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五草) 點擊圖片放大
新聞名稱:

烏梅(五草)

詳細介紹:

本草求眞 上編

卷二 收濇 收歛

烏梅

烏梅(五草)

烏梅 入肝歛氣濇腸 白梅

烏梅(耑入肺腸。兼入肝膽。)酸濇而溫。似有類於木瓜。但此入肺則收。(成無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入腸則濇。(腸垢已出。肘後用烏梅肉二十個。水一盞。煎六分。食前服。血崩不止。用烏梅肉七枚。燒存性研末。米飲服之。日二次。莊肅公痢血。用烏梅胡黃連灶下土等分為末。茶調服亦效。蓋血得酸則歛。得寒則止。得茗則濇固也。)入筋與骨則軟。(酸入筋。)入蟲則伏。(蟲得酸則伏。)入於死肌惡肉惡痣則除。(鬼遺方用烏梅肉燒存性。研敷惡肉上。一夜立盡。聖惠用烏梅和蜜作餅貼者。其力緩。簡便方云。起臂生一疽。膿潰百日方愈。中有惡肉突起。用此方試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乃知世有奇方。)刺入肉中則拔。故於久瀉久痢。氣逆煩滿。反胃骨蒸。無不因其收濇之性。而使下脫上逆皆治。且於癰毒可敷。(已潰未潰。可用此燒灰存性為末。入輕粉少許。香油調塗四圍。)中風牙關緊閉可開。(取肉擦牙齦。涎出卽開。以酸能入筋骨以軟。)蚘蟲上攻眩仆可治。(仲景有烏梅治蚘上攻眩仆。)口渴可止。(時珍曰。人之舌下有四竅。兩竅通膽液。故食梅則津生者。類相感應也。素問云。味過於酸。肝氣以泄。又云。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不然。物之味酸者多矣。何獨梅能生津耶。)寧不為酸濇收歛之一驗乎。不似木瓜功耑疏泄脾胃。筋骨濕熱。收斂脾肺耗散之元。而於他症則不及也。白梅由於鹽漬。味鹽則能軟堅。(通大便亦用。)若牙關緊閉。(白梅尤良。)死肉黑痣。白梅用之更捷。(食梅齒酸者。嚼胡桃卽解。衣有黴點者。梅葉煎湯洗之。搗洗葛衣亦佳。)但肝喜散惡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氣。(生氣者。陽氣也。)且於諸症初起切忌°

抄自:本草求眞

清 黃宮繡 撰

PS:本草求真原文分享,為忠於原文,未刪一字。書中舉例說明的方劑也照抄。余之用意是供大家研究用,研究古人開方思路。切勿照方抓藥服用。一定會出事的,千萬別好心而無意中辦了壞事!因為個人體質不同,用藥就不同!況古代之斤.兩.錢與現今通行之度量衡亦有異。有病還是需經醫師診斷才妥當。願將人病猶我病,救得他生是我生!若有難字錯字與原文不同。前輩們若是發現了歡迎上來斧正。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