黃敏惠市長與國土署吳欣修署長、嘉義大學校長林翰謙以及多位議員等貴賓剪綵啟用。公園與校園「雙園」結合,充滿「綠意生活+」意象和生態之美的道將圳水綠廊道,長達1公里多,日夜皆美,將成為市區打卡新亮點。
嘉義市長黃敏惠在啟用典禮中表示,民生公園是嘉義市首座與校園融合的公園,感謝嘉義大學校長林翰謙、前校長艾群和所有師生,以及農田水利署以及中央和公園週邊居民們的大力支持,才能克服萬難取得共識,透過減法設計,拆去了嘉大新民校區與道將圳沿線舊圍牆,並興建光廊跨橋,縫合公園與校園空間,將道將圳和民生公園打造成兼具人本、韌性、永續的水岸綠意廊道,兼具質感、美感的開放空間,發揚環境永續理念,提升市民整體生活品質。
「開窗就能見綠,開門就能見林,把環境變的更好,是我們一致的理想。」黃敏惠市長強調,城市在改變的過程中,不能改變的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堅持。嘉義市積極爭取城鄉風貌提案,110年至113年共核定18件,總經費達3億多元,中央補助金額達2.1億多元,再次強調嘉義市並不缺計劃,缺乏的只是中央支持和鼓勵。
黃敏惠市長說,這項計劃執行重拾了嘉義市母親河「道將圳」生態之美,既有水岸、又有綠樹,與嘉大校園和民生公園融合的多元態樣,打造成光、水、樹、影,與自然共存、自在呼吸的「旗艦型公園」,活化水綠遊憩資源,市民朋友能盡情享受水綠廊道最美好的遊憩時光。
國土署吳欣修署長在啟用典禮上也致詞表示,道江圳從早期單一的灌溉功能,到如今成為重要生態、水環境的一環,在城市發展演變中,不但保留了歷史記憶,更是成了市民休閒遊憩的公園綠帶,美化人行設施與步行環境,這是嘉義市未來成為幸福宜居城市的重要關鍵,國土署也承諾日後將持續在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
老舊的民生公園華麗變身重新啟用,建設處長田長沛指出,道將圳水綠廊道整體規劃第一期工程經費11,700萬元 (中央補助 5,760萬元;市府配合 5,940萬元),共優化近2.3公頃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主要執行區域為民生公園沿杭州五街側,包含水波紋廣場、老榕綠地、光廊跨橋、水景廣場、共融友善無障礙公共廁所等亮點空間營造。此外,為提升城市減災防洪能力,鋪面更新採透水性鋪面及設置生態草溝、礫石溝,增加公園整體透水面積,提升保水力。後續第二期工程總經費7,600萬元 (中央補助 6,000萬元;市府配合1,600萬元),正持續執行中。
「嘉義市民生公園-穿城之水。藍綠環圈-道將圳水綠廊道工程完工啟用典禮」是在曼斯特舞蹈學院表演中展開,建設處蔡弼元科長首先進行工程簡報,隨即剪綵啟用。與會貴賓眾多,包括國土署吳欣修署長、嘉義大學林翰謙校長、嘉義大學艾群前校長、農水署嘉義分處趙貴良主任、道將圳文化協會陳燦金理事長以及多位市議會、里長等貴賓,眾人也在典禮後與黃敏惠市長一起走入公園,感受水綠廊道的自在氛圍。旗艦型民生公園即日起開放使用,期待每位市民、遊客,無論大人、小孩或是寵物,都能在這片綠意濃郁的公園中,享受最安全、友善的休閒遊憩品質。(圖文/嘉義市政府建設處)
更多新聞
嘉義市示範聰明購 營養夠 健康存足夠!跟上永續生活时尚潮
嘉義市示範聰明購 營養夠 健康存足夠!跟上永續生活时尚潮 113.09.22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嘉義市為鼓勵民眾健康採購,今(22)日於家樂福嘉義店辦理健康採購宣導記者會,嘉義市林瑞彥副市長、與多位議員、里長及民眾在賣場挑選健康食材、推廣六大類食物及我的餐盤觀念,同時宣布「健康料理王」健康採購線上活動及「減糖一小步,健康嘉一步」減糖飲料集點活動開跑。 嘉義市林瑞彥副市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不健康飲食是非傳染性疾病的四大危險因子之一,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吃得過油、過甜、過多、熱量攝取過高,導致肥胖、罹患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風險升高;吃不足、營養不均衡,反而有肌少症風險。林瑞彥副市長說「預防勝於治療」,許多疾病與不良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健康飲食是預防疾病的第一步,而「挑對」食物是當前重要課題,吃得多、吃得飽不等於吃得好,吃得均衡健康相形重要,她提醒民眾平日要落實健康飲食行為,實踐我的餐盤六口訣,吃出均衡飲食,吃出健康。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廖育瑋局長表示,「均衡飲食」在健康促進上扮演重要角色。依據國健署109年「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每日攝取的蔬菜、水果和乳製品普遍未達建議量,衛生局舉辦健康採購活動,讓民眾親身體驗採購「健康食材」,採購當季、在地、多樣化的食物,先做好6大類食物分類,透過圖像化「我的餐盤」依面積比例攝取,即可滿足均衡營養的需求。國健署在107年新版國民飲食指標增列「添加糖攝取量」,每日飲食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之建議,以每天攝取2000大卡為例,每天的添加糖應該少於50公克,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1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超過50公克。衛生局舉辦減糖飲料集點活動,鼓勵民眾有效控管喝飲料的類型,選擇少糖、減糖、或是無糖的品項,快速建立減糖習慣。 家樂福公共事務部中區經理劉虹麟說明,家樂福支持農作與在地品牌,發掘各地新鮮食,產品供應鏈透明可溯,將新鮮與美味從產地直送餐桌,提升全民落實低碳生活,邁向2050永續淨零碳排目標。 今日活動有10組親子組(含5至12歲學童)及10組樂活組(含65歲以上長者),84歲的林美惠大姐表示,買菜煮菜這麼久,不知道每餐要吃足六大類食物,還要吃對份量,真是長知識了。10歲的廖小妹妹,平常有和奶奶到賣場採購的經驗,她發現食物旁邊掛上餐盤圖片,較容易分辨食物的類別,對每類食物應該吃多少量更有概念。廖局長提醒,每日三餐都會面臨菜單的選擇,建議參考我的餐盤圖像選擇,輕鬆採購符合均衡飲食的食材與食物。另外,選擇當季、在地的食材,不僅味道好、新鮮、營養豐富,而且縮短運輸過程及減少加工,又兼具環保,購買時注意食材新鮮度、食品標示及有效期限及保存條件,即能順利達成健康採購任務。 衛生局自9月23日起至10月22日止,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健康料理王」健康採購線上活動及「減糖一小步,健康嘉一步」減糖飲料集點活動,鼓勵市民踴躍參加。採買食材時練習食物分類及學習我的餐盤概念,完成拍照上傳任務即可獲贈「限量保冷購物袋」;凡是在衛生局合作的金搖獎店家購買減糖或無糖飲料,集滿25點可兌換「飲料雙杯袋」。活動相關訊息請參考嘉義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臉書粉專。(圖文/嘉義市政府衛生局)黃敏惠市長表揚225位優秀教師成就「希望工程」 師鐸獎得主鍾孟璋再獲獎 師生情動人
黃敏惠市長表揚225位優秀教師成就「希望工程」師鐸獎得主鍾孟璋再獲獎 師生情動人 113.09.19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教師節將至,為感謝教師春風化雨,為教育的付出,嘉義市今(19)日於大業實中舉辦113年教師節表揚大會,市長黃敏惠特別出席為225位優秀教師頒發獎狀,感謝獲獎老師在教育的努力付出並致上最深的祝福。其中玉山國中鍾孟璋老師,榮獲嘉義市113年特殊優良教師,並同時榮獲教育部師鐸獎殊榮,曾受鍾孟璋老師指導、現就讀陽明交大學生麻筱祺也帶著鍾孟璋老師過去手寫講義與鼓勵驚喜現身,表達對深深感恩之情。溫馨互動讓黃敏惠市長與鍾孟璋老師都紅了眼眶,現場氣氛溫馨。 黃敏惠市長表示,教育是「希望工程」,感謝所有教師在快速變化且多元的教育環境下,不斷充實自我,點亮教育與孩子未來的希望。黃敏惠市長分享,同樣出身教育工作,至今仍與過去曾教導過的學生們保持聯繫,在他們溫暖的反饋下,深深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以及與學生一同成長的喜悅。今年以「教育領航新永續出發 桃李芬芳心世代傳承」為表揚大會主題,點出教育永續需仰賴世代傳承,更是對所有教育工作者高度肯定。 黃敏惠市長也特別感謝玉山國中鍾孟璋老師多年來在科技教育上的卓越貢獻,他用耐心與熱忱引導孩子探索科學的奧秘,激發他們對科技的興趣,並以實際行動引領嘉義市科技教育的發展。黃敏惠市長也特別展示鍾孟璋老師親筆編寫的課程講義,深深讚許鍾老師教學的用心與溫度,更提到鍾老師參與研發「桃城˙心˙創課」創新課程,提供嘉義市孩子們能夠接觸並親近科技,為他們開啟了通向未來的無限可能,榮獲教育部「師鐸獎」殊榮,當之無愧。 7年前曾受鍾孟璋老師指導的學生麻筱祺表示,鍾孟璋老師是「對知識有要求、對學生有關懷、對自己的人生有追求」的典範,他總能使上課氣氛愉快,每每返校與老師聯絡時,老師也會分享創新的課程成果,讓她深深感受到老師對知識與職涯精進的追求;她曾與鍾老師分享在外地求學的辛苦,鍾老師手寫「混不下去時,記得回來溫暖的嘉義」也讓她深受鼓勵,每每感到挫折時都會想起這句話,而有前進動力。一番真摯分享,讓鍾孟璋老師感動得紅了眼眶。 教育處郭添財處長表示,表揚大會共計有225位教師與教保服務人員接受表揚,包括教育部師鐸獎1位、國中小特殊優良教師35位、優良教保服務人員3位,以及服務滿10年以上資深優良教師186位,其中有5位老師同時榮獲特殊優良教師及資深優良教師,恭喜獲獎教師的同時,也感謝承辦學校大業實中用心規劃表揚大會。 市府教育處表示,嘉義市推動班班有大屏、生生用平板,今年中小學校僱外師再創新高已到62人,投入資源打造優質的教育環境,培育人才。教師們在教育崗位上實踐了嘉市教育發展綱領所期待的四大願景:「人文第一、科技相佐、精緻創新、國際視野」,帶給學子前瞻的學習饗宴。嘉義市的孩子以精湛技術及Kano永不放棄的精神堅持到底,近期在巴黎帕運、國際技能競賽、競技疊杯、中小學科展等全國及國際賽事中紛紛勇奪佳績,這就是嘉義的精神。市長特別感謝教師們無私地陪伴,支持孩子,使其能在知識與心靈上茁壯成長,培育出具應變社會能力,且具未來影響力的世界公民。 頒獎典禮精心安排開場崇文國小舞蹈班桂冠精靈團隊的精彩演出-《幻藻之夢 森森永續》,為教師們帶來視覺驚喜與心靈洗滌。中場由精忠國小與大業實中聯手呈現歡樂獨輪車表演《輪轉教育 獨一無二》,以活力熱情的表演展現嘉義市教育的多元與創新,學生將向日葵獻給現場教師,表達最真摯的祝福與感謝。(圖文/嘉義市政府教育處)嘉市首屆實構築競賽金獎出爐 展現木構築創新力
嘉市首屆實構築競賽金獎出爐展現木構築創新力 黃敏惠市長:實踐「木都3.0」不斷創造113.09.15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政府於建城320周年之際,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舉辦「繁衍城市DNA」木產業實構築競賽,以「城市客廳」為主題,邀請全台大專院校和高中職報名參賽,總計收到11所大專院校、18件作品和10所高中職、22件作品。經過激烈競爭後各有五組作品進入決賽,本月7日至9日在文化局廣場搭建實體作品,最終大專組由成功大學「木木織亭」拿下金獎;高中、職組則由嘉義高工「嘉。室」榮獲金獎殊榮。今(15)日市長黃敏惠與文化局長謝育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副分署長李定忠、日台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所長奧正史、雲林科技大學教務長李傳房等貴賓到場並頒發各獎項的獎狀及獎金。 黃敏惠市長表示,嘉義市的木業基礎從日治時期的「木都1.0」建設逐步演進到「木都2.0」的舊空間活化,再到今天的「木都3.0」,每一步都標誌著市府團隊對木都DNA持續繁衍的堅定承諾。這次進入決賽的團隊,用三天的時間日以繼夜、不畏風雨的拚戰態度,恰恰呼應了KANO原鄉-嘉義市「永不放棄」的精神。尤其比賽場地正是過去暫存原木的杉池,鄰近嘉義製材所與阿里山森鐵,完整的林業文化場域,作為「繁衍城市DNA」木產業實構築競賽的場地更具歷史傳承與世代創新的意義。市府未來也會持續透過人才永續培育、產業跨領域、科技合作等方式來持續實踐、不斷創造。 雲林科技大學教務長李傳房表示,雲科大很榮幸能辦理本屆賽事,文化創意產業的設計思考初衷是「源於文化、勤於設計、用於生活」,因此本次賽事以文化為素材,透過設計應用到生活,將木材文化元素應用於產品,是很好的文化傳承,而透過利用國產材,培養了解木結構的設計師,也期望對嘉義市「木都3.0」發展有幫助。 文化局長謝育哲表示,木產業實構築競賽今年是第三年舉辦,雲科大這一次與嘉義市政府合作,由於嘉義市從日治時期就是由林業發展而來的城市,不僅林業文化底蘊豐厚,這幾年在黃敏惠市長的帶領下,市政府推動木都各項計畫成績十分耀眼,獲得國內外多項建築、環境、設計方面的重要獎項。在這樣的的歷史文化脈絡下,整合產官學界一起來推動木產業、木文化更具時代意義。 文化局指出,這次競賽材料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國產柳杉,嘉義茂新木業加工製材,日商美福公司提供防腐藥劑,並委託南投竹山德豐木業進行藥劑灌注,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推動永續發展。而學生們的每一件作品都充分展示了未來嘉義市及台灣建築界、設計界對新式木構建築的重視與推動潛力,每位參賽者都是未來木構築領域的重要推動者。 文化局表示,這次競賽以「城市客廳」為主題,鼓勵參賽團隊設計出功能多元的木構築空間,供市民停留、休憩和互動,旨在促進市民與木構築的交流,並讓外來訪客能夠深入了解嘉義市的獨特城市特色。市府將持續推動林業文化的保存與活化,並鼓勵使用創新木造技術,致力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人文森林城市。(圖文/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高中職組 金獎:嘉義高工_「嘉。室」 銀獎:秀水高工_「靜謐書窟」 銅獎:明道中學_「森影之苑」優選:大安高工_「燕返」大安高工_「環緩」 大專組 金獎:成功大學_「木木織亭」 銀獎:成功大學_「湧動」 銅獎:中國科大_「水韻庭蔓」 優選:東海大學_Ears Forest 中國科大_「23.5°N」嘉義大車站計畫再推進 小小北都市更新座談會民眾參與熱烈
嘉義大車站計畫再推進 小小北都市更新座談會民眾參與熱烈 113.09.13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嘉義市鐵路高架化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中,為縫合都市空間及促進經濟發展,嘉義市長黃敏惠將嘉義大車站計畫列為市政重大計畫,透過都市更新手段,加速推動老舊住宅密集的「小小北」(小澎湖小副瀨北港車頭)地區活化新生,為使民眾更了解市府對該區計畫的規劃方向,都市發展處於日前辦理四場座談會,向居民說明最新規劃內容及各區未來發展樣貌,吸引近300位民眾參加,顯示民眾期待透過都市更新改善居住環境,同時提升土地及建物價值。 嘉義大車站計畫四大亮點首度曝光 座談會中,都市發展處首度發表嘉義大車站四大亮點,包括新地標、新門戶、新樞紐及藝文商業特區,描繪出嘉義大車站新樣貌,奠定交通發展百年樞紐地位。 (1)新車站新地標: 嘉義市是阿里山的入口門戶,嘉義新車站由簡學義建築大師設計,擷取阿里山特有的壯闊景觀,以山的稜線(屋頂天際線)、雲的流動(菱形雲狀玻璃帷幕立面)、豐富林相(地面層鐵道森林景觀與木構造棚架屋頂)等元素,營造木都獨特地標意象。 (2)新車站新門戶: 有全台第一摩登車站之稱的嘉義車站改建於1933年,至今已指定為市定古蹟,新車站的設計將與古蹟車站融為一體,未來先期轉運中心拆除後,取而代之的是串連新舊車站的大廣場,創造通透的視野及優美的天際線,以嶄新的門戶迎接來自四面八方而來的旅客。 (3)三軌交會新樞紐: 嘉義市推動區域產業生活圈,市府加強大眾運輸服務,十大旗艦計畫「生活新路網」爭取輕軌藍線,並將與臺鐵、林鐵串連,三軌交會的新樞紐,為來嘉就學、就業、觀光的民眾提供便捷快速且安全的轉乘環境。 (4)藝文商業特區: 未來鐵路高架化及嘉雄陸橋拆除後,將整合文創園區、番仔溝公園、友忠公園等周邊地區,打造新興藝文商業特區。 分四區聚焦討論未來更新發展構想 都市發展處處長許懷群表示,都市更新是推動都市再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次座談會共計四個場次,希望加強民眾溝通,讓當地居民更加深入了解未來嘉義大車站的發展願景及小小北地區的整體更新構想,進而提高當地住戶參與都市更新的意願。 市府將透過劃定策略性更新地區,讓民眾未來進行都市更新時,能夠減少行政程序,並有機會獲得較高容積獎勵及補助,同時降低同意比例門檻及整合面積規模,以減少民眾在整合過程中的困難。民眾若有任何疑問,可致電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都市更新科(聯絡人:陳先生,電話:05-2254321分機268)。(圖文/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2024光織影舞」14日盛大開幕 來「嘉」抽好禮
「2024光織影舞」14日盛大開幕 來「嘉」抽好禮 113.09.12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嘉義市「2024光織影舞」將於9月14日晚間盛大開幕,當天由「即將成真火舞團」在湖面大型舞台擔綱演出,為中秋節拉開序幕。今年活動以嘉義古名「桃城」為策展核心,融入陶淵明《桃花源記》意境,運用8大展區打造「逐光月影」主題,將北香湖公園化身城市戶外藝術館,越夜越美麗。即日起至9月20日止,只要分享「嘉市好旅行」臉書貼文到個人限時動態等,就有機會獲得嘉義福容voco酒店住宿券等多項好禮。 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張婉芬處長表示,獲選為「2024-2025年台灣觀光雙年曆」全國級活動的光織影舞,在每年的秋季點亮北香湖,今年將於14日登場,8大光影展藝術展區夢幻如畫。開幕當天邀請「即將成真火舞團」在湖面大型舞台擔綱演出, 17日則將邀請優人神鼓以震撼演出陪伴遊客度過難忘中秋。光織影舞近日試燈,吸引眾多遊客搶鮮一睹璀璨光影,為感謝各界對光織影舞活動的支持,這次特別在「嘉市好旅行」臉書粉絲專頁推出抽獎活動,即日起至9月20日止,只要分享「2024光織影舞 首支宣傳影片開箱」貼文至個人限時動態,並完成相關標註、留言,就有機會有機會抽多項好禮,包含嘉義福容voco酒店住宿券、蘭桂坊花園酒店住宿券、20吋登機行李箱、大白熊周邊商品,以及好書《島內移民:移住嘉義美味新人生》等,詳細活動辦法請至https://reurl.cc/QEEvaM查詢 張婉芬處長也表示,歡迎民眾把握光織影舞展期,規劃遊旅行程,嘉義市是木都,散發獨特人文氣息的咖啡廳、潮選店,隱身在巷弄的懷舊木屋間;走進嘉義市立博物館《火雞肉飯展》,能了解火雞肉飯「獨嘉」好滋味的由來,跨過一條街,來到嘉義市文化藝廊更能欣賞到涵蓋雕塑、攝影的桃城美展獲獎作品;緊鄰東市場的百年派出所華麗轉身1923東門町,嘉義市立美術館、實驗木場都將讓你感受屬於這座城市多彩富饒的人文氣息。 2024光織影舞設有8處光影藝術展區,分別為「桃花林」、「逐花月影」、「迴嘉」、「夢月流光」、「烏托邦」、「彎月聚星」、「壺光對影」及「波光粼粼」等裝置藝術,區區精采又驚艷,試燈期間以吸引不少市民前往拍照。今年更首次在湖上搭設10x8公尺大型舞台,9月14日晚間7點開幕活動有「即將成真火舞團」,6位舞者融合現代舞、武術、原舞等不同元素,震撼火光在夜空中耀眼奪目,用火光編織與光影流動,形塑璀璨「光譜傳奇之桃城燈光」,象徵時間流轉與文化傳承,當天晚間8點在「彎月聚星」舞台還有全國學生創意話劇比賽常勝軍-大同國小黑光劇表演。 9月17日中秋節晚間7點,邀請享譽國際的「優人神鼓」,12位「優人」躍上湖面舞台演出「遊歷時光」,以安定的鼓聲、靜謐的內在力量,引領觀眾於湖光月色中,進入夢幻又詩意的時光旅程,為嘉義市帶來專屬大秀,保證精采可期。另外展出期間每晚在「彎月聚星」舞台,皆有定點定時光影秀,假日則邀請現代特技光舞、奇幻仙境舞集、動物狂歡派對秀,以及星光舞會等演出活動;主題「花影市集」宛如藝術花園,天天從下午4點開始到晚上10點,精選超過60間特色店家、風格餐車、花藝植栽及手作文創商品等,傳達桃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城市創意活力,更多活動訊息請至光織影舞活動網站 https://reurl.cc/vvQ53j 查詢。(圖文/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嘉義市健康講座重磅登場,黃敏惠市長與名醫共同呼籲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現在不養生以後養醫生」
嘉義市健康講座重磅登場,黃敏惠市長與名醫共同呼籲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現在不養生以後養醫生」113.09.11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政府與財團法人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昨(10)日攜手合作,邀請基金會劉輝雄博士及臺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蒞臨市政府演講,與嘉義市民分享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並促進健康。黃敏惠市長與議員、里長及逾500位民眾齊聚一堂聆聽醫師的專業建議,共同呼籲重視自我健康管理與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黃敏惠市長表示,國人平均餘命逐年增加,但不健康餘命約有7~8年,依據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顯示,與慢性疾病有關的十大死因約占六成。不良的生活習慣,易埋下罹患慢性病的病根,是危害國人健康的隱形殺手,包括國人最熟悉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等,疾病如果等到症狀發生才急著補救,通常都為時已晚。黃敏惠市長也開心分享講座的心得,包含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定期健康檢查等,也琅琅上口今日兩位醫生的金句,如「吃飯七分飽、青春永不老」、「留得三分肚、年年美容駐」、「現在不養生以後就養醫生」等,並歡迎市民朋友多加報名衛生局許多精彩的演講與活動。 黃敏惠市長提到,除了公費癌症篩檢及成人健檢之外,嘉義市自96年開始辦理市民整合性健康篩檢,每年邀請專家檢討篩檢結果、滾動式調整篩檢項目,結合6家績優醫院提供真正符合市民健康需求的服務。透過篩檢,每年發現數千名慢性病患,均由專業醫療團隊,提供完善衛教、轉介及追蹤治療,減少後端龐大醫療費用支出及民眾的生命損害。 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由劉輝雄董事長與一群醫師、同鄉及長期關心健康議題的有志之士,以「健康促進」為名,成立了「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平日致力宣導「生活習慣好,健康沒煩惱」的觀念,藉由專業資訊、支援與資源的提供,幫助全民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從飲食、運動、生活作息做起,遠離病痛,擁有健康。臺大醫院吳明賢院長感佩劉董事長的精神,百忙中特別撥空到嘉義市,期望將基金會的理念散布到台灣各角落。今日吳院長主講「上醫醫未病」、劉董事長主講「生活習慣好 健康沒煩惱」,二位專家的演講都說明「預防勝於治療」,最好的醫療不是疾病醫療,而是要在人們身體健康之時即提供疾病預防,注重養生,保持健康。現場座無虛席,與會者獲益甚多。講座尾聲在嘉大音樂系學生獻唱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會歌《健康頌》的歌聲中劃下美好的句點。 嘉義市衛生局廖育瑋局長表示,八月底《康健》雜誌今年以「慢病防治」為主軸,檢視各縣市能否提供健康、安全的環境、預防慢性疾病。嘉義市努力推行健康促進活動,在規律運動、BMI過重肥胖、吸菸率等指標已見成效,在「健康促進」構面獲得全國第一;嘉義市「四癌篩檢率」是全國第三、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利用率全國第一,都是「慢病防治」主軸及最有影響力的策略,有助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關癌症篩檢、健康檢查及各類活動資訊請參考衛生局網頁。(圖文/嘉義市政府衛生局)「第28屆桃城美展」46件作品脫穎而出
「第28屆桃城美展」46件作品脫穎而出 黃敏惠市長親頒獎恭喜獲獎者 113.09.08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嘉義市建城320年,人文薈萃,自日治時期即有「畫都」美譽。為傳承先賢傳藝,美育薰陶,充實城市美感,市府連續28年開辦「桃城美展」,這次選出共46件精采得獎作品,今(8)日在市立博物館1樓簡報室舉行頒獎典禮,由黃敏惠市長親自頒獎,恭喜所有得獎者,也謝謝每位藝術創作者發揮所長,積極厚實「嘉義畫都」的藝術底蘊。 黃敏惠市長表示,每件作品背後的故事、意義與價值,非常令人感動,這不只是美學,更是呈現生活。尤其這次最年輕的入圍者僅93年次,年紀最長者是41年次,年齡分布範圍廣,顯示嘉義市是一座多元包容的城市。創作者藉由藝術環境記錄生活周遭、生活的美,哪怕生活有挫折、有苦難,都能透過藝術看到問題、點出問題,也在深思當中有更多自我挑戰與體現。「桃城美展」不單純是美展,也讓我們從藝術創作裡,感恩所有教育、所有教育工作夥伴用心,藝術家不斷創新創作、不斷培育,才有這麼多精彩、驚豔的好作品,謝謝大家、讓藝術之都的嘉義市,繼續發光發熱。 評審委員指出本屆得獎者中,有創作豐沛的資深藝術家,以及嶄露頭角的新銳創作者。最年輕入圍者為僅93年次在學新秀,顯現年輕人無限創意與藝術潛力,年紀最長為41年次,持續創作的精神令人感佩。此次作品普遍水準極高,同時表現主題多樣化,作品不僅反映了對社會問題的思考、自然生態與環境等議題的深刻關注,呈現出積極關懷社會、尊重生命的態勢,由傳統中尋找現代因子,從生命中激盪感動元素。 雕塑類添生獎李騏光,91年次,新北市人,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並即將就讀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李騏光大學時期的夢想是當一名產品設計師,但學校的產品設計課程並未激發他的興趣,因而轉而投入藝術創作,開啟了他的藝術之旅。在他的陶藝作品中,經常包含科幻電影與動漫的元素,也不斷嘗試各種不同媒材的呈現方式。本次得獎作品《有機管道》,靈感來自於漫畫「BLAME!」中無限擴張的都市結構,使用土條堆疊法製成,捨棄具象的真實形體,改用抽象幾何結構,讓其具有「異形」的生物特徵和有機生命的氣息,當中切面更能窺視物件內部結構,使觀賞者能進一步欣賞作品。另優選5名,包含林慶宗《秋風》、林嘉慧《寂靜之歌》、王文華《俠客行》、廖翊閔《時間的皺摺》、許惠卿《海洋秘境-縹緲》。 攝影類歐陽獎張志達,62年次,臺北市人,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碩士班,作品曾獲「全國美術展」金牌獎、「花蓮美術獎」首獎、「基隆美展」首獎、「台銀藝術祭」首獎;以及「美國IPA攝影大賽Fine Art: Collage」中獲得1st place及3rd place,「法國PX3攝影大賽Advertising: Self-Promotion」中獲得Silver、Bronze及Third Prize 等獎項。張志達自小對於美術與繪畫方面非常有興趣,在高中時期開始學習繪畫、視覺設計、陶藝、工藝等美術相關課程,其中最投入的便是攝影課程,高三那年在導師的鼓勵下獲得「全國學生美展」首獎,後來因工作關係曾經中斷過,但對攝影的喜愛從未忘記。2011年因生活面對重大轉折,才又再度重拾相機,展開「攝影即生活,生活即攝影」的美好時光。本次得獎作品《遇見田中間-小農的最後一哩路》,表現小農面對市場競爭和政策侷促下,小農仍堅持信念,努力克服逆境與困難。作者嘗試以上帝的視角關照著小農,因為大家堅強毅力與拼鬥不懈,開拓出豐衣足食的社會景象。另優選5名,包含羅秀娟《阿嬤的禮物》、許春貴《時過境遷》、鄭清標《北港車頭》、胡美蓉《我的生活是紅色》、謝芷芸《辛勞後的痕跡》。 文化局自1996年起開辦「桃城美展」,是國內重要的比賽平台,不僅發掘及培養藝壇新秀,也為推動「嘉義畫都」累積不少能量。本屆競賽徵件類別有「雕塑類及攝影類」兩類,今年徵得雕塑52件、攝影類70件,共計122件作品參賽,經各類別委員會縝密而慎重的初審與複審評審作業,共有雕塑18件、攝影28件,總計46件作品脫穎而出,得獎者將可獲得獎金、獎狀、畫冊等贈禮,第一名可獲獎金15萬元(共2名)、優選可獲2萬元(共10名),總獎金50萬。 「第28屆桃城美展」即日起至9月29日止,在嘉義市文化局文化藝廊4樓展出,此次美展匯集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工作者的精彩創作,讓這項比賽展現良性的競爭,每件作品都是佳作,誠摯地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前來欣賞。(圖文/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吳慧玲師生聯展 黃敏惠市長:每幅畫都有精彩故事 歡迎大家一起來看展!
吳慧玲師生聯展 黃敏惠市長:每幅畫都有精彩故事 歡迎大家一起來看展! 113.09.07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吳慧玲師生聯展—真實自然之美(十)素寫生活」自9月1日起至9月29日在佛光山嘉義會館1樓盛大開展,共計展出130件畫作,今(7)日嘉義市長黃敏惠也特別前往欣賞畫作,此次展覽將展示吳慧玲老師及其學生對生活中真實自然之美的深刻體悟,黃敏惠市長也在現場力邀市民朋友前往觀展,一同欣賞這場藝術盛宴。 黃敏惠市長表示,本次「吳慧玲師生聯展—真實自然之美」展覽展現了生活中的真實自然之美,吳老師在退休後依然帶領學生通過畫作表達人生的色彩,並尋找身心靈的平衡。黃敏惠市長也分享,自己也熱愛畫畫,儘管過程中充滿挑戰,但靜下心來探索內心的過程非常有趣。嘉義作為畫都,藝術文化底蘊豐厚,讓這座人文城市充滿活力。嘉義市致力於成為一個「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城市,感謝吳老師帶領22位學員精進創作,期望大家在創作中找到樂趣,分享快樂,祝福此次畫展圓滿成功。 吳慧玲老師自幼喜愛繪畫,曾在政戰學校藝術系接受嚴格的藝術訓練,奠定了堅實的繪畫基礎。退休後,她依然熱衷於粉彩畫、水彩畫、色鉛筆畫及素描等媒材的創作。吳老師感謝市長的勉勵,表示將持續精進自己的藝術創作。她指出,畫畫是一個將生活素材轉化為藝術表達的過程,雖然面對困難,但這也是自我挑戰的重要機會。 文化局表示,此次師生聯展的作品以「真實自然之美」為主題,通過誠摯的筆觸展現生活中的自然感受,吸引觀眾的目光,歡迎市民朋友前往觀賞。(圖文/嘉義市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