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眞 上編
卷三 散劑 驅風
川芎藭
川芎藭(芳草)
川芎藭 散肝氣祛肝風 撫芎西芎
芎藭(耑入肝。兼入心包膽。)辛溫升浮。為肝膽心包血分中氣藥。故凡肝因風鬱。而見腹痛脇痛血痢寒痹筋攣目淚。及癰疽一切等症。治皆能痊。(癰從六腑生。疽自五臟成。皆屬血氣阻滯所致。)緣人一身血氣周流。無有阻滯。則百病不生。若使寒濕內搏。則血滯而不行。(為不及。其毒為陰。)熱濕內搏。則血急而妄沸。(為太過。其毒為陽。)氣鬱於血。則當行氣以散血。血鬱於氣。則當活血以通氣。行氣必用芎歸。以血得歸則補。而血可活。且血之氣。又更得芎而助也。況川芎上行頭目。(元素曰。川芎其用有四。為少陽引經。一也。諸經頭痛。二也。助清陽之氣。三也。去濕氣在頭。四也。)下行血海。其辛最能散邪。血因風鬱。得芎入而血自活。血活而風自滅。又何有毒有痹有痛有鬱。而致病變多端哉。是以四物用之以散肝經之風。頭痛必用以除其鬱。(杲曰。頭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經藥。太陽姜活。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朮。厥陰吳茱萸。少陰細辛是也。)然氣味辛竄。能泄眞氣。單服久服。令人暴亡。(時珍曰。芎藭肝經藥也。若單服旣久。則辛喜歸肺。肺氣偏勝。金來賊木。肝必受邪。久則偏絕。豈不夭亡。驗胎法云。婦人過經三月。用芎數錢為末。空心熱湯調一匙服。腹中微動者是胎。不動者是經閉。)蜀產大塊。裏白不油。辛甘者良。江南產者為撫芎。秦產為西芎。白芷為使。畏黃連硝石滑石。惡黃耆山茱萸。
抄自:本草求眞
清 黃宮繡 撰
PS:本草求真原文分享,為忠於原文,未刪一字。書中舉例說明的方劑也照抄。余之用意是供大家研究用,研究古人開方思路。切勿照方抓藥服用。一定會出事的,千萬別好心而無意中辦了壞事!因為個人體質不同,用藥就不同!況古代之斤.兩.錢與現今通行之度量衡亦有異。有病還是需經醫師診斷才妥當。願將人病猶我病,救得他生是我生!若有難字錯字與原文不同。前輩們若是發現了歡迎上來斧正。感恩。
川芎藭
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