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榮院攜手新營醫院跨院醫療合作 共同打造南臺灣高品質醫療照護網 114.07.04
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與中榮嘉義分院自7月開始啟動醫療合作,雙方正式展開多面向醫療合作交流,強化醫療資源整合與提升醫療品質,共同建立雲嘉南優質醫療照護綱。未來將以二醫院醫療特色「強強聯手」跨院合作模式,打造南臺灣優質醫療照護網,嘉惠雲嘉南民眾及榮民(眷),讓民眾在嘉榮及新營醫院二家醫院,均可獲即時、全面、一條龍的優質醫療照護。
本次合作雙方聚焦於多項醫療,包括骨外科與心臟內科合作,共享醫療資源,並建立心導管轉介的合作模式,以提升相關病患的治療效率與品質,及血液透析廔管病人轉介與照護機制,確保血液透析廔管病人能獲得連續,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此外亦針對腦中風、顱內出血、突發性耳聾及癌症化療電療後傷口等病症,交流高壓氧治療的經驗、探討中醫整合照護模式,以及急性後期病房(亞急性照護)的運作經驗,與照護轉銜機制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期盼建立更緊密的跨院合作網絡,共同為偏鄉及雲嘉南地區民眾,提供更即時、全方位優質的醫療服務。
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莊毓民院長指出,期盼透過此次合作,兩院建立更緊密的跨院合作網絡,深化合作機制,建立轉診與雙向交流流程,並促進人才交流。未來將依醫療實際需求,逐步推進合作項目,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創造民眾健康願景。這些合作措施將有助於提升區域醫療資源的整合與運用,改善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並因應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及照護挑戰。
中榮嘉義分院院長陳正榮表示,中榮嘉義分院及新營醫院均為公立醫院,為落實及提供民眾更好、更優醫療服務的公醫使命,非常高興與新營醫院啟動各項醫療合作、醫療資源共享、共好,並提升病患醫療品質、優化醫療照護服務,進而為榮民(眷)及民眾鄉親打造更加完善、更高品質的醫療照護網,並持續推動分級醫療與資源共享,實踐公立醫院使命,守護榮民與民眾健康,為雲嘉南地區創造更即時、全面的優質醫療服務。
更多新聞
心臟手術「術後照護」是康復關鍵
心臟手術「術後照護」是康復關鍵 嘉榮助心臟繞道患者穩健復原重拾健康 114.07.02 70歲的王奶奶某次出遊返家後,出現胸悶與活動易喘的症狀,經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後確診為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心臟外科林伯翰醫師評估後,安排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術後順利康復出院。返家初期,王奶奶出現胸口傷口搔癢、局部麻木及睡眠品質下降等困擾,讓她擔心是否術後出現異常,甚至一度不敢翻身或外出活動。透過門診追蹤,經主治醫師林伯翰確認為正常的神經修復現象,並協助她學習觀察傷口變化、使用支撐衣物與一些日常保護技巧。王女士依照醫囑照護傷口、規律服藥及作息運動,現已能自在散步,並參加社區活動,恢復情況良好。 嘉榮心臟心臟外科林伯翰醫師指出,心臟手術只是治療的開始,真正影響預後的關鍵,在於術後能否持續配合醫療照護與建立正確觀念。術後常見的傷口搔癢與麻木,多為神經修復過程中的正常反應,通常會隨時間緩解。但若出現傷口紅腫、突起或小膿泡,則可能與體內縫線未完全吸收有關,應盡速返院處理,切勿拖延或自行處置,以免感染擴大。 林伯翰醫師補充,術後的飲食調整也很重要,初期應以高營養食物為主,幫助體力恢復;後續則應轉為低脂、低膽固醇、富含纖維的飲食型態,避免食用豬油、內臟、蛋黃與魚卵等高膽固醇食物。除非有特殊醫囑,鹽分攝取可維持正常,但應減少酒精、濃茶與咖啡等刺激性飲品,以降低心血管負擔。 在活動方面,林醫師建議採取漸進式復健,避免提重物、彎腰使力或劇烈運動,尤其胸骨未完全癒合期間更需謹慎。可從散步、伸展等低強度運動開始,逐步訓練體能與胸部肌群。洗澡則建議於拆線後3至4天,確認傷口無滲液或感染再淋浴。林醫師特別強調,「戒菸」對術後心臟病人來說非常重 要,因吸菸會造成血壓上升與血管收縮,不僅延緩恢復,更大幅增加再次發病風險。至於性生活的恢復,若患者能無不適地快步行走或爬樓梯,通常代表體能已回復,可視自身狀況逐步恢復。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林伯翰醫師強調,心臟手術的成功並不僅止於手術順利完成,更有賴術後嚴謹的醫療照護與病患的積極配合。林醫師說到,醫生與病人更需要專業的合作,才能讓醫療效果最大化,呼籲心臟病友,在術後持續建立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配合醫囑持續服藥、傷口照護、復健,也要定期回診追蹤,讓醫師能掌握恢復進度、排除潛在風險,降低感染或復發的風險,盡快找回健康,恢復生活品質。灣榮醫籲慎防塵蟎過敏源 高溫潮濕恐引發氣喘發作
灣榮醫籲慎防塵蟎過敏源 高溫潮濕恐引發氣喘發作 114.06.27 一名58歲張先生有多年氣喘病史,平日依靠定期吸入型藥物控制病情,身體狀況尚稱穩定,近日突然出現胸悶、乾咳與呼吸急促等症狀,前往中榮灣橋分院就醫,經胸腔內科醫師蕭亦均診斷為「中度氣喘急性發作」,蕭醫師立即進行霧化吸入支氣管擴張劑與類固醇治療,並安排血氧監測與後續追蹤,所幸症狀控制得宜,張先生當日即返家休養,目前恢復良好且病況穩定。 灣橋榮院胸腔內科醫師蕭亦均表示,台灣約每十人就有一至二人患有氣喘,為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多由氣管長期發炎引起,症狀包括咳嗽、胸悶、呼吸困難與吐氣時的「咻咻」哮鳴聲,夏季氣候悶熱潮濕,是氣喘惡化高峰期,尤其塵蟎、黴菌孢子等過敏原在濕度高時大量繁殖,最易刺激呼吸道,誘發症狀。 蕭醫師指出,近期氣候悶熱潮濕,全台多地濕度飆升至75%以上,為塵蟎與黴菌等過敏原提供了絕佳繁殖條件,張先生並未特別注意環境溼度,成為此次氣喘急性發作的關鍵誘因。許多患者低估高濕環境對健康的影響,當室內濕度超過60%,黴菌和塵蟎即大量增生,可能誘發鼻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反應,甚至導致肺部黴菌感染。蕭醫師建議,應保持居家濕度在50%~60%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塵蟎和黴菌的生存機會,使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並定期清洗寢具與地毯,以降低過敏原濃度。 蕭亦均醫師提醒,穩定控制氣喘需仰賴規律用藥、良好生活習慣與定期回診評估,絕非症狀消失後就可停藥,許多中年患者因症狀一度好轉便擅自停藥,反而導致急性發作風險升高;而面對極端氣候與空氣品質不穩定的雙重威脅,醫師強調,氣喘並非青少年的專屬疾病,中高齡族群同樣需要重視環境調控與疾病管理,平時居家環境應保持良好通風、控制室內濕度、避免接觸過敏原,搭配醫師指示的藥物治療,才能有效降低氣喘急性發作風險,保障健康與生活品質。醫療結合藝術帶來不一樣的療癒
嘉榮門診區化身心靈美術館 醫療結合藝術帶來不一樣的療癒 114.06.24 為讓民眾在就醫過程中也能感受藝術之美,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與嘉義市青溪新文藝學會攜手合作,於院內二樓門診區走廊舉辦多元媒材藝術展,展出作品涵蓋粉彩、烙畫、水彩、雕刻及數位攝影等,為醫療空間注入溫暖的人文氛圍,讓門診區化身為充滿溫度的「心靈美術館」。 展出期間,不少來院民眾駐足欣賞,讓候診時光多了一份美感,也多了一點自我療癒的感受。榮民張先生表示,每次回診都會特地過來欣賞這些藝術作品,嘉榮展出這些畫作,讓醫院多了柔和的氣氛,有時候看著看著,還會暫時忘記身體的不適。陪病家屬江先生也分享,嘉榮先前展出書法作品,這次換成多樣的畫作,感覺到醫院的用心,希望嘉榮未來能有更多類似展覽,為看診民眾帶來更豐富的感受。 嘉榮門診督導洪惠珍說到,醫院不該是冰冷的治療場所,應該是一個能讓人安心、感受溫暖的地方。希望透過藝術的陪伴,讓來看診的民眾在等待過程中,能有片刻放鬆的機會。透過藝術作品的色彩與內容所傳遞的故事,有助轉移注意力、紓解緊繃情緒,讓醫療空間更具人文關懷,帶來正能量。嘉義榮院護理部主任張蘭英指出,藝術展不僅提升門診區的整體氛圍,也讓醫療場域多了人文氣息,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有助提升病患與家屬的就醫體驗與心理上的支持。 嘉義市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長林家儀表示,本次展覽由學會中43位藝術家共同參與,精心展出87件作品,涵蓋彩墨、書法、油畫、攝影、麵包花、色鉛筆、粉彩、烙畫、酒精畫與複合媒材等多元形式,每一件作品皆為藝術家代表作。希望透過這場藝術盛宴,引領觀賞者走入創作者的心靈世界,感受藝術蘊含的情感交流及療癒力。 嘉義榮院院院長陳正榮表示,非常榮幸能與青溪新文藝學會攜手合作,讓藝術走入醫療空間、走近民眾生活,為患者與家屬注入更多溫暖與正能量。未來,嘉榮將持續推動藝術與醫療的深度融合,秉持人文關懷的核心理念,結合專業醫療照護,打造一個讓身心皆能安心依靠的友善醫療場域。輔導會主委嚴德發視導灣橋分院慰問榮民(眷)
輔導會主委嚴德發視導灣橋分院慰問榮民(眷)肯定灣橋分院醫療團隊並頒贈工作慰問金 114.06.20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嚴德發,於今(20)日上午率就醫處處長劉峻正處長、就養處陳相寶處長及臺中榮民總醫院副總院長吳杰亮等人,在中榮嘉灣分院院長陳正榮及一級主管陪同下,視導走訪中榮灣橋分院醫療運作、對榮民(眷)照顧及長照服務的服務成果,嚴主委對灣橋團隊對各項服務成果的努力與付出,肯定有加,特別頒贈工作慰問金,予以嘉勉肯定。 嚴德發主委在致詞時提及,從113年度灣橋分院榮獲30多個奬項的肯定,即可了解醫療團隊的努力與成果斐然,值得肯定。嘉義縣是全台長者最多的縣市,其期許灣橋分院團隊在現行的各項醫療及優質長照服務成果的基礎上,在退輔會、臺中榮總總院的指導與協助下,期許灣橋分院團隊持續落實榮民照顧醫養合一、智慧醫療發展、護理等醫事人力及福利的爭取與落實,使醫事人力、設備更充足及提升,進而落實「健康臺灣」政策及因應115年將實施「長照3.0」的8個目標與項目,嘉惠更多榮民(眷)及長者。 嚴主委特別至暉曌日間照顧中心慰問關懷榮民(眷)及長輩,親切的與長輩互動,並了解長輩在日照中心的生活與受照護狀況,日照中心長輩們向嚴主委表達「灣橋分院團隊很棒,他們都被照顧很好」,同時對於退輔會主委親自到院關懷慰問,感到欣喜個個笑容滿面,而主委也代表輔導會致贈長者精美禮品,展現國家對榮民(眷)及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護決心。 嚴主委對於日間照護中心同仁的辛勞與專業給予高度肯定,讚揚他們為長輩打造了一個溫馨、專業且充滿活力的照護環境,目前服務人數都額滿,且成果深獲民眾及縣長、鄉長肯定,期盼未來在鹿滿長照大樓落成啟用時,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精神,以善心、用心、真心及尊敬的心,以長照的專業經驗及優質服務,嘉惠及照顧更多榮民(眷)及長者。 最後,嚴主委期許灣橋分院團隊未來能持續精進醫療與照護量能,尤其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在長期照護方面能發揮更大效益,作為照顧榮民(眷)、服務社區的重要據點。他強調,輔導會將持續投入資源,全力支持各榮家及榮民醫療體系,落實醫養合一,確保及照顧榮民(眷)長輩們安享晚年,享有高品質的醫療與照護服務。 中榮嘉義暨灣橋分院院長陳正榮表示,嘉義暨灣橋分院積極落實輔導會「金字塔計畫」,整合三級醫療支援體系,強化醫養合一照護量能,並配合國家分級醫療政策,減少醫療後送,讓榮民長輩能在地安心就醫。為進一步優化服務品質,嘉灣分院更積極推動榮民「就醫綠色通道」,提供便捷與貼心的醫療協助。陳院長強調,醫療團隊將持續秉持專業與用心,全面守護榮民及一般民眾健康福祉,成為雲嘉南地區重要的醫療照護支柱。嘉榮婦科-Fotona婦克漏雷射-為女性打造新生自信
改善漏尿與乾澀 嘉榮婦科-Fotona婦克漏雷射-為女性打造新生自信 114.06.17 55歲的蕭小姐,因一咳嗽或提重物就有漏尿情形,為此感到相當困擾。近日前往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婦女醫學科尋求協助,經主治醫師羅如君的診斷及指導下努力做凱格爾運動訓練陰道肌肉,並自費實施陰道雷射療程,治療後漏尿情形大幅改善,擺脫底褲溼答答的尷尬處境。 中榮嘉義分院婦女醫學科羅如君醫師指出,隨著年齡增長,女性常因雌激素下降與膠原蛋白流失,面臨多項更年期相關生理變化,最常見為尿失禁與陰道乾燥。這些問題會顯著影響生活品質與性生活滿意度;尤其在50歲以上女性中,陰道鬆弛的盛行率高達30%至76%。即使年輕女性也可能因自然分娩導致骨盆底肌鬆弛,出現漏尿、頻尿、陰道緊實度,引發心理、生理與生活層面的困擾。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鉺雅鉻雷射(又稱婦克漏雷射、G緊雷射)已成為改善女性更年期相關症狀的創新療法。這項療程透過雷射能量刺激膠原蛋白新生,重建陰道內壁的厚度與彈性,恢復陰道的弱酸環境,有效緩解陰道乾燥與疼痛,亦可改善應力性尿失禁。治療時間每次僅需15至30分鐘,無需麻醉,無傷口、不流血,恢復期短,適合門診進行。根據醫學研究,約70%的患者在一年內可感受到明顯改善,效果可持續數月至一年,建議治療周期為每月一次,共2至3次療程。 此外,羅醫師提到該項技術亦適用於處理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GSM)、陰道萎縮、膀胱過動症、性功能障礙等女性常見問題。為滿足更多患者需求,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婦女醫學科也提供可選擇加做的外陰部美白療程,目前已協助近百位中青年女性透過陰道雷射手術改善陰道鬆弛問題,獲得良好療效。 羅醫師強調,維持骨盆底肌的健康是預防與改善尿失禁、產後鬆弛及提升性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建議女性日常可進行凱格爾運動,方法為:平躺或坐姿,雙腳平放、膝蓋彎曲,收縮控制排尿的骨盆底肌群,維持5至10秒後放鬆,重複10次為一組,每日進行3至4組,長期執行可有效強化肌力,改善泌尿與生殖系統功能。 羅如君醫師提醒及關心所有女性們,更年期並非生活的終點,而是一段身心轉變的歷程。可透過正確的保健觀念與新興療法,如陰道雷射治療等非侵入性選項,女性在熟齡階段仍可重拾自信與舒適。若有相關困擾,建議主動諮詢專業婦科醫師,及早掌握治療契機,迎接更健康、自主的美好人生。嘉榮攜手嘉檢反詐 落實醫院廉能教育 共同建構優質醫療環境
嘉榮攜手嘉檢反詐 落實醫院廉能教育 共同建構優質醫療環境 114.06.12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暨灣橋分院為強化員工採購廉能的行為規範及落實員工法紀教育,營造廉潔透明的醫療環境,透過嘉義地區政風業務聯繫協調中心,特別邀請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蔡檢察長宗熙擔任講座,於6月12日下午分別召開「醫療器材採購廉能防貪指引研討會」及「員工暨外包廠商專題法紀教育」二場次的廉政防貪活動。 第一場次採購廉能防貪指引研討會由嘉榮蔡副院長政翰擔任主持人,請講座先以「公立醫院採購弊端態樣研析」為題,簡潔扼要的解析公立醫院容易發生的採購弊端態樣,續由該院採購相關主管及同仁,分別以採購、需求、監辦及內部稽核等單位以不同的立場,提出弊案發生之成因,及本院防止類案發生之具體建議,最後由講座就司法實務的立場,提出醫院如何避免採購弊案發生的建議。本場次採研討會模式,使與會同仁均能與講座密切互動,共同探討醫療採購可能涉及之法律風險及防弊措施,增進第一線基層公務人員採購知能及效率。 第二場次員工法紀教育由嘉榮陳院長正榮主持,宣導對象為該院員工及協力廠商員工,本場次先由嘉義地檢署實施反詐騙宣導,隨即由講座以「健全綠能產業發展.圖利與便民區辨」及「刑法典型犯罪 以行政人員或廠商易誤觸法律紅線」為主題,深入淺出的解析綠能犯罪的態樣,並以法律專業角度,就具體個案進行法律研析,使員工瞭解執行醫療行政業務可能涉及的法律責任,最後實施意見交流與研討,與會同仁獲益良多。 嘉榮院長陳正榮表示,落實國家衛生政策,維護國民健康是醫院的使命,檢察官則是代表國家依法追訴處罰犯罪,為維護社會秩序的公益代表人,而無論是維護國民健康或是打擊犯罪,事實上都是在執行國家的政策,這次嘉榮能夠與嘉檢攜手反詐,辦理本院的廉能防貪指引研討會及員工法紀教育,對落實醫院廉能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感謝蔡檢察長用幽默風趣的講授方式,以司法實務判決的案例,為本院同仁作精闢而專業的解析,相信與會同仁均能收穫滿滿,未來在職務過程中能勇於任事,並瞭解法律紅線,以免誤觸法網。泡沫尿警報! 嘉榮醫提醒:恐是腎病徵兆,應及早就醫
泡沫尿警報!嘉榮醫提醒:恐是腎病徵兆,應及早就醫 114.06.10 56歲家住嘉義的林先生(化名),近來小便時發現尿液中常出現泡泡,而且泡沫久久不散,這種情況反覆發生讓他感到不安。日前林先生參加嘉義市整合性健康篩檢服務,尿液檢查項目顯示蛋白尿偏高,因而提高警覺,進一步前往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腎臟內科就診。林先生本身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且母親也有洗腎病史,屬於高風險族群。經過抽血與尿液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早期腎功能異常,所幸發現得早,透過藥物治療並配合醫師指導,調整為低油鹽、低蛋白、多蔬菜的飲食方式,目前腎功能已穩定控制,成功避免病情惡化至需洗腎的地步。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腎臟內科胡譯安醫師指出,腎臟是人體沉默的器官之一,初期功能下降往往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泡泡尿、水腫、疲倦、皮膚搔癢等徵兆時,通常已進入慢性腎臟病階段。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約有1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異常,慢性腎臟病初期若未妥善控制,可能最終導致腎衰竭,當必須進入洗腎治療階段,對生活品質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胡醫師表示,台灣每百萬人中有超過3,400人正接受洗腎治療,是全球洗腎率最高的國家。腎臟病變若未即時處理,患者將面臨腎臟替代療法的選擇,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血液透析」,俗稱「洗血」,患者需定期至醫院,以機器將血液引出體外過濾毒素後再輸回體內;每週通常需進行3次、每次約3至4小時。另一種「腹膜透析」,則是在家中自行操作,利用腹膜作為天然過濾膜進行透析,適合希望在家治療、生活彈性較高的患者。胡醫師補充,部分急性腎損傷個案如感染、敗血症或COVID-19引起的腎衰竭,在病情穩定後,腎功能有機會恢復,並非所有洗腎者都需終身依賴透析。 胡譯安醫師特別提醒洗腎患者的營養管理,在腎臟病前期與洗腎時期大不相同,前期需控制蛋白質攝取,減少腎臟負擔,建議選擇植物性蛋白如豆製品、避免紅肉與加工食品。而進入透析階段後,反而需補充高品質蛋白質,例如牛肉與羊肉,以維持體力,促進造血功能。此外,水溶性維生素如B群與維他命C也易流失,須定期補充。飲水量則應依每日尿量與透析頻率調整,避免水腫與心肺負荷過重,建議病患與主治醫師密切配合調整飲食及飲水。 嘉義榮民醫院腎臟內科胡譯安醫師提醒,腎臟保健不應等到出現症狀才重視,尤其是高風險族群如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長期服藥者或有家族腎病史者,建議每1至2年定期接受腎功能檢查,檢查項目包含血液中的肌酸酐、尿素氮,以及尿液蛋白等指標,以利早期發現、及早介入治療,延緩病程惡化。胡醫師也呼籲民眾善用國健署成人健檢及嘉義市提供的整合性篩檢資源,透過規律追蹤、健康管理,若發現異常並配合醫囑積極治療,仍有機會守住腎功能、遠離洗腎威脅。酒癮治療新突破 嘉義榮院推出綜合療法 助患者重獲健康人生
酒癮治療新突破嘉義榮院推出綜合療法 助患者重獲健康人生 114.05.12 42歲的李先生因酒癮失去工作及造成家庭失和,在親友介紹下,至中榮嘉義分院尋求協助,經精神部主任司徒彗真診斷及整合評估後,為李先生制定了治療計劃,包括Naltrexone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及家庭支持系統重建的個人化療程。李先生感性表示:「剛開始真的很難,但藥物幫我撐過衝動期,心理治療則教我面對壓力與情緒,而不是逃避。」六個月後,李先生成功戒酒,重返職場並修復家庭關係,現更擔任中榮嘉義分院酒癮互助小組志工,幫助他人走出困境。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精神部主任司徒彗真表示,酒癮是一種複雜且慢性的疾病,僅靠單一治療方式難以達到理想成效。為協助酒精使用障礙(Alcohol Use Disorder, AUD)患者重獲新生,本院精神部團隊發展出結合藥物治療、心理輔導、家庭參與與社區支持的「整合性治療模式」,並取得顯著成果。該模式較傳統單一療法提升35%康復率,過去一年已成功協助超過60位患者,其中超過七成在六個月後仍維持戒酒狀態,顯示跨專業整合療法在臨床上的實質助益。 司徒主任說到,在藥物治療部分,醫院引進兩種經科學實證有效的戒酒藥物,依照患者的個別狀況與治療階段進行個性化處方。其中,Naltrexone 可有效降低飲酒慾望,阻斷酒精帶來的愉悅感,適用於戒酒初期及維持期;研究顯示,搭配行為治療可降低復飲率達五成。另一種 Acamprosate 則有助於穩定大腦因長期飲酒所造成的神經失衡,減輕戒斷不適,特別適合用於戒斷後的維持治療階段。司徒主任強調:「藥物並非萬靈丹,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依個別需求精準調整,才能真正成為患者度過困難期的可靠助力。」 司徒彗真主任說明,嘉義榮院將持續擴大酒癮治療能量,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增設日間門診服務,提供更彈性便利的治療安排,並深化與在地社區機構的合作關係,逐步建立更全面、多層次的康復支持體系;此外,司徒主任呼籲社會大眾,應以理解與接納的眼光看待酒癮者:「酒癮是一種慢性疾病,並非道德失敗。只要及早尋求專業治療,結合醫療與心理、家庭與社會力量,每一位患者都有機會重新站起來,重拾健康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