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榮攜手嘉檢反詐 落實醫院廉能教育 共同建構優質醫療環境 114.06.12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暨灣橋分院為強化員工採購廉能的行為規範及落實員工法紀教育,營造廉潔透明的醫療環境,透過嘉義地區政風業務聯繫協調中心,特別邀請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蔡檢察長宗熙擔任講座,於6月12日下午分別召開「醫療器材採購廉能防貪指引研討會」及「員工暨外包廠商專題法紀教育」二場次的廉政防貪活動。
第一場次採購廉能防貪指引研討會由嘉榮蔡副院長政翰擔任主持人,請講座先以「公立醫院採購弊端態樣研析」為題,簡潔扼要的解析公立醫院容易發生的採購弊端態樣,續由該院採購相關主管及同仁,分別以採購、需求、監辦及內部稽核等單位以不同的立場,提出弊案發生之成因,及本院防止類案發生之具體建議,最後由講座就司法實務的立場,提出醫院如何避免採購弊案發生的建議。本場次採研討會模式,使與會同仁均能與講座密切互動,共同探討醫療採購可能涉及之法律風險及防弊措施,增進第一線基層公務人員採購知能及效率。
第二場次員工法紀教育由嘉榮陳院長正榮主持,宣導對象為該院員工及協力廠商員工,本場次先由嘉義地檢署實施反詐騙宣導,隨即由講座以「健全綠能產業發展.圖利與便民區辨」及「刑法典型犯罪 以行政人員或廠商易誤觸法律紅線」為主題,深入淺出的解析綠能犯罪的態樣,並以法律專業角度,就具體個案進行法律研析,使員工瞭解執行醫療行政業務可能涉及的法律責任,最後實施意見交流與研討,與會同仁獲益良多。
嘉榮院長陳正榮表示,落實國家衛生政策,維護國民健康是醫院的使命,檢察官則是代表國家依法追訴處罰犯罪,為維護社會秩序的公益代表人,而無論是維護國民健康或是打擊犯罪,事實上都是在執行國家的政策,這次嘉榮能夠與嘉檢攜手反詐,辦理本院的廉能防貪指引研討會及員工法紀教育,對落實醫院廉能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感謝蔡檢察長用幽默風趣的講授方式,以司法實務判決的案例,為本院同仁作精闢而專業的解析,相信與會同仁均能收穫滿滿,未來在職務過程中能勇於任事,並瞭解法律紅線,以免誤觸法網。
更多新聞
泡沫尿警報! 嘉榮醫提醒:恐是腎病徵兆,應及早就醫
泡沫尿警報!嘉榮醫提醒:恐是腎病徵兆,應及早就醫 114.06.10 56歲家住嘉義的林先生(化名),近來小便時發現尿液中常出現泡泡,而且泡沫久久不散,這種情況反覆發生讓他感到不安。日前林先生參加嘉義市整合性健康篩檢服務,尿液檢查項目顯示蛋白尿偏高,因而提高警覺,進一步前往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腎臟內科就診。林先生本身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且母親也有洗腎病史,屬於高風險族群。經過抽血與尿液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早期腎功能異常,所幸發現得早,透過藥物治療並配合醫師指導,調整為低油鹽、低蛋白、多蔬菜的飲食方式,目前腎功能已穩定控制,成功避免病情惡化至需洗腎的地步。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腎臟內科胡譯安醫師指出,腎臟是人體沉默的器官之一,初期功能下降往往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泡泡尿、水腫、疲倦、皮膚搔癢等徵兆時,通常已進入慢性腎臟病階段。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約有1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異常,慢性腎臟病初期若未妥善控制,可能最終導致腎衰竭,當必須進入洗腎治療階段,對生活品質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胡醫師表示,台灣每百萬人中有超過3,400人正接受洗腎治療,是全球洗腎率最高的國家。腎臟病變若未即時處理,患者將面臨腎臟替代療法的選擇,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血液透析」,俗稱「洗血」,患者需定期至醫院,以機器將血液引出體外過濾毒素後再輸回體內;每週通常需進行3次、每次約3至4小時。另一種「腹膜透析」,則是在家中自行操作,利用腹膜作為天然過濾膜進行透析,適合希望在家治療、生活彈性較高的患者。胡醫師補充,部分急性腎損傷個案如感染、敗血症或COVID-19引起的腎衰竭,在病情穩定後,腎功能有機會恢復,並非所有洗腎者都需終身依賴透析。 胡譯安醫師特別提醒洗腎患者的營養管理,在腎臟病前期與洗腎時期大不相同,前期需控制蛋白質攝取,減少腎臟負擔,建議選擇植物性蛋白如豆製品、避免紅肉與加工食品。而進入透析階段後,反而需補充高品質蛋白質,例如牛肉與羊肉,以維持體力,促進造血功能。此外,水溶性維生素如B群與維他命C也易流失,須定期補充。飲水量則應依每日尿量與透析頻率調整,避免水腫與心肺負荷過重,建議病患與主治醫師密切配合調整飲食及飲水。 嘉義榮民醫院腎臟內科胡譯安醫師提醒,腎臟保健不應等到出現症狀才重視,尤其是高風險族群如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長期服藥者或有家族腎病史者,建議每1至2年定期接受腎功能檢查,檢查項目包含血液中的肌酸酐、尿素氮,以及尿液蛋白等指標,以利早期發現、及早介入治療,延緩病程惡化。胡醫師也呼籲民眾善用國健署成人健檢及嘉義市提供的整合性篩檢資源,透過規律追蹤、健康管理,若發現異常並配合醫囑積極治療,仍有機會守住腎功能、遠離洗腎威脅。酒癮治療新突破 嘉義榮院推出綜合療法 助患者重獲健康人生
酒癮治療新突破嘉義榮院推出綜合療法 助患者重獲健康人生 114.05.12 42歲的李先生因酒癮失去工作及造成家庭失和,在親友介紹下,至中榮嘉義分院尋求協助,經精神部主任司徒彗真診斷及整合評估後,為李先生制定了治療計劃,包括Naltrexone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及家庭支持系統重建的個人化療程。李先生感性表示:「剛開始真的很難,但藥物幫我撐過衝動期,心理治療則教我面對壓力與情緒,而不是逃避。」六個月後,李先生成功戒酒,重返職場並修復家庭關係,現更擔任中榮嘉義分院酒癮互助小組志工,幫助他人走出困境。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精神部主任司徒彗真表示,酒癮是一種複雜且慢性的疾病,僅靠單一治療方式難以達到理想成效。為協助酒精使用障礙(Alcohol Use Disorder, AUD)患者重獲新生,本院精神部團隊發展出結合藥物治療、心理輔導、家庭參與與社區支持的「整合性治療模式」,並取得顯著成果。該模式較傳統單一療法提升35%康復率,過去一年已成功協助超過60位患者,其中超過七成在六個月後仍維持戒酒狀態,顯示跨專業整合療法在臨床上的實質助益。 司徒主任說到,在藥物治療部分,醫院引進兩種經科學實證有效的戒酒藥物,依照患者的個別狀況與治療階段進行個性化處方。其中,Naltrexone 可有效降低飲酒慾望,阻斷酒精帶來的愉悅感,適用於戒酒初期及維持期;研究顯示,搭配行為治療可降低復飲率達五成。另一種 Acamprosate 則有助於穩定大腦因長期飲酒所造成的神經失衡,減輕戒斷不適,特別適合用於戒斷後的維持治療階段。司徒主任強調:「藥物並非萬靈丹,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依個別需求精準調整,才能真正成為患者度過困難期的可靠助力。」 司徒彗真主任說明,嘉義榮院將持續擴大酒癮治療能量,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增設日間門診服務,提供更彈性便利的治療安排,並深化與在地社區機構的合作關係,逐步建立更全面、多層次的康復支持體系;此外,司徒主任呼籲社會大眾,應以理解與接納的眼光看待酒癮者:「酒癮是一種慢性疾病,並非道德失敗。只要及早尋求專業治療,結合醫療與心理、家庭與社會力量,每一位患者都有機會重新站起來,重拾健康與尊嚴。」長輩及榮民(眷)「藥」安全 灣榮社區講座提醒五大用藥安全關鍵
長輩及榮民(眷)「藥」安全灣榮社區講座提醒五大用藥安全關鍵 114.04.24 為提升社區民眾的用藥安全,嘉灣榮院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特別舉辦用藥安全宣導講座,由臨床護理師葉姿怡前往竹崎社區活動中心,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社區榮民(眷)與高齡長者認識「用藥五大核心能力」,指出看診、領藥、服藥過程中容易忽略的細節,協助長輩建立正確用藥觀念、提升自我照護能力,實用的衛教講座,吸引許多榮民(眷)及高齡鄉親參與講座,不少長輩表示,,平常雖然有照時間吃藥,但對一些細節其實不太清楚,在講座之後,才發現以前有些觀念不太正確,覺得收穫很多,未來會更注意用藥安全。 社區健康營造中心葉姿怡護理師在講座中以「用藥五大核心能力」為主題,向長輩逐一介紹如何安全用藥。葉護理師說到,第1個用藥核心力是「說清楚」,就醫時要向醫師清楚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過往病史及目前服用的藥物;更重要的是,如果對某些藥物,如抗生素、止痛藥曾有過敏反應,一定要主動告知醫師,以便讓醫師立適合的藥物。第2個用藥核心力就是領藥時要「看明白」,務必仔細閱讀藥袋上的標示,明白藥物名稱、用途、用法及注意事項,有任何問題立刻諮詢藥師或醫師;若是必須自行購買成藥,要到有合格藥師的藥局,並選擇包裝上有「藥品許可證字號」的中藥或西藥,保障用藥安全。 葉護理師說到,第3個用藥核心力是「用正確」,呼籲長輩確實按照藥袋上標示的時間服用,通常「飯前」指吃飯前半小時至一小時服用;飯後指吃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服用,「睡前」是指睡前半小時服藥;且口服藥品應以適量開水服用,不要以葡萄柚汁、牛奶、茶、果汁、咖啡等飲料搭配,避免飲品與藥物相互作用,降低或增強藥效。如果忘記服藥,在剛過服藥時間點,一般而言約2小時內可盡快服用,若已快到下次服藥時間,則不補服。建議長輩可以善用區分早、中、晚、睡前的分藥盒,放在顯眼處,並設定鬧鐘,幫助自己定時服藥。 第4個用藥核心能力是「愛自己」,葉護理師呼籲長輩們做身體的主人,拒絕來路不明的藥品,不輕信偏方及有神奇療效藥品的廣告、不購買網路、夜市、遊覽車販售的藥物、不接受他人提供的藥品,也不推薦轉送給別人,落實「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的五不原則,才能確保用藥安全。第5個用藥核心力是「交朋友」,鼓勵病患對醫師與藥師建立信賴感,如同信賴朋友一般,有任何用藥問題,要諮詢醫師或藥師的專業意見。 臺中榮總嘉灣榮院家醫部主任陳怡成表示,高齡長者常同時面臨多重慢性疾病的困擾,需服用多種藥物,若未妥善整合,容易出現重複用藥或用藥錯誤的風險。嘉義榮院設有老人醫學整合門診,灣橋榮院亦開設高齡醫學與多重慢性病整合照護門診,協助整合各專科診療與處方,提升服藥的安全性與便利性。為打造更友善的用藥環境。此外,嘉義分院藥劑科亦推出「用藥QR Code」,張貼於領藥窗口旁,病患與家屬可透過手機即時掃描查閱用藥說明書,亦可下載保存,期望更加保障長輩的用藥安全,歡迎榮民(眷)及社區鄉親看診時多加利用。「男」言之隱-攝護腺肥大 嘉榮泌尿外科解決熟齡男子的困擾
「男」言之隱-攝護腺肥大嘉榮泌尿外科解決熟齡男子的困擾 114.04.21 58歲的李先生,平時覺得膀胱脹,一直有想解尿的感覺,夜間也要起床上廁所4、5次,但站在馬桶前卻好一陣子才解得出來,嚴重影響睡眠品質,李先生至中榮嘉義分院就醫,經泌尿外科醫師謝享宸評估診斷為「攝護腺肥大」,謝醫師表示,這種情況隨著年齡增長很常見,但幸好目前症狀尚未對生活造成過大影響,目前只需要透過一些藥物來緩解症狀,給予藥物治療後,情況有明顯改善,李先生笑著說:「終於可以一覺到天明」。 中榮嘉義分院泌尿科醫師謝享宸表示,攝護腺又稱為「前列腺」,根據統計40歲以上的中年男性容易開始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在60歲以後,一半以上男性會罹患攝護腺肥大,超過80歲後,有8成以上男性患有此症。本院為榮民醫院,男性、老年患者比例尤高。謝醫師說明,一般男人在青春期後攝護腺就維持一定的大小,到大約45歲前後,隨著年紀的增長,攝護腺組織就開始增生,攝護腺肥大常見的症狀:尿流細小無力、小便時必須等待才能解得出來、老是覺得尿排不乾淨、剛解完小便後很快又需再次小便、要用力才能解得出來、解完後還會滴滴答答、時有尿急感、半夜需起身小便數次等,造成許多熟齡男性的困擾。 謝享宸醫師指出,患者李先生的飲食習慣並不健康,經常食用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根據醫師的建議,他開始改變飲食結構,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並減少食用紅肉及加工食品。李先生每天會吃一些番茄,因番茄富含番茄紅素,這對於減緩攝護腺肥大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此外,他也攝取魚類、堅果和亞麻籽,這些食物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抗炎並促進攝護腺健康。 謝享宸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至泌尿科門診進行攝護腺特定抗原抽血檢查(PSA)及肛門指診,透過這樣的檢查方式,可得知攝護腺的現況及是否有疼痛感或腫瘤,攝護腺癌也可藉此檢查出來。平時飲食可藉由攝取茄紅素、鋅、大豆異黃酮來延緩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富含茄紅素的食物有番茄、甜椒、西瓜、芭樂、木瓜,可幫助抗氧化、抗發炎,減緩攝護腺肥大、預防攝護腺癌。 而當藥物治療無效,或症狀嚴重、引起併發症(尿滯留、膀胱結石、腎功能損傷等) 的患者,此時謝醫師建議,手術治療就成為最佳的選擇,目前皆是以經尿道微創手術為治療原則,而使用的手術方式,例如:經尿道攝護腺切除術(TURP)、雷射攝護腺手術、其他手術形式包括:攝護腺拉提手術(UroLift)、水蒸氣消融手術、水刀消融手術(Aquablation Therapy)、短暫性尿道支架撐開術(Itind)等,應與泌尿科醫師討論後,制定出最適合患者的方案,詳細情形還需民眾進一步看診諮詢。 最後,謝享宸醫師也呼籲民眾,除了藉由日常飲食保養攝護腺外,如果出現尿不乾淨或是尿不出來的情況時,還是建議要及早就診檢查並接受治療,才是抑制狀況惡化的最佳解決之道。不讓三高悄悄傷身! 嘉義榮院提醒健康生活習慣+健檢雙重守護
不讓三高悄悄傷身!嘉義榮院提醒健康生活習慣+健檢雙重守護 114.04.17 46歲的葉女士最近體重驟降10公斤,還一直感到頭暈不適,原本以為是壓力或過勞導致,經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部詳細檢查,發現葉女士的膽固醇指數飆高,可能已經影響心血管與全身健康。醫師發現葉女士患有高血壓,已服藥多年,但近期血壓穩定自行停藥,埋下健康隱憂。經檢查進一步確認,葉女士高血脂的狀況已加劇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叮嚀他一定要照醫囑按時服藥控制,並且建議需要立即調整飲食習慣、建立規律運動習慣,並定期追蹤血脂數值,避免健康惡化。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部主任陳怡成說明,「三高」指的是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高膽固醇)。這些慢性疾病相互關聯,若未及時控制,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及腎臟病變等併發症。陳主任強調,許多患者因血壓恢復正常便自行停藥,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藥物的目標是穩定血壓,而非根治。擅自停藥可能導致血壓反彈升高,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或腎臟衰竭的風險,所以慢性病需長期監測與控制,遵循醫囑規律服藥,搭配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 陳主任指出,根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30至39歲的族群,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的盛行率分別為9.7%、2.5%和18.7%,男性又比女性更易罹患三高,特別是高血脂的男女比約為1.5:1。更令人擔憂的是,約有4至7成的民眾未察覺自己罹患三高,特別是高血脂的自知率僅為23%,顯示許多人未意識到自身健康已經出現警訊,可見三高問題往往已在不知不覺間累積。 陳主任表示,國健署推動的「健康台灣333」政策,提供遠離三高威脅的3大核心原則,就是「每天運動30分鐘」、「健康飲食3低1高」、「每年至少量血壓3次」,鼓勵民眾把健康的生活態度內化成為日常習慣,從簡單易行的運動做起,如走路、爬樓梯、游泳或騎單車等,讓自己每天都能規律運動、享受運動;同時,三餐飲食以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為原則,減少壞膽固醇、過多的精製糖、重口味對身體日積月累的負擔及危害,也要定期量測並記錄血壓狀況,才能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 嘉義榮院家醫部主任陳怡成表示,透過醫院的專業檢查,民眾能更準確掌握自身健康狀況,及早發現潛在風險。自今年1月起,國健署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適用年齡下修至30歲,並新增「尿酸檢驗」等項目,讓更多年輕族群能及早發現健康問題,進行預防與改善。嘉義榮院響應國健署政策,每週一至週五上午8:00至12:00,提供免費成人健康檢查(檢查前須空腹8小時)。歡迎民眾攜帶健保卡前來檢查,把握機會了解自身健康狀況,為未來多一層保障。如有任何疑問,歡迎來電洽詢(05-2359630轉分機2541、2542)。大腸息肉及早切除及早治療 嘉榮呼籲定期做健康檢查,助你「腸」保安康
大腸息肉及早切除及早治療嘉榮呼籲定期做健康檢查,助你「腸」保安康 114.04.14 張先生是一名46歲三餐幾乎外食的上班族,平時用餐時間也不固定。因周圍親友表示大腸癌檢查很重要,便至中榮嘉義分院做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後續收到通知書顯示結果為異常。後續回診經嘉榮大腸直腸科醫師江梓維,安排患者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於檢查過程發現了早期的息肉,江醫師一併將其切除,病理報告顯示為良性腺瘤,後續張先生恢復狀況良好,江醫師說著:「「大多數的大腸癌是從良性息肉轉化成惡性, 而大腸鏡的目的就是讓良性息肉尚未轉變為惡性之前,及早切除,及早治療。」。 中榮嘉義分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江梓維表示,依據國健署資料顯示,長達十多年來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15年位居第1位,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腸癌,國人平均每22人就有1人罹癌。自今(114)年1月起,國健署也進一步放寬大腸癌篩檢資格,提供45~74歲民眾及40~44歲且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曾患有大腸癌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服務,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為了「腸」保健康,民眾應定期接受癌症篩檢,以便及早揪出潛藏在大腸的息肉及潛在危機。 江梓維醫師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之一,遠離大腸癌要先具備良好的飲食習慣,建議外食族在食物的種類選擇,少吃紅肉並減少加工製品,多攝取高纖維食物,並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同時醫師建議民眾可多加利用每2年1次的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來了解自己的健康及預防。 嘉榮於本院一樓設有癌篩櫃台受理篩檢服務,若有癌症篩檢相關問題,請洽詢05-2359630分機2556,讓嘉榮為你的健康把關。嘉榮衛教講座-帶領長輩及榮民(眷)測量心情溫度 做自己與他人的心靈捕手
嘉榮衛教講座-帶領長輩及榮民(眷)測量心情溫度做自己與他人的心靈捕手 114.04.10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十分關注高齡及榮民(眷)長者的身心狀況,因為老年無依、病痛纏身、親友離世、季節變化、負面情緒壓抑等因素,都很容易在高齡者的心中累積壓力,導致情緒低落,影響心理健康。4月份精神科以「走到盡頭的生命曙光」為主題,至經國新城長照C據點舉辦健康衛教活動,由精神科社工師李寶儀透過衛教講座、心理測驗及互動討論,帶領社區的榮民(眷)及高齡長輩們一起察覺心情的變化,學習如何關懷自己,進而能夠關心有輕生風險的親友。 在講座中,社工師引導長輩們使用「心情溫度計」量測表,協助他們回顧過去一週的心理狀態。若得分超過6分,建議與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分享情緒困擾;若達到10分以上,則應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的幫助。李社工師親自示範並詳細解釋測量方式,確保每位長輩都能準確掌握使用技巧,進行自我覺察,避免情緒持續積累。榮民張阿姨表示:「這個測試只需五分鐘,就能具體了解我當下的情緒狀態,幫助我及時關心自己,並在需要時尋求幫助,真的非常好用」。 嘉榮李社工師也列舉常見的自殺警訊,例如長期情緒低落、行為改變、語言透露負面念頭、睡眠或飲食混亂等,這些都是輕生的警訊,提醒民眾若發現親友有以上狀況,即代表需要他人及時關懷。在「如何伸出援手」的部分,李社工師指出,面對有輕生意圖的人,第一反應建議不要理性規勸、遽下評斷或說教,而要以同理心在旁傾聽與陪伴,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當困擾超出我們能力範圍時,應鼓勵對方尋求專業幫助。社區居民詹奶奶分享:「這樣的宣導很重要,若當時能適時關心一位因為感情、經濟困境而輕生的鄰居,或許結果會不同。」詹奶奶希望透過這類活動,讓更多人了解自殺是可以預防的,並學會在關心他人時,也要記得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精神科李社工師也提醒長輩們,當發現情緒困擾無法自行解決時,可以尋求衛福部1925(依舊愛我)24小時專線,及民間團體張老師1980(依舊幫您)專線,提供最即時的傾聽與諮詢服務。這些資源能幫助我們在情緒困擾中找到出口,最重要的是記得尋求幫助並不代表弱點,而是勇敢面對困難的一種方式。嘉榮營養師建議「每日早晚一杯奶,補鈣護骨」 社區健康講座-護榮民(眷)及長輩健康
嘉榮營養師建議「每日早晚一杯奶,補鈣護骨」社區健康講座-護榮民(眷)及長輩健康114.04.07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以愛心及當責的理念,長期在社區辦理許多健康促進活動,此次在嘉義市西區福民關懷站,由中榮嘉義分院營養師李蕙娟,推廣「每日早晚一杯奶-鈣健康」,宣導攝取足夠鈣質,對銀髮族骨骼健康的益處,增進榮民(眷)及長輩預防保健新知。 中榮嘉義分院營養師李蕙娟指出,牛奶是鈣質的優質來源,搭配適量的維生素D攝取及規律運動,能夠有效促進鈣質吸收,維持骨骼與肌肉的強健。此外,除了補鈣,牛奶還富含優質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有助於維持肌力、增強免疫力,讓長輩們能夠保持活力,享受健康的退休生活。 中榮嘉義分院陳怡成主任指出,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銀髮族的健康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陳主任建議,65歲以上榮民(眷)及長輩,每日早晚一杯牛奶,能有效補充鈣質,幫助維持骨骼健康,降低骨質流失的風險,為樂齡生活打下穩固基礎。選擇低脂或脫脂牛奶,減少飽和脂肪攝取,亦可搭配豆漿、優格等其他乳製品,確保營養均衡,透過簡單的飲食調整,每日養成「早晚一杯奶」的健康習慣,為骨骼保養與健康長壽助一臂之力,並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養成健康生活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