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劉宛渝選手返嘉 黃敏惠市長送上溫暖擁抱與祝福 113.08.14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2024巴黎奧運於8月11日舉行盛大閉幕式,其中嘉義市籍選手劉宛渝,代表中華隊參加女子射擊不定向飛靶個人賽項目,在7月30、31日完賽後,並於昨(13)日下午與嘉義市長黃敏惠見面,分享在奧運場上競賽點滴。黃敏惠市長以溫暖的擁抱歡迎劉宛渝選手歸國,讓劉宛渝選手一度感動哽咽,也難掩失落的表示未能將獎牌帶回家,但黃敏惠市長強調「站上世界舞台,你就是我們的驕傲」,為宛渝送上滿滿鼓勵與支持。
黃敏惠市長表示,巴黎奧運雖結束,但來自嘉義市的優秀選手劉宛渝在奧運賽場上努力、發光發熱的身影讓我們留下深刻印象。這次是宛渝第一次站上奧運舞台,雖然成績未能達到她的理想,但她為夢想奮戰、永不放棄的精神,就足以讓人驕傲,期許宛渝能再接再厲,發揮嘉義人永不放棄的KANO精神,繼續在運動場上發光發熱!
黃敏惠市長特別分享,劉宛渝選手是嘉義市的優秀子弟,言談間都充滿了對求學、比賽之路所有師長的感恩,她也是全國性及國際性賽會的常勝軍,她曾許下約定說要拿下金牌回嘉,後來真的在去(112)年全國運動會奪金並且打破全國紀錄,並在今日帶上獎牌與市府分享榮耀;希望未來宛渝能實現夢想,將更大的榮耀帶回嘉。
劉宛渝選手表示,很感謝市府選在7月31日和中華電信簽約辦理「在嘉奧援,為台灣喝采」活動,為奧運選手加油,並在賽前透過臉書、訊息為她打氣,市長與市民的祝福讓遠在巴黎的她充滿力量。她表示,參與國際賽事最期待的就是能奪得佳績,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看見嘉義市這麼美好的地方,雖然這次沒能如願奪牌,但透過國際賽事吸收滿滿經驗,下一步她將持續備賽,朝向2026名古屋亞運、2028洛杉磯奧運邁進。她說「過程雖然虐,但目標不到手,絕不放手」,展現運動家精神。
教育處郭添財處長表示,劉宛渝選手自奧運完賽歸國後,稍作休息便立即投入準備下一場比賽,於8月11日返國不久便進行「宏道盃暨113年全國協會盃射擊錦標賽」,目前更是積極準備2026名古屋亞運,宛渝狀態的調整良好。期許宛渝能持續精進自己,在四年後的2028洛杉磯奧運上再次替我國出賽,贏得金牌!
昨日,劉宛渝選手在母親陪同下一同前來拜會市長,劉宛渝選手母校北興國中校長張仁澤、興安國小校長查顯良及嘉北國小校長侯怡如亦一同與會,眾人翻閱劉宛渝選手畢業紀念冊回顧她青澀的學生時期,氣氛溫馨、笑語不斷。黃敏惠市長也特別準備唯一有配槍「警察大白熊」造型娃娃,祝福宛渝繼續射下佳績。(圖文/嘉義市政府教育處)
更多新聞
教育部113年度全國終身學習楷模選拔 嘉市雙典範
教育部113年度全國終身學習楷模選拔 嘉市雙典範 113.08.13 教育部113年度「全國終身學習楷模選拔」日前公布得獎名單,嘉義市榮獲學習者組及教學者組雙獎肯定,市府教育處推薦的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分享班班長龔金山榮獲學習者組特優獎,林育伶老師則榮獲教學者組優等獎。 黃敏惠市長恭喜龔金山班長及林育伶老師榮獲殊榮,盛讚兩位獲獎者充分體現終身學習及永續發展的典範;強調市府不遺餘力推動終身學習,希望讓市民在正規教育外,不斷接收新知,永續學習,進而推動城市的永續發展。 教育處郭添財處長表示,今年「學習者組」楷模選拔全國僅2位榮獲特優,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班龔班長為其中一位。龔班長在嘉義市社區大學選修11年,從無農耕園藝零技術經驗開始,跟隨老師學習,不僅推行小農市集做公益,更走進校園推廣食農教育,成功經營班級凝聚團隊向心力,以身作則帶動團隊奉獻公益,成立好自然農業社及社區服務團,服務利他,是終身學習的最佳典範。 郭添財處長進一步表示,市府不遺餘力推動終身教育,多年來嘉義社大農法班借用幸福幼兒園轄管的校區中推動自然農園發展特色課程,提供200多名師生及社區民眾學習,共同推動食農教育經驗分享。 榮獲「教學者組」優等獎的林育伶老師已於嘉義市社區大學任教15年,培育超過1千5百人次的音樂學子,指導學員藉由終身學習,涵養音樂的技能與素養。林育伶老師更成立樂團,帶著學員課餘勤加團練,並經常受邀公益演出,無論城市或偏鄉,透過音樂傳達關懷,撫慰聆聽者。(圖文/嘉義市政府教育處)嘉義市創生行動翻開新篇章,邀集雲嘉嘉南團隊高手共同勾勒區域未來創生藍圖
嘉義市創生行動翻開新篇章,邀集雲嘉嘉南團隊高手共同勾勒區域未來創生藍圖 113.08.12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2019年是台灣地方創生的元年,嘉義市政府自2020年起展開了一系列地方創生行動,舉辦首屆創生年會、公私協力提出地方創生四大提案、跨局處推動各項計畫,並於2021年設計展向外界展示嘉義市的魅力。今(12)日,嘉義市政府特別串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的創生團隊,在舊監獄宿舍群舉辦地方創生交流工作坊,促進區域創生互動,嘉義市長黃敏惠也到場鼓勵所有創生團隊,透過彼此互相交學習,一起為城市解決問題。 市長黃敏惠表示,這次工作坊不僅延續地方創生的努力,更是首次整合雲嘉嘉南區域的創生資源,致力於打造更具韌性與創新力的地方產業生態系。希冀透過此次工作坊的深入活動,強化地方團隊區域型合作、促進資源共享、提高協作效率與成果,並為產業生態系永續發展給予助力,活絡地方經濟發展,提高地區競爭力,並透過工作坊資料建構雲嘉南地方創生生態系,勾勒區域未來創生藍圖。 智慧科技處郭軒志處長表示,今(113)年推出的「有事揪團」地方創生共創輔導計畫,以「揪團」號召,搭建地方團隊與設計師之間的共創平台,針對空間活化、永續產業、旅遊創新、數位創新、文化產業、食農教育等六大議題進行提案試驗與行動落實。該計畫的初衷是希望在中央「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及「獎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行動計畫」的兩支計畫搭建橋樑,透過提供諮詢輔導、獎勵金等支持,藉此培育新一代有潛力的地方創生種子,爭取中央資源,擴大地方創生能量。 上午活動以專題分享為主,由台灣田野學校工頭葉哲岳分享其在嘉義舊監宿舍七年的創生經驗,以及近年與公私協力的實踐案例,為參與團隊帶來更豐富、多元的啟發思考。下午則由曾任上市集團品牌中心專案管理與創意工作坊的講師-紀旻廷(Min)擔任活動設計師及引導者。擁有豐富創意與商業實踐經驗的Min,將引導參與者透過設計思考激發創意靈感,共同探討地方創生的未來可能性。 參與此次工作坊的團隊除有本次「有事揪團」共創輔導計畫獲選的團隊「佇嘉木工作室」、「壹玖參零藝術整合工作室」、「斯創教育有限公司」、「X Museum」參與,也包括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精璽創新整合行銷有限公司(旅人市集培育站)、創樂子文化社企有限公司(女力學研事務所)、可卡因整合有限公司(嘉義縣青年返鄉推廣協會)、將才工場有限公司、聯一設計工作室、諸羅設計塾、俗女村創意文化有限公司。這些團隊彼此共同探討地方需求相關的創生議題,並分享此創生發展的心路歷程與創意發展。 培養地方人才是讓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市府除了推動十大旗艦計畫,也不斷從「多元培力」、「創新孵化」、「職涯就業」、「創業扶植」、「公共參與」等五大面向跨局處推動相關政策,邀請各界人才回鄉,用設計力推動城市創新,讓嘉義市這座小城煥發新生機。而這次地方創生交流工作坊,不僅是一次跨域合作的嘗試,更是市府團隊致力於地方創新的具體實踐。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地方創生能夠在嘉義市及周邊地區扎根,為城市帶來更多創新動能與永續發展的機會。(圖文/嘉義市政府智慧科技處)為紀念台日棒球交流100週年而生!
為紀念台日棒球交流100週年而生! 黃敏惠市長相約10月來嘉看《KANO》音樂劇重溫嘉農精神 113.08.12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2014年由馬志翔執導、魏德聖監製的棒球電影《KANO》在全國引起一股棒球電影熱潮。愛媛縣東溫市的「少爺劇場」為紀念台日棒球交流100週年,創作音樂劇《KANO~1931,邁向甲子園的2000公里~》並將於今年10月來嘉演出。今(12)日上午,嘉義市長黃敏惠與少爺劇場社長越智陽一,以及去年曾參與《KANO》音樂劇演出的3位台灣演員陳希瑀、鍾政均、江明娟共同出席宣傳記者會,邀請更多人一同把握10月19、20日於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的演出,透過音樂劇看見永不放棄的嘉義精神。 嘉義市市長黃敏惠表示,2014年電影《KANO》上映,讓世界看見永不放棄的KANO精神,當年《KANO》曾受邀作為第九屆日本大阪亞洲影展入選開幕片,電影結束後,現場觀眾以近10分鐘的熱情掌聲表達心中感動,當時激動的心情至今依舊深刻。很高興時隔10年,嘉義市能與日本唯一全年演出原創音樂劇作品的劇場─「少爺劇場」合作,將象徵嘉義精神的《KANO》音樂劇移到嘉義市音樂廳演出,也讓大家重溫當年的感動。 黃敏惠市長表示,「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嘉農精神就是嘉義精神,更是台灣精神,這股精神與毅力,就像巴黎奧運會場上選手們拚搏奮戰的精神。很高興百年前以棒球串連起台灣與日本的百年交流,期待百年後的今日,以音樂劇形式,邀請更多的朋友們進場,藉藝術喚起熱血精神。 少爺劇場社長越智陽一表示,《KANO》音樂劇以出身愛媛縣、領軍嘉農棒球隊的總教練近藤兵太郎為主角,音樂劇腳本由經手多數戲劇、電影與舞台作品的羽原大介執筆,並加入三名台灣演員──陳希瑀、鍾政均、江明娟,讓台灣演員與日本演員共同演出,紀念台日棒球交流100週年。《KANO》自2023年4月上演至今演出場次超過300場,吸引逾5萬人次進場,深受好評。電影《KANO》監製魏德聖先前相當好奇如何在空間有限的舞台上呈現「打棒球」,他於去年8月親自觀看音樂劇後,盛讚劇組還原了「打棒球」的場景,深受感動。希望大家今年10月一起走進音樂廳觀賞這部紀念音樂劇,見證嘉農的故事與精神。 本次音樂劇中飾演靜藤教練的女兒「靜藤花子」的陳希瑀表示,一直很期待將《KANO》的故事原汁原味搬回台灣,以音樂劇紀念台日交流的重要一刻,終於夢想成真,相當感動。鍾政均飾演以台灣投手吳明捷為原型描寫的角色林明訓,他說《KANO》音樂劇終於回到故事的起點演出,歡迎大家一同來感受熱血。飾演三美的演員江明娟表示,閱讀劇本時被主角們的熱情深深感動,期待大家一起進場,看見嘉義囝仔對棒球的夢想與努力。 文化局局長盧怡君說,這次的音樂劇就像嘉農棒球隊一樣,都是跨族群的合作,有台灣演員和日本演員一起演繹KANO精神,相信在舞台上打棒球的創意呈現,更能展現體育和藝術跨域結合。本次音樂劇預計在10月18(五)日辦理一場義演,邀請嘉義市的國中小學生來觀賞,另於10月19日(六)下午2點、晚上7點30分及20日(日)下午3點,共計三場售票演出,歡迎大家於8月13日起至年代售票系統購票,以音樂劇看見嘉義人、嘉義事、嘉義精神。 文化局表示,愛媛縣出生的近藤兵太郎於1931年帶領由漢人、原住民、日本人3個民族組成的球隊─「台灣嘉義農林學校」,前往日本甲子園參賽並獲得亞軍,贏得「天下嘉農」的美名,而近藤兵太郎也在今年7月入選台灣棒球名人堂,成為首名入選的外籍人士。(圖文/嘉義市政府文化局)空軍嘉義基地營區開放 黃敏惠市長盼知性之旅深化國防教育
空軍嘉義基地營區開放 黃敏惠市長盼知性之旅深化國防教育 113.08.10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嘉義空軍基地年度盛事「113 年國防知性之旅-空軍嘉義基地營區開放」活動於今(10)一早盛大登場。嘉義市長黃敏惠受邀參與,在表達對國軍的感謝同時,也期待近距離接觸國防事務,能成為最佳的全民國防教育機會,了解國軍平日的訓練與努力。嘉義市志航國小、精忠國小亦協力此次空軍嘉義基地開放,志航國小「小小解說員」為民眾近距離解說空軍沿革;精忠國小為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校內課程結合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教材,今日亦出借VR器材,讓民眾戴上VR頭盔體驗模擬F16翱翔天際間的飛行姿態。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空軍基地開放為年度盛事,國軍早在今年2月間開始籌備,只為呈現最精采的成果,這幾日預演成果吸引民眾前來嘉義一睹國軍風采,吸引海內外目光,備受讚譽。嘉義市與空軍有深刻的淵源,嘉義市緊鄰軍民合用的水上機場,嘉義市志航國小為紀念空軍烈士高志航英勇而得名,市區內多處空軍眷村,這都讓市民們對國軍弟兄守衛國家有更深刻的感情與敬重。 黃敏惠市長表示,嘉義市政府作為此次活動的合作夥伴,深感榮幸。志航國小的學們亦獲邀擔任「小小解說員」,為民眾解說空軍發展沿革、空軍機種等,相當努力。期待藉營區開放的活動,在展現國軍訓練成果,也增進與民眾接觸國防的機會,凝聚民眾向心力,強化全民國防教育,團結全民力量,讓台灣更好。 嘉義市政府表示,此次營區開放活動為國軍今年唯一營區開放活動,透過營區開放活動,精心安排一系列與民眾面對面接觸的活動,如園遊會、宣導攤位的設置、軍事裝備展示等。空軍3型主力戰機性能展示、F-16戰機編隊衝場等更是吸睛。此外,三軍樂儀隊表演、航空技術學院龍隊表演、國軍人偶舞表演等精采操演,都展示國軍建軍備戰成果,吸引大批人潮參訪,操演更是引得民眾驚呼連連。期待民透過參與、瞭解與支持國防,擁抱國軍,另一方面更能提升軍人榮譽感,堅定信念、強固信心。(圖文/嘉義市政府民政處)《2421 m的迴聲─阿里山林鐵全線紀行》新書發表
《2421 m的迴聲─阿里山林鐵全線紀行》新書發表 113.08.09 黃敏惠市長邀共讀「看見每個人心中的阿里山」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阿里山森林鐵路在歷經漫長的15年修復,於今(113)年7月完成全線通車,再現風華。在林鐵完成全線通車壯舉同時,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也透過《2421 m的迴聲─阿里山林鐵全線紀行》一書,以照片、文字紀錄2421m沿線的點點滴滴。今(9)日,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於嘉義市立博物館舉行新書發表會,林鐵及文資處長黃妙修以及本書作者、任職於林鐵及文資處的吳明翰共同介紹這本耗時5年才完成的作品,嘉義市長黃敏惠亦受邀,見證這溫馨動人的一刻。 黃敏惠市長表示,「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阿里山」,嘉義市是阿里山的入口門戶,阿里山的身姿深深烙印在每位市民的心頭。2021年嘉義市舉辦台灣設計展時,曾以「頭前有美術館照路,後壁有阿里山看顧」形容嘉義市與阿里山間深刻的關係。林鐵的起點在嘉義市,終點位於阿里山,每位旅行者自起點啟程的同時便能望向終點阿里山,是相當特別的體驗。在本書紀錄下這段長77.9公里、海拔高差2,421公尺間的動人故事,每一站都有不同的精采,值得細讀品味。 黃敏惠市長提到,很高興《2421 m的迴聲─阿里山林鐵全線紀行》以中英日三種語言向世人介紹阿里山沿線的精采。翻開書頁,就像踏上一趟漫遊,一站一故事,從都市到田園再到林間,以充滿溫度的照片與文字,紀錄下蒸汽火車文資等級修復的艱難,柴油機關車遠渡重洋拚外交的故事,以及職人守護一條鐵道的用心。感謝作者吳明翰自述的「天真的衝動」,歷時五年用心紀錄下阿里山四季的精采。期待所有讀者在看完後都能造訪阿里山,譜寫紀錄下自己與這座山的故事。 林鐵及文資處長黃妙修表示,阿里山林鐵有百年的悠久歷史,在聽聞林鐵及文資處同仁吳明翰要書寫、拍攝下這條迷人的山岳鐵路故事時,有開心、有期待,也深深明白是個接近「不可能的任務」等級的挑戰。感謝吳明翰的用心、本書主編古庭維的堅持,完成《2421 m的迴聲─阿里山林鐵全線紀行》一書。書中照片為臻完美,常是歷經四季等才能紀錄下一瞬獨特的鏡頭,甚至有照片歷經8次抽換、取景才完成,相信所有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深受感動。本書同步以中、英、日三種語言出版,每種語言都經歷嚴謹的校對、審閱,堪比英語、日文的鐵道教科書,期待將阿里山之美推介給國際友人,也邀請不同語言的讀者都帶著書本,踏上林鐵之旅。 任職於阿里山文資處的作者吳明翰表示,阿里山林鐵之於林鐵人,之所以迷人,不只因為每一站都有不同的地景、風情,鐵路沿線居民與鐵路相伴而生的故事亦值得每位來到阿里山的旅人了解和親近。這本書紀錄下長77.9公里、海拔高差2,421公尺的林鐵間發生的點滴。期待讀者能透過翻閱本書,感受到這條百年鐵道的當代變化,以及滿滿的人情味。(圖文/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旅宿業新制即將上路 嘉市府呼籲業者提早因應
旅宿業新制即將上路 嘉市府呼籲業者提早因應 113.08.09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明(114)年旅宿業將有兩項重要新規定即將上路,包含禁止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及發展觀光條例落日條款兩項新規定,嘉義市政府日前辦理輔導課程,協助業者及早因應,提前做好準備。 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處長張婉芬表示,嘉義市自111年起,連續兩年拿下交通部觀光署考核地方政府辦理旅宿業管理輔導績效「特優」最高肯定,說明市府對旅宿業的管理受到肯定,也感謝業者的支持與配合。永續旅遊是目前全球趨勢,環境部於去(112)年即已預告,規範旅宿業者自明年起,不得主動提供容量小於180毫升的洗髮乳、潤髮乳、沐浴乳及乳液,市府對這個議題也十分重視,今年提出「嘉義市淨零排放永續管理自治條例」,明文禁止本市旅宿業者主動提供一次用旅宿用品,該自治條例已經議會三讀通過,目前正進行公告,成為非六都第一個將2050淨零排放正式列入地方自治法規的縣市,建立淨零施政依據。市府也委託專業團隊辦理輔導課程,協助旅宿業者面對這項新規定,共同響應新制及永續旅遊風氣。 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處長張婉芬進一步表示,明年的另一項新規定為發展觀光條例的「落日條款」即將到期,過去不少民眾外出旅遊,會選擇國軍英雄館、教師會館、救國團活動中心、寺廟香客大樓住宿,只是這些場所無旅宿業登記,收費提供民眾住宿的營運模式與旅宿業無異。交通部觀光署基於公共安全考量,於104年修正發展觀光條例,上述這些場所應自該條例修正施行之日起10年內,向地方主管機關申請旅館業登記、領取登記證及專用標識,始得繼續營業,也就是所謂的「落日條款」,這個期限將於明年1月21日到期。市府今年邀請專家學者,與市府一起組成輔導團,共同拜會適用這項規定的業者,協助提出旅館業登記申請或轉型,業者如有相關問題,歡迎來電(05)2254321#686詢問。 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表示,113年旅宿業輔導課程還邀請嘉義地方檢察署江炳勳檢察官跟大家宣導「區辨圖利與便民」,也安排穆斯林認證及好客民宿申請與行銷課程。參與這次輔導課程的新悦花園酒店執行副總游智能表示,感謝市府安排這次的課程,公司對於取得穆斯林認證相當有意願,希望未來透過市府的輔導與協助,能順利取得認證,打進穆斯林旅遊市場。民宿家暖暖的代表張于亞表示,講師分享了其他好客民宿業者實務上如何接待客人的作法,覺得受益良多,相較其他縣市,嘉義市民宿產業還在剛起步的階段,非常需要透過其他縣市的案例來提升自己的服務品質,也希望友善舒適的住宿環境能讓更多觀光客願意選擇到嘉義市旅遊。(圖文/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嘉義市再推新政策嘉屋品牌發表會 「嘉屋」-宜居建築的新探索、永續城市的新解方
嘉義市再推新政策嘉屋品牌發表會 「嘉屋」-宜居建築的新探索、永續城市的新解方 113.08.08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嘉義市建城320年,擁有豐富林業文化、歷史底蘊和開放前進特質。嘉義市政府呼應全球「永續」趨勢,今(8)日舉辦「嘉屋」品牌發表會,正式向大眾介紹以「涼適、活力、新木都」為核心理念,提倡在建築中融入新式木造、善用涼風、綠陰與陽光自然元素的「嘉屋」。發表會中,福茂開發公司及負責設計的曾聰憲建築師也以位於垂楊路、成仁街口的住宅大樓興建計畫為例,呈現融入「嘉屋」概念的住宅新風貌。 黃敏惠市長引用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子平的警言「每年的夏天,都將是你餘生最涼的夏天」,表示對未來環境變遷的憂慮。嘉南平原擁有北回歸線經過、西南季風、黑潮交會的特殊地理條件,「嘉屋」品牌三項核心理念「涼適、活力、新木都」正是鼓勵民間企業於新建建築時,運用這些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並融入木都嘉義市的「木」材質,為城市形塑新風貌。永續的概念包含了經濟繁榮、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等三大面向,相信「嘉屋」正是這三大面向和諧發展,帶領城市向前的象徵。 黃敏惠市長表示,市府在過去十多年來透過舊屋力、老屋卸妝、嘉有木屋等計畫,市區中6000多棟木造建築注入活化再利用的力量,市府推動「木都2.0」成就嘉義第二座人文森林的新生。「嘉屋」則是嘉義市推動「木都3.0」的重要一環,期待足以代表嘉義在地特色的「嘉屋」品牌,為民眾創造屬於嘉義的宜居生活新典範,也期待未來有更多民間投資動能加入,將「嘉屋」的理念由單一設計案逐步擴散,建構舒適、全齡共融、具豐富文化的嘉義市整體生活圈。 發表會中,與福茂開發公司合作的曾聰憲建築師也以座落於垂楊、成仁街口住宅大樓設計為例,展示融入「嘉屋」理念的建築風貌。此案緊鄰歷史建築「原嘉義公學校宿舍」,大樓設計有共享庭院,串連與歷史建物的動線,創造與歷史共生的面貌;大樓採用綠電,屋頂設置太陽能版、強化隔熱及遮陽設計並架設低碳車充電線架,沿街以喬木創造綠行人步道,並於錯層陽台栽種喬木,創造立體綠化;住宅引入延續城市風廊引入涼風,並打造舒適的採光視野。曾聰憲建築師認為「嘉屋」是相當有企圖心,甚至領先六都的設計理念。 都發處許懷群處長表示,作為都市新解方的嘉義市「嘉屋」宜居建築設計手法,主要呼應三項核心理念:「涼適、活力、新木都」。並歸納出九項設計準則:「涼適」:建立低衝擊基盤、都市風廊路徑、建築綠能應用設計、創造綠蔭遮蔭設計;「活力」:納入通用全齡化設計、健康空間整修維護、立體複層綠化豐富建築表情;「新木都」:對於綠色材料應用、嘉義市木造建築文化再詮釋,為落實宜居建築理念到實質的建築空間設計上,我們也透過16種的設計指標,為宜居建築設定評分機制,量化各項宜居設計指標。嘉屋品牌的發表只是第一步,未來也將透過「嘉屋」方案徵集、相關法規研議與設計輔導,為形塑城市新風貌注入能量。(圖文/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打開五感-體驗生命的美好」嘉義市學生生命教育成長營
「打開五感-體驗生命的美好」嘉義市學生生命教育成長營 113.08.07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暑期國小學生生命成長營隊於今(7)日上午9時在博愛國小展開為期三天的體驗活動。藉由體驗地球村、打開五感觀察自然與自我和樹攀等活動,開啟學生對自我生命與生活意義的了解,同時激發個人對家人、朋友及社區的關懷。 黃敏惠市長表示,因網路的盛行,人跟人的距離好像變得很近,但心跟心卻拉開了距離。市府的教育團隊在暑期規劃生命教育體驗學習的活動,透過活動設計帶領學生看見周遭的人事物,讓學生體現出某些行為,在教練引導下,聚焦促發學生覺察,甚至產生後續的相關學習與行動。這樣的學習能夠更自然的發生,更有機會開展學生探索生命的永續發展能力。 教育處郭添財處長表示,面對AI數位的時代,資訊媒體傳播快速,教育更應站穩腳步。這次我們在暑假安排3天的活動,最大的目的是讓學生能看見自己以外的他人,甚至是其他國家,並帶著學生嘗試自我反思、與他人連結、接納等等,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藉此引領學生在生命實踐上知行合一。 郭添財處長也鼓勵學生,本次活動重點是體驗學習,透過自發性的挑戰,讓每一個成員體會人際的支持與信任,勇媽市長來自教育界,始終相信教育的巨大力量!而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能夠讓學生具備思考的素養與價值思辨的能力,所以嘉義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從110年開始與博愛國小合作,投入規劃國小學生生命教育成長營,至今已邁入第4年,每年以不同的主題,帶領學生多元的體驗,包含戲劇療育、兒童哲學、戶外體驗活動等課程。 教育處表示,本次為維護學生活動參與的安全性,除基本保險外,委託佇嘉木工作室安排專業課程及教練,在高空活動由具體驗教育專業之攀樹教練操作,教練具有台灣樹藝暨攀樹運動發展協會-以及攀樹教練、初級救護技術員 EMT-1、WMAI-WRF野外高級急救、BLS 基本救命術證等證照,且安排隊輔維護體驗過程安全性。 今年來自嘉義市20所國小的34名學生參與營隊,讓孩子們走出教室、體驗學習、身歷其境並挑戰自我,透過團隊引導反思,自我覺察、看見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及自己與環境的關係等,讓孩子們學習克服困難、嘗試解決問題、同儕溝通、體認愛惜生命並學著看見自己跟他人的優勢。(圖文/嘉義市政府教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