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蜈蚣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的乾燥體。
1抗驚厥作用:蜈蚣醇提物給小鼠連續灌胃7天,可延長士的寧所致的小鼠驚厥出現時間。蜈蚣60%乙醇提取物10、20、30、40g/Kg灌胃,能不同程度的抑制電驚厥,且量效呈正相關性。少棘巨蜈蚣乙醇提取物與乙醇提取後水提取物的混合物對士的寧所致驚厥有對抗作用。
2免疫調節作用:蜈蚣水提物給小鼠連續灌胃,能升高小鼠的脾臟指數。蜈蚣混懸液給小鼠連續灌胃能增強機體呑噬細胞的呑噬活性,增強對呑噬細胞F受體作用,激活的巨噬細胞伸展能力增高,體積變大,表面結合的羊紅細胞增多。蜈蚣混懸液小鼠灌胃連續7天,能抑制正常小鼠體液免疫。
3抗腫瘤作用:蜈蚣醇提物對宮頸癌Caski細胞、SiHa細胞離體培養、對宮頸癌HeLa離體培養,能使宮頸癌Caski細胞形態由梭形逐漸變圓,胞漿皺縮,體積縮小,細胞數量減少,能抑制宮頸癌Caski 細胞生長。能使SiHa細胞生長受柳,DNA週期改變,促進凋亡。能使宮頸癌HeLa細胞存活率降低對HeLa癌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蜈蚣醇提物對離體培養的胃癌-823細胞、肝癌H22細胞等有殺傷作用,且隨劑量增大,殺傷率增加。
4解熱鎮痛作用:蜈蚣粗提物和多肽單體對醋酸引起的腹腔疼痛明顯抑制作用,這兩種活性成分屬於作用於外周部位的抗炎鎮痛藥,通過抑制花生四烯酸和環氧化酶產生,阻斷前列腺素合成,抑制5-脂氧酶發揮消炎、解熱、鎮痛作用。
5毒理作用:蜈蚣口服有一定的毒性,有過敏反應、腎毒性作用、神經系統毒性作用、心肌受損、消化道疾患、致畸、溶血作用。
以上摘自:中葯大辭典、醫砭、中藥學堂、百度一下、中國食品药品網、A 十醫學百科、中醫道、每日頭條、中醫世家。
更多新聞
散劑 吐散
本草求眞 上編卷三 散劑 吐散邪在表宜散。在裏宜攻。在上宜吐。在中下宜下。反是則悖矣。昔人謂邪在上。因其高而越之。又曰。在上者涌而吐之是也。但吐亦須分其所因所治以為辨別。如常山蜀漆。是吐積飲在於心下者也。藜蘆皂白二礬桔梗蘆皂角。是吐風痰在於膈者也。生萊菔子是吐氣痰在於膈者也。烏尖附是吐濕痰在於膈者也。胡桐淚是吐腎胃熱痰上攻於膈而見者也。梔子瓜蒂。是吐熱痰聚結於膈而成者也。砒石是吐寒痰在於膈者也。至於膈有熱毒。則有木鱉青木香以引之。痰涎不上。則有燒鹽以涌之。但吐藥最峻。過用恐於元氣有損。況砒石木鱉。尤屬惡毒。妄用必致生變。不可不慎。抄自:本草求眞清 黃宮繡 撰五倍子
五倍子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受倍蚜科昆蟲倍蚜寄生後形成的蟲癭,稱角倍;少數為同屬植物紅麩楊受蛋鐵倍蚜寄後形成的蟲癭稱肚倍。其它尚有同屬多種植物受類似蚜蟲寄後的蟲癭。五倍子主含鞣質,其功用都與此相關。1抗菌作用: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以及傷寒、副傷寒、痢疾、炭疽、白喉、綠膿桿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菌或殺菌作用。五倍子除鞣酸外尚含有其他抗菌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皮部,五倍子心的煎劑無抗菌作用。五倍子煎劑對接種於雞胚的流感甲型PR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酸有關。100%煎劑用平板打法,對綠膿桿菌、痢疾桿菌、變無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腸炎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及肺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菌作用不是由於鞣酸的酸性,而是因其對蛋白有凝固作用。2解毒作用:五倍子主含鞣酸能和很多重金屬離子、生物鹼及甙類形成不溶性的複合物,故可用作化學解毒劑。3鞣酸在體內的反應:鞣酸在胃腸道中難吸收,在通過胃腸道時水解成沒食子酸,沒食酸無收斂作用,易被吸收並在體内分解。鞣酸在黏膜及創傷表面如被吸收過量可導致肝小葉中心壞死。水解成的沒食子酸及其酯類能抑制緩激肽對豚鼠回腸的收縮作用。4收斂作用:五倍子具鞣質的一般藥理作用。鞣質對蛋白質有沈澱作用,能使皮膚、黏膜、潰瘍面等局部組織的蛋白質凝固,因而呈收斂作用。因可沈澱蛋白質,多少可干擾食物之吸收,但在小腸之鹼性環境中,蛋白質可重新被釋出,因此少量是無害的,但大量時就如過度飲茶,可延緩食物之吸收,更大量甚至可引起刺激、腐蝕,特別在空腹時可導致疼痛、嘔吐、下瀉或便秘。以上摘自:中葯大辭典、醫砭、A 十醫學百科、中醫世家、中國食品药品網、中醫中藥網、中药查詢、碩博士論文網。淡豆鼓(造釀)
本草求眞 上編卷三 散劑 散熱淡豆鼓淡豆鼓(造釀)淡豆鼓 升散膈上熱邪淡豆鼓(耑入心肺。)本於黑豆蒸罯而成。按其味苦氣寒。(陳藏器曰。豆性平。炒熟熱。煮食寒。作鼓冷。)似屬苦降下行之味。而無升引上行之力也。然經火蒸罯。味雖苦而氣則馨。氣雖寒而質則浮。能升能散。故得葱則發汗。得鹽則引吐。得酒則治風。得韭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又能止汗。是以邪在上而見煩躁。頭痛滿悶。懊憹不眠。發斑嘔逆者。合於梔子。則能引邪上吐。不致陷入。而成內結之症也。然必江右製者方堪入藥。按古製鼓法。用黑大豆水浸一宿。淘淨蒸熟。攤勻蒿覆。候上黃衣。取晒簸淨。水拌乾濕得所。安甕中築實。桑葉蓋。厚泥封。晒七日。取出曝一時。又水拌入甕。如此七次。再蒸去火氣。甕收用。抄自:本草求眞清 黃宮繡 撰香薷(芳草)
本草求眞 上編卷三 散劑 散熱香薷香薷(芳草)香薷 宣散三伏濕熱香薷(耑入脾胃心。)氣味香竄。似屬性溫。並非沉寒。然香氣旣除。涼氣卽生。所以菀蒸濕熱。得此則上下通達。而無鬱滯之患。搏結之陽邪。得此則煩熱頓解。而無固結之弊矣。是以用為清熱利水要劑。然必審屬陽臟。其症果屬陽結。而無虧弱之症者。(氣虧血弱。)用此差為得宜。若使稟賦素虧。飲食不節。其症有似燥渴而見吐瀉不止者。用此等於代茶。寧無誤乎。(時珍曰。世醫治暑病。以香薷散為首藥。然暑有乘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此藥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若飲食不節。勞役作喪之人傷暑。大熱大渴。汗泄如雨。煩躁喘促。或瀉或吐者。乃勞倦內傷之症。必用東垣清暑益氣湯人參白虎湯之類以瀉火益元可也。若用香薷之藥。是重虛其表而又濟之以熱矣。蓋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用麻黃。氣虛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傷元氣。不拘有病無病。概用代茶。謂能辟暑。眞癡人說夢也。)今人但知暑卽是熱。熱卽是暑。(暑為陰症。熱為陽症。經曰。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故中暑宜溫散。中熱宜清涼。)暑熱混為一氣。而不知暑屬何形。熱屬何象。(暑陰熱陽。)暑何因是而名。熱何因是而號。暑何因何體氣而至。(體陰召暑。)熱何因何體氣而召。(體陽召熱。)暑何用於香薷不宜。(氣虛傷暑。再加香薷散氣。是益虛矣。)熱何用於香薷則效。(熱因邪鬱。散邪而熱自除。)其中旨趣。在人領會。未可為粗心人道也。陳者良。宜冷服。(時珍曰。熱服令人瀉。)抄自:本草求眞清 黃宮繡 撰柴胡(山草)
本草求眞 上編卷三 散劑 散熱柴胡柴胡(山草)柴胡 入足少陽膽升陽解熱和表柴胡(耑入膽。)味苦微辛。氣平微寒。據書載治傷寒熱傳足少陽膽。緣膽為清淨之府。無出無入。邪入是經。正在表裏之界。汗吐與下當禁。惟宜和解。故仲景之治傷寒邪入少陽。而見寒熱往來。脇痛耳聾。(少陽衛於身側。其脈循脇通耳。邪由陽明而傳少陽。故必口苦咽乾。脇痛耳聾。寒熱往來。脈則尺寸俱弦。)婦人熱入血室。用之以泄其邪。(衝為血海。血海卽血室也。凡衝男女皆有。惟婦人所主在血。故病多犯於此。故病多犯於此。柴胡在表可解經邪。在裏可解血熱。)胎前產後。小兒痘疹。五疳羸熱諸瘧。(先寒後熱謂寒瘧。先熱後寒謂溫瘧。但熱不寒謂癉瘧。亦謂溫瘧。寒多熱少謂牡瘧。)並癰疽瘡瘍。咸宜用之。(喻嘉言曰。其寒熱所主之往來。適在少陽所主之地。偏陰則多寒。偏陽則多熱。卽其純熱無寒而為癉瘧溫瘧。純寒無熱而為牡瘧。要皆自少陽而造其極。補偏救弊。亦必返還少陽之界。陰陽兩協於和而後愈也。施汗吐下之法以治實熱。施和溫之法以治虛寒。無非欲致其和平耳。瘧邪如傀儡。少陽則提傀儡之線索。操縱進退。一惟少陽主張。寧不恢恢乎有餘刃耶。汪昂曰。瘧之不離乎少陽。猶咳之不離肺也。)若病在太陽。用之太早。猶引賊入門。病在陰經。用之則重傷其表。必得邪至少陽而藥始可用矣。(李士材曰。瘧非少陽經。慎用。)至云能治五癆。必其諸臟諸腑。其癆挾有實熱者。暫可用此解散。(實熱是外邪內鬱而實。)真虛而挾實熱。亦當酌其所宜。雖引清陽之氣左旋上行。然升中有散。若無歸耆同投。其散滋甚。虛熱不可寒。血衰火毒者不可燥。豈容誤哉。(識此三弊。則用柴胡不致有誤。宗奭曰。經驗方中治勞熱青蒿煎。用柴胡止合宜爾。服之無不效。熱去卽須急止。若或無熱。得此愈甚。雖至死人亦不怨。目擊甚多。日華子又謂補五癆七傷。藥性論亦謂治癆乏羸瘦。若此等病苟無實熱。醫者執而用之。不死何待。時珍曰。寇氏不分臟腑經絡有熱無熱。乃謂柴胡不治勞乏。一概擯斥。殊非通論。)兼之性滑善通。凡溏泄大便者。當善用之。熱結不通者。當佐當歸黃芩以投。差無誤耳。是以陰虛火炎。骨蒸勞熱。腎虛泄瀉。書載不應服。解散宜北柴胡。虛熱宜海陽軟柴胡為良。酒炒用。半夏為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時珍曰。行手足少陽。以黃芩為佐。行手足厥陰。以黃連為佐。)抄自:本草求眞清 黃宮繡 撰桑螵蛸
桑螵蛸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團螵蛸)、小刀螂(長螵蛸)或巨斧螳螂(黑螵蛸)的卵鞘。1抗利尿作用:團螵蛸、長螵蛸醇提物灌胃可降低乙醇麻醉並致多尿狀態大鼠的尿量,顯示具有一定的抗利尿作用。2抗缺氧、抗疲勞作用:長螵蛸醇提物連續灌胃10天,可延長小鼠常壓耐缺氧時間。長螵蛸醇提物連續灌胃8天,可延長小鼠游泳時間,表明其具有抗疲勞作用。3抗氧化作用:長螵蛸和黑螵蛸醇提物連續灌胃21天,能明顯降低高脂飼料所致高脂大鼠模型肝組織中MDA丙二醛(脂質過氧化產物)。4抗菌作用:桑螵蛸揮發油提取物在體外對MRSA(多重抗藥金黃色葡萄球菌,被稱為超級細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應,耐藥性實驗中,浸有桑螵蛸脂類提取物的紙片周圍產生明顯的抑菌環。5補腎固精:桑螵蛸能增加小鼠胸腺、脾臟、睪丸指數和陽虛小鼠的體溫,這些作用可能與其補腎固精有關。以上摘自:中药大辭典、中醫道、中葯查詢、抖音百科。葛根(蔓草)
本草求眞 上編卷三 散劑 散熱葛根葛根(蔓草)葛根 入胃升陽解肌退熱生津葛根(耑入胃。兼入脾。)辛甘性平。輕揚升發。能入足揚明胃經鼓其胃氣上行。生津止渴。(汪昂曰。風藥多燥。葛根獨能止渴者。以其能升胃氣入肺而生津耳。)兼入脾經開腠發汗。(脾主肌肉。)解肌退熱。緣傷寒太陽病罷。傳入陽明。則頭循經而痛。胃被寒蔽。而氣不得上升入肺則渴。胃主肌肉。氣不宣通則熱。故當用此以治。俾其氣升津生。肌解熱退。(因其體輕故解肌。因其氣升故生津。)而無復傳之勢矣。(時珍曰。本草十劑云。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蓋麻黃乃太陽經藥。兼入肺經。肺主皮毛。葛根乃陽明經藥。兼入脾經。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藥皆輕揚發散。而所入迴然不同也。繡曰。麻黃入肺而不入脾。因其中空象肺之故。葛根入脾而不入肺。因其體輕蔓延。周身通達象肌之故。)但葛根一味。必其於頭額俠之處。(陽明經行於面額。)痛如刀劈。方謂邪傳陽明。其藥可用。(張元素曰。頭顱痛如刀破。乃陽明中風。可用葛根蔥白湯。)若使未入陽明。又是引邪內入。不可用也。卽邪在於太陽而略見於陽明。則以方來之陽明為重。故必用葛根以絕其路。(仲景治太陽陽明合病桂枝湯加葛根麻黃。又有葛根黃芩黃連解肌湯。是用以斷太陽陽明之路。非太陽藥也。)若使陽明症備。而止兼有太陽。則又以未罷之太陽為重。故又不用葛根。且陽明主肌肉者也。而用乾葛大開肌肉。則津液盡從外泄。恐胃愈燥而陰立亡。至於疹痘未發。則可用此升提。酒醉則可用此解酲。火鬱則可用此升散。但亦須審中病輒止。(如丹溪云。治瘧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帶補。有汗要無汗。扶正為主帶散。若陽瘧有汗。加參耆以斂之。無汗加芩葛蒼朮以發之。)不可過用。以致胃氣有傷也。(如丹溪云。斑疹已見紅點。不可更服升葛湯。恐表虛反增斑爛。)抄自:本草求眞清 黃宮繡 撰蠶砂
蠶砂為蠶蛾科昆蟲家蠶幼蟲的糞便。1抗癌及光敏作用:蠶砂中分離出的葉綠素衍生物CPD,其中的13-羥基脫鎂葉綠素a 和脫鎂葉綠素b 對體外肝癌組織培養細胞有抑制作用。小鼠腹部下接種肉瘤S180作模型,瘤內注射CPD,以適當波長光線照光,早期照光者腫瘤癒率100%,注後24至48小時照光者,腫瘤治癒率只有60%,因此早期光照是必要的。但自然界的脫鎂葉綠素類在黑暗中也有細胞抑制作用,提示該類化合物對細胞的抑制作用,除光敏作用外,尚有其他作用機制參與。CPD 4的葉綠素衍生物對荷瘤小鼠腫瘤細胞,結合激光或光輻射照射,對小鼠移植肉瘤S180和Lewis2肺癌或宮頸癌U14均有明顯殺傷效應。2抗凝血作用:在體外試驗,蠶砂水提液具有抗牛凝血酶作用,可顯著延長人血纖維蛋白的凝聚時間。3蠶砂有機質中含蛋白質、葉綠素、異植物生長激素及組氨酸等,均有促進生長作用。以上摘自:中葯大辭典、醫砭、A十醫學百科、中醫世家、中葯查詢、每日頭條、健家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