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榮「日光園地」助力復元 精神病友重返職場 翻開人生新頁 114.04.15
40多歲的小萍(化名)曾在超商擔任門市主管,工作能力備受肯定,卻因雙極性情感疾患反覆發作,不得不中斷職涯,陷入長時間病痛與低潮。小萍甚至曾一度懷疑「我還可能回到職場嗎」?在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精神科黃聖雲醫師的診治穩定後,經轉介至院內附設的日間型精神復健機構「日光園地」,展開長達兩年半的復健歷程。透過醫療團隊持續陪伴與支持,小萍逐步提升生活自理、壓力調節與情緒穩定能力,今年成功應徵錄取行政職務,迎來事業第二春,翻開人生新篇章。
嘉榮「日光園地」蘇美燕專管員表示,小萍剛加入日光園地時,面對人群明顯退縮,也難以長時間參與訓練。隨著復健歷程漸入佳境,她逐漸能主動參與活動、穩定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踴躍投入營隊與團體活動,甚至主動承擔要角,展現積極復元的態度。在庇護性工作訓練中,她與科室同仁互動良好,也逐步建立起社交信心與工作成就感。
小萍分享說到,剛開始真的會想很多,很怕自己做不好。但老師們從不放棄我,一直陪著我、鼓勵我,一步一步幫助我復元。現在,我也能去鼓勵新來的學員,分享自己的經驗,覺得這樣很有意義。今年我真的找到工作、開始上班了,真的很開心!
「日光園地」負責人王杏丹表示,日光園地為嘉義少數提供日間型精神復健服務的醫事機構,針對16至60歲、病情穩定且具就業或就學動機的精神障礙者,經精神科轉介與評估後即可收案。訓練內容包括生活自理、社交技巧、情緒與壓力管理等基本能力培養,以及庇護性工作(如代工、清潔等),協助建立作息與工作耐力與成就感。對具備工作潛力的學員,也會透過職能評估與訓練,協助媒合就業資源,依據個人的就業意願及能力評估,銜接競爭性職場或庇護工場,或輔導回校就學、準備身心障礙特考等,協助發展一技之長,達到生活自立的目標。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精神部主任司徒彗真指出,精神疾病不該被視為人生的終點,而是學習重新與自己及社會相處的契機。嘉榮透過日光園地等資源,持續建構醫療與社區融合的支持網絡,提供完整的治療與轉銜機制。只要社會多一分理解與包容,每位病友都有機會復元、重返社會,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民眾若有服務需求,歡迎來電洽詢(05)216-8368 分機7956、7957,由專人提供說明與協助。
更多新聞
嘉義榮院護家陪伴長輩、榮民(眷)樂活動起來
享受樂趣不分年齡 嘉義榮院護家陪伴長輩、榮民(眷)樂活動起來 114.07.10 為促進高齡住民的心理健康與身心功能活化,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護理之家於7月9日舉辦「樂活動起來」復能促進活動,由精神部職能治療師與護理之家團隊設計一系列趣味闖關任務,透過動態參與與多感官刺激,引導長輩在互動中提升注意力、手眼協調與情緒表達能力,讓長輩在互動和歡笑中,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與參與感,達到延緩老化與預防失能的目的。 嘉榮護理之家李金霞督導表示,本次活動特別針對住民長輩進行個別能力評估,量身設計包含手部操作、上肢協調與注意力訓練的趣味關卡,融入繽紛道具與視覺刺激,提升長輩參與動機,讓復健目標在遊戲互動中自然達成。參與的長輩們反應熱烈、興致盎然。護理之家93歲的住民榮民鄭爺爺笑著說,本來以為我年紀那麼大了,應該做不來,結果竟然完成了,真的很有趣! 嘉義榮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劉宛昀指出,高齡長者常因活動量減少、社會互動降低,進而出現情緒低落、動作遲緩或認知退化等情況。適度參與復能活動,正是延緩這些變化的有效方式。劉治療師建議,日常生活中可多鼓勵長輩進行肩膀轉動、抬手伸展、擰毛巾、手指操等簡單有趣的動作訓練,或陪伴參與傳球、卡片配對等互動遊戲,這些活動不僅能活化認知,也能提升身體機能。最重要的是,讓長輩感受到,享受生活樂趣也能不分年齡。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院長陳正榮表示,復健不應只是重複性的動作訓練,更重要的是讓長輩在參與中找回對生活的熱情與希望。陳院長進一步指出,護理之家團隊長期致力於打造溫暖、安全、充滿活力的照護環境,未來將持續整合精神醫療與長照資源,推動更多富有創意與療癒力的活動,讓長輩在長照旅程中持續擁有自主、尊嚴與幸福的生活體驗,落實榮民(眷)及長者們「高齡友善」的照護願景。76歲男性誤以為小感冒確診COVID-19 嘉榮家醫即時診治助康復
76歲男性誤以為小感冒確診COVID-19 嘉榮家醫即時診治助康復 一名76歲陳先生日前因出現發燒、喉嚨痛與咳嗽等症狀,前往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家庭醫學科就診,起初陳先生以為只是輕微感冒,原打算僅拿藥返家休息,經家醫科醫師洪恩琪問診後,懷疑可能感染COVID-19,隨即安排醫用快篩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確診,隨即開立抗病毒藥物治療,經一週完整療程,陳先生症狀明顯改善,復原良好,於回診追蹤未再出現不適,成功康復。 嘉榮家醫科洪恩琪醫師指出,陳先生雖未出現喘促、胸悶等重症表現,但因年齡屬於新冠高風險族群,因此決定為患者進行新冠篩檢,結果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根據疾病管制署最新政策,為提升對高風險族群的保護力,包括65歲以上長者、55至64歲原住民及具免疫低下病史者,第二劑JN.1疫苗接種間隔已由180天縮短為60天,並自今年6月11日起正式實施。洪醫師呼籲符合條件的民眾應儘快完成接種,以降低重症與併發症的風險。 洪醫師強調,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常態化階段,建議民眾持續落實自我保護措施,如自主配戴口罩、勤洗手、避免進入密閉或人潮擁擠場所,特別是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應更加警覺。此外,如出現喘促、呼吸困難、意識模糊、嘴唇或皮膚發紫、胸痛、食慾不振、尿量減少、低血壓或在未發燒情況下心跳持續高於每分鐘100下等重症警訊,應立即就醫,目前新冠病毒對男女感染機率無明顯差異,但高齡男性的重症率略高於女性,仍須特別留意與防範。 洪恩琪醫師提醒民眾,因應暑假旅遊旺季將至,病毒傳播風險增加,因疫苗接種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抗體,提醒有規劃旅遊且尚未接種之民眾,請儘快接種JN.1疫苗,及早獲得保護力,落實防疫、適時接種疫苗,仍是守護自身與家人健康最有效的方式喔!嘉義榮院攜手新營醫院跨院醫療合作
嘉義榮院攜手新營醫院跨院醫療合作 共同打造南臺灣高品質醫療照護網 114.07.04 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與中榮嘉義分院自7月開始啟動醫療合作,雙方正式展開多面向醫療合作交流,強化醫療資源整合與提升醫療品質,共同建立雲嘉南優質醫療照護綱。未來將以二醫院醫療特色「強強聯手」跨院合作模式,打造南臺灣優質醫療照護網,嘉惠雲嘉南民眾及榮民(眷),讓民眾在嘉榮及新營醫院二家醫院,均可獲即時、全面、一條龍的優質醫療照護。 本次合作雙方聚焦於多項醫療,包括骨外科與心臟內科合作,共享醫療資源,並建立心導管轉介的合作模式,以提升相關病患的治療效率與品質,及血液透析廔管病人轉介與照護機制,確保血液透析廔管病人能獲得連續,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此外亦針對腦中風、顱內出血、突發性耳聾及癌症化療電療後傷口等病症,交流高壓氧治療的經驗、探討中醫整合照護模式,以及急性後期病房(亞急性照護)的運作經驗,與照護轉銜機制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期盼建立更緊密的跨院合作網絡,共同為偏鄉及雲嘉南地區民眾,提供更即時、全方位優質的醫療服務。 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莊毓民院長指出,期盼透過此次合作,兩院建立更緊密的跨院合作網絡,深化合作機制,建立轉診與雙向交流流程,並促進人才交流。未來將依醫療實際需求,逐步推進合作項目,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創造民眾健康願景。這些合作措施將有助於提升區域醫療資源的整合與運用,改善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並因應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及照護挑戰。 中榮嘉義分院院長陳正榮表示,中榮嘉義分院及新營醫院均為公立醫院,為落實及提供民眾更好、更優醫療服務的公醫使命,非常高興與新營醫院啟動各項醫療合作、醫療資源共享、共好,並提升病患醫療品質、優化醫療照護服務,進而為榮民(眷)及民眾鄉親打造更加完善、更高品質的醫療照護網,並持續推動分級醫療與資源共享,實踐公立醫院使命,守護榮民與民眾健康,為雲嘉南地區創造更即時、全面的優質醫療服務。心臟手術「術後照護」是康復關鍵
心臟手術「術後照護」是康復關鍵 嘉榮助心臟繞道患者穩健復原重拾健康 114.07.02 70歲的王奶奶某次出遊返家後,出現胸悶與活動易喘的症狀,經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後確診為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心臟外科林伯翰醫師評估後,安排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術後順利康復出院。返家初期,王奶奶出現胸口傷口搔癢、局部麻木及睡眠品質下降等困擾,讓她擔心是否術後出現異常,甚至一度不敢翻身或外出活動。透過門診追蹤,經主治醫師林伯翰確認為正常的神經修復現象,並協助她學習觀察傷口變化、使用支撐衣物與一些日常保護技巧。王女士依照醫囑照護傷口、規律服藥及作息運動,現已能自在散步,並參加社區活動,恢復情況良好。 嘉榮心臟心臟外科林伯翰醫師指出,心臟手術只是治療的開始,真正影響預後的關鍵,在於術後能否持續配合醫療照護與建立正確觀念。術後常見的傷口搔癢與麻木,多為神經修復過程中的正常反應,通常會隨時間緩解。但若出現傷口紅腫、突起或小膿泡,則可能與體內縫線未完全吸收有關,應盡速返院處理,切勿拖延或自行處置,以免感染擴大。 林伯翰醫師補充,術後的飲食調整也很重要,初期應以高營養食物為主,幫助體力恢復;後續則應轉為低脂、低膽固醇、富含纖維的飲食型態,避免食用豬油、內臟、蛋黃與魚卵等高膽固醇食物。除非有特殊醫囑,鹽分攝取可維持正常,但應減少酒精、濃茶與咖啡等刺激性飲品,以降低心血管負擔。 在活動方面,林醫師建議採取漸進式復健,避免提重物、彎腰使力或劇烈運動,尤其胸骨未完全癒合期間更需謹慎。可從散步、伸展等低強度運動開始,逐步訓練體能與胸部肌群。洗澡則建議於拆線後3至4天,確認傷口無滲液或感染再淋浴。林醫師特別強調,「戒菸」對術後心臟病人來說非常重 要,因吸菸會造成血壓上升與血管收縮,不僅延緩恢復,更大幅增加再次發病風險。至於性生活的恢復,若患者能無不適地快步行走或爬樓梯,通常代表體能已回復,可視自身狀況逐步恢復。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林伯翰醫師強調,心臟手術的成功並不僅止於手術順利完成,更有賴術後嚴謹的醫療照護與病患的積極配合。林醫師說到,醫生與病人更需要專業的合作,才能讓醫療效果最大化,呼籲心臟病友,在術後持續建立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配合醫囑持續服藥、傷口照護、復健,也要定期回診追蹤,讓醫師能掌握恢復進度、排除潛在風險,降低感染或復發的風險,盡快找回健康,恢復生活品質。灣榮醫籲慎防塵蟎過敏源 高溫潮濕恐引發氣喘發作
灣榮醫籲慎防塵蟎過敏源 高溫潮濕恐引發氣喘發作 114.06.27 一名58歲張先生有多年氣喘病史,平日依靠定期吸入型藥物控制病情,身體狀況尚稱穩定,近日突然出現胸悶、乾咳與呼吸急促等症狀,前往中榮灣橋分院就醫,經胸腔內科醫師蕭亦均診斷為「中度氣喘急性發作」,蕭醫師立即進行霧化吸入支氣管擴張劑與類固醇治療,並安排血氧監測與後續追蹤,所幸症狀控制得宜,張先生當日即返家休養,目前恢復良好且病況穩定。 灣橋榮院胸腔內科醫師蕭亦均表示,台灣約每十人就有一至二人患有氣喘,為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多由氣管長期發炎引起,症狀包括咳嗽、胸悶、呼吸困難與吐氣時的「咻咻」哮鳴聲,夏季氣候悶熱潮濕,是氣喘惡化高峰期,尤其塵蟎、黴菌孢子等過敏原在濕度高時大量繁殖,最易刺激呼吸道,誘發症狀。 蕭醫師指出,近期氣候悶熱潮濕,全台多地濕度飆升至75%以上,為塵蟎與黴菌等過敏原提供了絕佳繁殖條件,張先生並未特別注意環境溼度,成為此次氣喘急性發作的關鍵誘因。許多患者低估高濕環境對健康的影響,當室內濕度超過60%,黴菌和塵蟎即大量增生,可能誘發鼻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反應,甚至導致肺部黴菌感染。蕭醫師建議,應保持居家濕度在50%~60%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塵蟎和黴菌的生存機會,使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並定期清洗寢具與地毯,以降低過敏原濃度。 蕭亦均醫師提醒,穩定控制氣喘需仰賴規律用藥、良好生活習慣與定期回診評估,絕非症狀消失後就可停藥,許多中年患者因症狀一度好轉便擅自停藥,反而導致急性發作風險升高;而面對極端氣候與空氣品質不穩定的雙重威脅,醫師強調,氣喘並非青少年的專屬疾病,中高齡族群同樣需要重視環境調控與疾病管理,平時居家環境應保持良好通風、控制室內濕度、避免接觸過敏原,搭配醫師指示的藥物治療,才能有效降低氣喘急性發作風險,保障健康與生活品質。醫療結合藝術帶來不一樣的療癒
嘉榮門診區化身心靈美術館 醫療結合藝術帶來不一樣的療癒 114.06.24 為讓民眾在就醫過程中也能感受藝術之美,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與嘉義市青溪新文藝學會攜手合作,於院內二樓門診區走廊舉辦多元媒材藝術展,展出作品涵蓋粉彩、烙畫、水彩、雕刻及數位攝影等,為醫療空間注入溫暖的人文氛圍,讓門診區化身為充滿溫度的「心靈美術館」。 展出期間,不少來院民眾駐足欣賞,讓候診時光多了一份美感,也多了一點自我療癒的感受。榮民張先生表示,每次回診都會特地過來欣賞這些藝術作品,嘉榮展出這些畫作,讓醫院多了柔和的氣氛,有時候看著看著,還會暫時忘記身體的不適。陪病家屬江先生也分享,嘉榮先前展出書法作品,這次換成多樣的畫作,感覺到醫院的用心,希望嘉榮未來能有更多類似展覽,為看診民眾帶來更豐富的感受。 嘉榮門診督導洪惠珍說到,醫院不該是冰冷的治療場所,應該是一個能讓人安心、感受溫暖的地方。希望透過藝術的陪伴,讓來看診的民眾在等待過程中,能有片刻放鬆的機會。透過藝術作品的色彩與內容所傳遞的故事,有助轉移注意力、紓解緊繃情緒,讓醫療空間更具人文關懷,帶來正能量。嘉義榮院護理部主任張蘭英指出,藝術展不僅提升門診區的整體氛圍,也讓醫療場域多了人文氣息,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有助提升病患與家屬的就醫體驗與心理上的支持。 嘉義市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長林家儀表示,本次展覽由學會中43位藝術家共同參與,精心展出87件作品,涵蓋彩墨、書法、油畫、攝影、麵包花、色鉛筆、粉彩、烙畫、酒精畫與複合媒材等多元形式,每一件作品皆為藝術家代表作。希望透過這場藝術盛宴,引領觀賞者走入創作者的心靈世界,感受藝術蘊含的情感交流及療癒力。 嘉義榮院院院長陳正榮表示,非常榮幸能與青溪新文藝學會攜手合作,讓藝術走入醫療空間、走近民眾生活,為患者與家屬注入更多溫暖與正能量。未來,嘉榮將持續推動藝術與醫療的深度融合,秉持人文關懷的核心理念,結合專業醫療照護,打造一個讓身心皆能安心依靠的友善醫療場域。輔導會主委嚴德發視導灣橋分院慰問榮民(眷)
輔導會主委嚴德發視導灣橋分院慰問榮民(眷)肯定灣橋分院醫療團隊並頒贈工作慰問金 114.06.20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嚴德發,於今(20)日上午率就醫處處長劉峻正處長、就養處陳相寶處長及臺中榮民總醫院副總院長吳杰亮等人,在中榮嘉灣分院院長陳正榮及一級主管陪同下,視導走訪中榮灣橋分院醫療運作、對榮民(眷)照顧及長照服務的服務成果,嚴主委對灣橋團隊對各項服務成果的努力與付出,肯定有加,特別頒贈工作慰問金,予以嘉勉肯定。 嚴德發主委在致詞時提及,從113年度灣橋分院榮獲30多個奬項的肯定,即可了解醫療團隊的努力與成果斐然,值得肯定。嘉義縣是全台長者最多的縣市,其期許灣橋分院團隊在現行的各項醫療及優質長照服務成果的基礎上,在退輔會、臺中榮總總院的指導與協助下,期許灣橋分院團隊持續落實榮民照顧醫養合一、智慧醫療發展、護理等醫事人力及福利的爭取與落實,使醫事人力、設備更充足及提升,進而落實「健康臺灣」政策及因應115年將實施「長照3.0」的8個目標與項目,嘉惠更多榮民(眷)及長者。 嚴主委特別至暉曌日間照顧中心慰問關懷榮民(眷)及長輩,親切的與長輩互動,並了解長輩在日照中心的生活與受照護狀況,日照中心長輩們向嚴主委表達「灣橋分院團隊很棒,他們都被照顧很好」,同時對於退輔會主委親自到院關懷慰問,感到欣喜個個笑容滿面,而主委也代表輔導會致贈長者精美禮品,展現國家對榮民(眷)及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護決心。 嚴主委對於日間照護中心同仁的辛勞與專業給予高度肯定,讚揚他們為長輩打造了一個溫馨、專業且充滿活力的照護環境,目前服務人數都額滿,且成果深獲民眾及縣長、鄉長肯定,期盼未來在鹿滿長照大樓落成啟用時,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精神,以善心、用心、真心及尊敬的心,以長照的專業經驗及優質服務,嘉惠及照顧更多榮民(眷)及長者。 最後,嚴主委期許灣橋分院團隊未來能持續精進醫療與照護量能,尤其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在長期照護方面能發揮更大效益,作為照顧榮民(眷)、服務社區的重要據點。他強調,輔導會將持續投入資源,全力支持各榮家及榮民醫療體系,落實醫養合一,確保及照顧榮民(眷)長輩們安享晚年,享有高品質的醫療與照護服務。 中榮嘉義暨灣橋分院院長陳正榮表示,嘉義暨灣橋分院積極落實輔導會「金字塔計畫」,整合三級醫療支援體系,強化醫養合一照護量能,並配合國家分級醫療政策,減少醫療後送,讓榮民長輩能在地安心就醫。為進一步優化服務品質,嘉灣分院更積極推動榮民「就醫綠色通道」,提供便捷與貼心的醫療協助。陳院長強調,醫療團隊將持續秉持專業與用心,全面守護榮民及一般民眾健康福祉,成為雲嘉南地區重要的醫療照護支柱。嘉榮婦科-Fotona婦克漏雷射-為女性打造新生自信
改善漏尿與乾澀 嘉榮婦科-Fotona婦克漏雷射-為女性打造新生自信 114.06.17 55歲的蕭小姐,因一咳嗽或提重物就有漏尿情形,為此感到相當困擾。近日前往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婦女醫學科尋求協助,經主治醫師羅如君的診斷及指導下努力做凱格爾運動訓練陰道肌肉,並自費實施陰道雷射療程,治療後漏尿情形大幅改善,擺脫底褲溼答答的尷尬處境。 中榮嘉義分院婦女醫學科羅如君醫師指出,隨著年齡增長,女性常因雌激素下降與膠原蛋白流失,面臨多項更年期相關生理變化,最常見為尿失禁與陰道乾燥。這些問題會顯著影響生活品質與性生活滿意度;尤其在50歲以上女性中,陰道鬆弛的盛行率高達30%至76%。即使年輕女性也可能因自然分娩導致骨盆底肌鬆弛,出現漏尿、頻尿、陰道緊實度,引發心理、生理與生活層面的困擾。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鉺雅鉻雷射(又稱婦克漏雷射、G緊雷射)已成為改善女性更年期相關症狀的創新療法。這項療程透過雷射能量刺激膠原蛋白新生,重建陰道內壁的厚度與彈性,恢復陰道的弱酸環境,有效緩解陰道乾燥與疼痛,亦可改善應力性尿失禁。治療時間每次僅需15至30分鐘,無需麻醉,無傷口、不流血,恢復期短,適合門診進行。根據醫學研究,約70%的患者在一年內可感受到明顯改善,效果可持續數月至一年,建議治療周期為每月一次,共2至3次療程。 此外,羅醫師提到該項技術亦適用於處理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GSM)、陰道萎縮、膀胱過動症、性功能障礙等女性常見問題。為滿足更多患者需求,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婦女醫學科也提供可選擇加做的外陰部美白療程,目前已協助近百位中青年女性透過陰道雷射手術改善陰道鬆弛問題,獲得良好療效。 羅醫師強調,維持骨盆底肌的健康是預防與改善尿失禁、產後鬆弛及提升性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建議女性日常可進行凱格爾運動,方法為:平躺或坐姿,雙腳平放、膝蓋彎曲,收縮控制排尿的骨盆底肌群,維持5至10秒後放鬆,重複10次為一組,每日進行3至4組,長期執行可有效強化肌力,改善泌尿與生殖系統功能。 羅如君醫師提醒及關心所有女性們,更年期並非生活的終點,而是一段身心轉變的歷程。可透過正確的保健觀念與新興療法,如陰道雷射治療等非侵入性選項,女性在熟齡階段仍可重拾自信與舒適。若有相關困擾,建議主動諮詢專業婦科醫師,及早掌握治療契機,迎接更健康、自主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