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魚腦石為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或小黃魚頭骨中的耳石。
1魚腦石具抗菌、抗炎、利尿、解毒、鎮痛、免疫調節等作用,主要為消炎作用。
以上摘自:中葯大辭典、雲端中醫、百度百科。
更多新聞
桂枝(香木)
本草求眞 上編卷三 散劑 驅風桂枝桂枝(香木)桂枝 入衛表以除風邪桂枝(耑入肌表。兼入心肝。)係肉桂枝梢。其體輕。其味辛。其色赤。(故入心。)有升無降。故能入肺而利氣。入膀胱化氣而利水。且能橫行於臂。調和營衛。治痛風脇風。(痛風其在靈樞謂之賊風。素問謂之痹症。金匱謂之歷節。後世又更其名曰白虎歷節。且有別名曰箭風箭袋。然總謂之行痹。其症則有因風因濕因寒因痰因瘀因虛之異。須用桂枝以為嚮導。脇風本屬於肝。凡治脇風之症。當用桂枝入肝以平。)止煩出汗。驅風散邪。為解肌第一要藥。(時珍曰。麻黃遍徹皮毛。桂枝透達營衛。)故書皆言無汗能發。有汗能收。然其汗之能發。止是因其衛實營虛。陰被陽凑。故用桂枝以調其營。營調則衛氣自和。而風邪莫容。遂自汗而解。非若麻黃能開腠理以發其汗也。其汗之能收。止因衛受風傷。不能內護於營。營氣虛弱。津液不固。故有汗發熱而惡風。其用桂枝湯為治。取其內有芍藥入營以收陰。外有桂枝入衛以除邪。則汗自克見止。非云桂枝能閉其汗孔。昧者不察桂枝發汗止汗是何意義。徒以順口虛喝。其失遠矣。(經曰。脈浮緊發熱無汗者。不可與。脈緊為傷寒。與之則表益實。而汗愈難出矣。傷寒例曰。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周揚俊曰。風旣傷衛。則衛氣疏。不能內護於營而汗自出矣。汗者血之液也。苟非用血藥以桂枝和營散血。以芍藥護營固裏。則不但外邪不出。且入而為裏患矣。然後知和營則外邪出。外邪出則衛自密。更不必用固表之藥而汗自止矣。王好古曰。或問桂枝止煩出汗。仲景治傷寒發汗。數處皆用桂枝湯。又曰。無汗不得用桂枝。汗多者桂枝甘草湯。此又能閉汗也。二義相通否乎。曰。仲景云。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陰虛陽必凑之。故用桂枝發其汗。此則調其營氣。則衛氣自和。風邪無所容。遂自汗而解。非若麻黃能開腠理。發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調和營衛。則邪從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閉汗孔也。)抄自:本草求眞龍齒
龍齒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牙齒化石。1抗腫瘤:龍齒水煎劑、乙醇提取物可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增殖,其機制可能與抑制癌細胞生長、誘導癌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侵襲和轉移等途徑有關。2降血糖:龍齒能顯著降低大鼠的血糖水平,水煎劑、乙醇提取物均有此功效,其機制可能與抑制肝糖分解、促進葡萄糖利用、增加胰島素分泌有關。3降血壓:龍骨水煎劑、乙醇提取物均有降壓效果,其分龍齒皂甙、龍齒多糖等,可通過擴張血管、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活性等機制來降低血壓。4抗氧化:龍齒水煎劑、乙醇提取物均能降低小鼠血清丙二醇MDA 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能有效清除體内自由基,減少脂質氧化,保護細胞免受損傷。研究顯示龍齒中的天冬氨酸、絲氨酸等具抗氧化活性。5抗驚厥:龍齒水煎劑、乙醇提取物均具抗驚厥作用、其中水煎劑對小鼠和大鼠的閾下電刺激有對抗作用,這表明龍齒中可能含有抗驚厥作用的活性成分,其通過抑制神經元異常興奮來發揮作用。龍齒主含碳酸鈣、磷酸鈣具中樞鎮靜作用,能降低小鼠腦組織中多巴胺和高香草酸水平,使中樞神經鎮靜。以上摘自:中葯大辭典、雲端中醫、搜狐網、中醫中藥百科網、39健康。茵芋(毒草)
本草求眞 上編卷三 散劑 驅風茵芋茵芋(毒草)茵芋 治關節風濕痹痛茵芋(耑入肝腎。)本屬毒物。味辛而苦。氣溫有毒。據書所述。治症多是風濕為用。如治風癎。則有茵芋丸。治風痹。則有茵芋酒。治產後風。則有茵芋膏。凡風濕痹症。多用茵芋與石南莽草同為一類。(莽草辛溫有毒。能治頭風癰腫。乳癰疝瘕。其葉煎湯熱含。能治牙蟲喉痺。)若云能療虛羸寒熱。恐莫及耳。(因虛當兼補虛。)出彭城海鹽。莖赤。葉如石榴而短厚者佳。取莖葉陰乾。炙用。抄自:本草求眞清 黃宮繡 撰龍骨
龍骨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類、牛類、三趾馬等的骨骼化石,習稱龍骨。或象類門齒的化石,習稱五花龍骨。1鎮靜安神作用:龍骨成分多鈣鹽,具降低骨骼肌的興奮而成安定作用。2收斂作用:煅龍骨能減輕分泌和渗出具收斂作用。3止血作用:龍骨的鈣鹽內服遇胃酸變成可溶性,吸收後能促進血液凝固,降低血管壁通透性,故可止血。龍骨混懸液給小鼠灌服,有縮短正常小鼠凝血時間的作用。4中樞神經系統:龍骨水煎劑對小鼠的自主活動有明顯抑制作用,能明顯增加巴比妥鈉小鼠的入睡率。龍骨有鎮靜、催眠和抗驚厥作用,並可抑制骨骼肌的興奮,其抗驚厥作用與其所含銅錳元素的含量有關。龍骨混懸液對回蘇靈所致驚厥有對抗作用。5禁忌:a 不宜長期大量使用,可能會損傷肝臟和腎臟,引起不良反應。b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龍骨所含鈣鹽被機體吸收後,有抑制骨骼肌興奮的作用,對重症肌無力患者應慎用。c龍骨中普遍含有害元素,尤其嚴重的是少數地區的龍骨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鈾。以上摘自:中葯大辭典、台中榮總傳統醫學部、醫砭、百度百科、齊魯網、中醫道、新浪網、百科知識中文網、中藥應用禁忌速查。草烏頭(毒草)
本草求眞 上編卷三 散劑 驅風草烏頭草烏頭(毒草)草烏頭 祛惡風頑痰頑毒 烏啄草烏頭(耑入肝。兼入脾。)辛苦大熱。按書論此。惟長洲張璐辨之明晰。言此與射罔。乃至毒之物。(草烏係野所生。狀類川烏。亦名烏啄。薑汁炒。或豆腐煮。熬膏名射罔。敷箭。獸見血立死。)非若川烏頭附子之比。自非風頑急疾。不可輕投。此藥止能搜風勝濕。開頑痰。治頑瘡。以毒攻毒而已。本經治惡風洗汗出。但能去惡法風。而不能回陽散寒可知。昔人病風癬。服草烏頭木鱉子藥過多。甫入腹。遂麻痺不救。烏附五種。主治攸分。附子大壯元陽。雖偏下焦。而周身內外無所不至。天雄峻溫不減於附。而無頃刻回陽之功。川烏專搜風濕痛痹。却少溫經之力。側子善行四末。不入臟腑。草烏悍烈。僅堪外治。此烏附之同類異性者。至於烏啄。稟氣不純。服食遠之可也。抄自:本草求眞清 黃宮繡 撰燕窩
燕窩為雨燕科動物金絲燕及多種同屬燕類用唾液與絨羽等混合凝結所築成的巢窩。燕窩所含蛋白質中約9%為唾液酸,在所有食物中,唾液酸含量密度最高的就是燕窩,是燕窩最主要的保健成分。1增強免疫:燕窩可促進免疫細胞的生成,可對抗病毒。燕窩含大量黏蛋白、糖蛋白、鈣、磷等天然成分,能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燕窩含促進T 細胞或B細胞分裂的分,二者是人體重要免疫細胞,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2抗放療:燕窩能增強人體對X射線及其他放射線損害的抵禦能力。3有益嬰兒:唾液酸是母乳重要成分,隨著哺乳時間越長而降低,是嬰兒發展的重要營養素。4組織生長、細胞再生:燕窩含表皮生長因子和輔促細胞分裂成份,有助於刺激細胞生長及繁殖,以及由細胞發展的免疫功能有保進作用。燕窩含多肽類激素一表皮生長因子,簡稱EGF ,這種物質在人體的絕大多數體液中存在、在乳汁、精液等中的含量尤高,有多種重要生理功能,如抑制胃酸分泌、保護十二指腸,更被譽為美容基因,能刺激多種細胞的分裂增殖,促進細胞分化,對受損皮膚進行快速修復,促進手術創口、創面的癒合,能啟動衰老皮膚的細胞,變光滑彈性。5強心降壓:麻醉狗試驗,燕窩的提取物對狗的心率沒影響,但顯著增強狗的心臟收縮力,可認為其具有強心作用,且從一定劑量開始,燕窩的提取物就顯示出降血壓作用,並且是特定性地作用於舒張期血壓。6抗氧化防衰老:燕窩及其提取物具抗氧化作用,在預防衰老有很強的對抗性,防止超氧化物損傷DNA 引起突變,加速衰老。7美白:燕窩成分唾液酸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防止細胞黑色素形成。8抗病毒:金絲燕類黏蛋白的抗病毒譜是寬的,包括流感病毒A2毒株,實驗表明不僅是流感病毒血凝反應的有效抑制劑,也是一種中和傳染性、使病毒失活的有效物質。9營養價值:燕窩蛋白的生物效價試驗表明,其對動物的生長無明顯效果、經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實驗,其消化百分率遠不如雞蛋白。風險:a燕窩因含表皮生長因子EGF,對腫瘤患者,外來的生長因子,癌細胞生長恐更快速。b有研究發現燕窩含亞硝酸鹽情況相當普遍(硝化菌將鳥糞中的蛋白質硝化成氨再硝化成亞硝酸,在尚未完全硝化成硝酸鹽前的亞硝酸殘留,有毒但可溶於水,並非刻意添加),尤以血燕最嚴重。研究員建議血燕需浸泡15小時,白燕浸泡3小時,黃燕則浸泡10小時,亞硝酸鹽已溶解97%可安全食用。以上摘自:中葯大辭典、健康焦點、中葯查詢、A 十醫學百科、農業主題館、雲端中醫、灼見名家、香港文匯報、中醫易。決明子(隰草)
本草求眞 上編卷三 散劑 驅風決明子決明子(隰草)決明子 入肝驅風散熱明目決明子(耑入肝。)氣稟清陽。味鹹苦甘。微寒無毒。能入肝經除風散熱。凡人目淚不收。眼痛不止。多屬風熱內淫。以致血不上行。治當卽為驅逐。按此苦能泄熱。鹹能軟堅。甘能補血。力薄氣浮。又能升散風邪。故為治目收淚止痛要藥。並可作枕以治頭風。但此服之太過。搜風至甚。反招風害。故必合以蒺藜甘菊枸杞生地女貞實槐實谷精草。相為補助。則功更勝。謂之決明。卽是此意。狀如馬蹄。俗呼馬蹄決明。搗碎用。惡大麻仁。抄自:本草求眞清 黃宮繡 撰白蒺藜(隰草)
本草求眞 上編卷三 散劑 驅風白蒺藜白蒺藜(隰草)白蒺藜 白蒺藜滋補肝腎兼散風邪逐瘀 沙苑蒺藜益精強腎白蒺藜(耑入肝腎。兼入肺。)質輕色白。辛苦微溫。按據諸書。雖載溫能補腎。可治精遺溺失。暨腰疼勞傷等症。然總宣散肝經風邪。凡因風盛而見目赤腫翳。幷遍身白癜瘙癢難當者。服此治無不效。且此味辛(入肺。)兼苦。(入腎。)則凡癥瘕結聚。喉痺乳癰。暨胎產不下。服此力能破鬱宣結。蓋肝雖藏血之經。而血非可留之物。若竟認此作補而不審兼苦泄辛散以明其治。其失靡輕。緣此可升。(質輕。)可降。(味苦。)可散。(味辛。)可補。(微溫。)故服涼劑。則宜連刺。(有刺。)生搗。用補劑則宜去刺。酒拌蒸。若沙苑蒺藜質細色綠似腎。功耑入腎。故書載能益精強腎。(風家用三角蒺藜。補腎用沙苑蒺藜。)亦須炒用。但不辛香宣散耳。(蒺藜根燒灰。能治齒動。)抄自:本草求眞清 黃宮繡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