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濕 點擊圖片放大
新聞名稱:

散濕

詳細介紹:

本草求眞 上編
卷三 散劑
散濕
經曰。半身以上。風受之也。半身以下。濕受之也。然有濕不下受。而濕偏從上感。則濕又當上治。蓋濕無風不行。如風在上。其濕從風以至者。則為風濕。是風是濕。非散不愈也。濕值於寒。寒氣凜冽。其濕由寒至者。則為寒濕。是寒是濕。亦非由散不除也。且有好食生冷。留滯腸胃。合於雨露感冒。留結不解。隨氣勝復。變為寒熱。以致頭重如裹。皮肉筋脈。皆為濕痹。則不得不從開發以泄其勢。然散濕之藥不一。有止就濕而言散者。如蒼朮之屬是也。有因風濕而言散者。如白芷姜活獨活防風寄生萎蕤秦艽巴戟狗脊靈仙海桐皮豨簽草蒼耳子萆薢茵芋之屬是也。有就寒濕而言散者。如五加皮天雄蔓荊子殭蠶細辛之屬是也。有兼風熱而言散者。如蕪荑之屬是也。有就熱濕而言散者。如香薷之屬是也。有就痰濕而言散者。如半夏之屬是也。至濕而在胸腹。症見痞滿。宜用川朴以散之。濕在肌肉。症見膚腫。宜用排草以洗之。濕在腸胃。挾風而見拘攣痹痛。宜用秦艽以除之。濕在筋骨而見頭面不利。宜用蔓荊子以治之。此皆就表就上。受濕論治。故以散名。若使濕從下受。及已內入為患。則又另有滲濕瀉濕諸法。而非斯藥所可統而歸之也。
抄自:本草求眞
清 黃宮繡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