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設限的美嘉義榮院帶領社區榮民(眷)長輩透過藝術找回童心114.08.18
為了讓長者能從日常生活中接觸藝術、提升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結合忠和長照C據點,辦理「藝術開窗:向大師致敬」系列課程。課程共3場次,分別以梵谷、畢卡索與米羅三位大師為創作靈感,由藝術講師林嘉鈴帶領社區榮民榮及長者們以賞析與手作,喚醒內在創造力,達到活化心靈與預防退化的目標。社區長輩拿著自己創作的成果開心合照,非常有成就感。
嘉榮忠和社區長照C據點負責人洪于婷表示,在課程中,長輩們分別體驗了梵谷《向日葵》的立體黏土塑形、畢卡索抽象拼貼與米羅符號風格的抽象創作。林老師鼓勵大家「不必追求完美」,試著從不完美中感受作品的生命力。創作時,長輩們就好像回到童年,盡情揮灑想像力,並帶著開放心態欣賞彼此的作品,經常會被意外的創意逗得哈哈大笑,現場氣氛溫馨熱絡。透過創作,老年長者不再只是被照顧的對象,而是能主動表達與參與的創作者,也期望在創作的過程中幫助長輩建立自信與成就感。
嘉榮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怡成指出,藝術創作對延緩老化有相當的幫助,不僅能刺激大腦認知功能、降低失智風險,還能幫助穩定情緒、減緩焦慮,讓長者在專注創作的同時,讓情緒有管道釋放,還能活化大腦及手部動作,建立新的興趣和人際參與,減少孤立與無力感,協助長輩們重新體會到自身的能力和價值,是推動活躍老化、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院長陳正榮表示,面對高齡社會的來臨,嘉榮持續深耕社區據點服務,透過藝術、運動、衛教等多元活動,讓榮民(眷)及社區長輩在熟悉的環境中持續學習、自我實現,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成就感與歸屬感。同時,嘉榮也將持續結合醫療專業,提供健康諮詢、血壓量測等服務,打造友善且貼近長者需求的社區長照據點,陪伴榮民(眷)及長輩健康、快樂地邁向樂活人生。
更多新聞
愛與希望列車啟程
台灣高鐵公益贈票 愛與希望列車啟程助嘉榮心康復者圓夢迎健康 114.08.15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今(15)日上午在大廳舉辦「高鐵愛心傳溫情,伴康復之友向前行」捐贈儀式。台灣高鐵此次捐贈30張車票,讓嘉榮附設住宿型精神復健機構「清心雅築康復之家」的25位心康復者住民與工作人員,透過高鐵公益贈票,從嘉義到臺北展開一日心康復之旅,協助心康復者融入社區及社會。捐贈儀式由台灣高鐵嘉義站站長朱立中出席贈票,由嘉榮副院長蔡政翰代表受贈,並回贈高鐵感謝狀,捐贈活動溫馨感人。 嘉榮心康復者為感謝台灣高鐵,在捐贈活動中特別帶來自創的表演「夏日初體驗」,用音樂與舞蹈訴說他們重拾自信健康的故事,及到台北健康之旅的喜悅外,更表達對高鐵的謝意。對於心康復者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段旅程,更是心康復者融入社區及社會的生活學習的開端。 嘉榮副院長蔡政翰說到,非常感謝台灣高鐵的公益善行,協助這些心康復者邁向健康美好的未來。蔡副院長指出,此次高鐵公益行動是一場心與心之間真誠的連結與深刻的鼓舞,感謝台灣高鐵以實際行動傳遞溫暖,讓心康復者感受到被看見、被肯定的力量,也傳遞出心康復者有能力、有價值的正向形象,未來也期待更多企業與資源投入,共同建構多元共融、友善包容的社會。 台灣高鐵嘉義站站長朱立中說到,台灣高鐵長期投入公益活動,今日高鐵攜手嘉義榮院,以具體行動協助心康復者融入社區及社會。台灣高鐵秉持提供旅客安全、快速的運輸服務外,期待「成為引領進步、創造美好的生活平台」的願景。站長朱立中致詞時表示,高鐵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傳遞希望與愛的平台,今日期盼透過贈票公益行動,鼓勵心康復者勇敢走出熟悉環境、探索更多生活的可能,這不僅是一次搭乘體驗,更象徵著「社會的靠近」,高鐵期盼每一趟列車,都載著更多人前往希望與夢想的目的地。 清心雅築康復之家負責人施怡伶分享,這場出遊不只讓住民暫時離開熟悉的環境,更打開他們封閉已久的心門。這次共有25位心康者參與,活動預計8月19日出發,其中18位心康復者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搭乘高鐵,參加活動的心康復者小玲開心的說到:「沒想過自己也能坐上高鐵,像一般人一樣旅行。謝謝高鐵幫我們圓夢,讓我們相信自己可以被接納,也值得被愛。」;而參加的華華(化名)興奮地說:「生病後已經20多年沒離開嘉義,這次搭高鐵真的像做夢,彷彿又找回那個自由自在的自己,謝謝高鐵。」 嘉榮精神部主任司徒彗真補充說明,這次旅行對他們而言,不只是放鬆,更是一種「社會接住他們」的具體體驗,感謝許許多多的公益團體及企業。司徒主任表示「清心雅築」自民國100年設立以來,致力於協助精神障礙者重建自信與生活技能,透過多元復健計畫與社區融合,已有多位住民透過醫療團隊的協助與復健,及嘉義高鐵等這樣的優質企業的支持,加上心康者自身、家屬的努力,使得心康復者迎向健康,可以回到社區及社會,目前已有心康復者在就業服務站、醫院、食品工廠等穩定就業。 嘉榮院長陳正榮表示,這次活動讓心康復者感受到「被看見」的感動與力量,這不只是一張車票,而是一份社會的鼓勵與接納,期盼有更多資源與企業加入,為弱勢族群點亮生活的出口,讓「共融社會」成為我們共同實現的方向。嘉義首例震波碎石! 救治三度心梗患者迎重生
嘉義首例震波碎石! 打通頑固鈣化血管輔助支架手術救治三度心梗患者迎重生 114.08.08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於8日上午召開嘉義地區首例「血管內衝擊波碎石術」(Shockwave 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簡稱IVL)輔助支架手術,助三度心肌梗塞患者獲重生」記者會。為因冠狀動脈嚴重鈣化,連傳統「鑽石旋磨」技術無法處理的患者,帶來全新治療契機與選擇。院長陳正榮指出,「血管內衝擊波碎石術」這項新技術的臨床應用與引進,是嘉榮在心血管精準醫療領域的重大里程碑,也是嘉榮在處理高難度血管鈣化個案上邁出重要的一步,更是雲嘉南地區民眾的重要「護心」新選擇,可謂一大福音。 此次案例76歲林先生,曾3度罹患心肌梗塞,病況反覆。經嘉榮心導管特別門診主治醫師林俊呈主任檢查後,發現其冠狀動脈出現嚴重鈣化,傳統「鑽石旋磨」技術也無法順利處理。經完整評估後,醫師團隊採用嘉義榮院今年新導入的「血管內衝擊波碎石術(IVL)」,成功震碎鈣化區域,並順利放置支架。林先生目前持續回診追蹤,術後恢復良好。 記者會現場,案例林先生親自分享心路歷程,感謝主治醫師林俊呈主任仁心仁術,讓他術後隔天就能順利出院,不到三週即能自行步行返診。林先生特別獻花給心臟內科醫療團隊,感謝嘉榮在這段歷程中提供專業醫療與溫暖陪伴,讓他重拾健康新生。當天適逢父親節,院方特別準備象徵「重獲新生」的蛋糕,邀請林先生與醫療團隊一同切蛋糕慶祝。象徵著在醫療守護下,成功走過疾病挑戰、迎向全新人生,現場氣氛溫馨感人。 嘉榮心臟內科主任易宏濤指出,心血管疾病長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其中「血管鈣化嚴重」,是導致心導管手術困難與風險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病患的血管出現中重度鈣化,不僅造成斑塊處理受限,也可能使心臟支架無法順利擴張,進而增加血管受損或併發症風險。過去針對此類重度鈣化個案,若心導管與傳統鑽石旋磨技術無法有效處理,只能轉而選擇開胸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此對高齡者或病況不穩的患者而言,風險與恢復時間皆大幅增加。嘉榮引進IVL技術,輔助支架手術,已成功應用於2位重度鈣化病患,為嘉義地區心血管病患提供更多元的治療選擇。 嘉義榮院心臟內科林俊呈醫師分享,病患血管鈣化嚴重,如果勉強以傳統方式擴張支架,極有可能導致血管損傷或破裂。「血管內衝擊波碎石術」(IVL)技術的引進,讓醫療團隊能在盡量不損傷病患血管彈性的前提下,有效處理鈣化斑塊,特別適合高齡、重症患者。手術成功讓病患在短時間內康復,重拾生活品質,這樣的成果對醫療團隊來說,就是最重要的動力與肯定。 嘉義榮院院長陳正榮表示,此次嘉義地區首例以「血管內衝擊波碎石術(IVL)」輔助支架手術的成功案例,突顯嘉榮團隊在精準治療與微創醫療領域的重要里程碑,更象徵嘉榮持續引領區域心血管醫療的發展方向。陳院長指出,未來嘉榮將持續精進醫療團隊專業,引進先進診療設備,讓患者無需遠赴外地,即可在地獲得安全、高品質的心血管照護,進一步實踐區域醫療標竿醫院的目標,期許成為榮民(眷)及嘉義鄉親安心依靠、信賴首選的健康守護者。守護榮民(眷)及長輩 共築健康銀髮生活
嘉榮舉辦社區「預防衰弱」講座 守護榮民(眷)及長輩 共築健康銀髮生活 114.08.05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社區健康營造中心近日前往嘉義市湖內里社區活動中心,舉辦「預防衰弱」健康講座,邀請榮民(眷)及在地長者參與,現場氣氛熱絡、互動熱情,展現社區長輩對健康促進的高度重視,由家醫部社區營造中心葉護理師姿怡主講,深入說明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對健康的長期影響,透過實用的衛教內容,協助長輩掌握日常飲食管理與生活習慣改善的方法,進一步強化預防慢性病與延緩衰弱的正確認知。 為提升課程參與度,活動特別設計簡單易學的「肌少症運動」教學環節,讓長輩在輕鬆氛圍中學習強化肌力與平衡的動作,進一步認識肌少症的預防方式。課程介紹兩個實用動作:一是「站姿側抬腿」,雙手扶牆或椅背,大腿向側抬起、再慢慢放下,一邊10下、每日3組,可訓練大腿外側肌群、減少膝關節僵硬;二是「坐姿單腳抬腿」,坐在椅前緣、背部打直,單腳往前踢伸直到膝蓋打直、停留5秒後放下,同樣一邊10下、每日3組,有助強化股四頭肌、減輕膝蓋與骨盆壓力。提醒長輩運動應量力而為、循序漸進,避免受傷,才能有效預防肌力流失、延緩衰弱。 嘉榮家醫部部主任陳怡成指出,許多長輩誤以為年紀大了肌肉已無用處,其實恰恰相反,年紀越大越應該重視肌力的鍛鍊與保養。透過規律的阻力訓練與均衡飲食,可有效延緩肌肉流失,有助於預防跌倒、維持身體功能,提升生活品質,現場一位78歲的榮民長輩也熱情參與運動,笑著說:「好久沒這樣動一動了,感謝嘉榮安排這麼好的活動,讓我覺得自己又年輕起來了!」除了促進身體健康,此類健康促進活動也鼓勵長輩們走出家門、參與群體課程,不僅活絡身心,亦有助於增進社區情感交流與凝聚力。 嘉榮院長陳正榮表示,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長期致力於推動社區整合照護與健康促進工作,透過多元的健康課程與外展服務,積極守護在地榮民(眷)及長者的健康福祉。本次講座獲得社區民眾熱烈回響,長輩們紛紛表示課程內容實用、運動生動有趣,期盼未來能持續辦理更多類似活動,共同打造健康、活力的銀髮生活,落實高齡友善與預防醫學的理念。助格林巴利患者6個月重拾行走力與生活自立
灣榮復健菜單以「最適挑戰」為理念 助格林巴利患者6個月重拾行走力與生活自立 114.07.31 阿福(化名)在接種疫苗後,罹患罕見的免疫性神經疾病「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導致四肢末端麻木、肌力喪失。經多家醫院檢查確診,為疫苗誘發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造成多發性神經炎。在急性期治療中,他接受了5次血漿置換術,病情逐漸穩定後,至臺中榮總灣橋分院復健科展開長期復健治療。 灣榮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玫君表示,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急性發炎所導致的周邊神經病變,可能從下肢開始蔓延至全身,引發癱瘓、感覺異常,甚至影響自律神經功能。雖然疾病本身可望完全康復,但病程初期常讓患者陷入無力與焦慮,所以關鍵在於早期復健治療。 林玫君醫師指出,物理治療著重於恢復肌力、關節活動與身體平衡,職能治療則聚焦在重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復健團隊依據「最適挑戰」(Just Right Challenge)理念,為阿福量身打造分級訓練課程,確保各階段訓練在能力範圍內又具有適當挑戰性,促使功能逐步恢復。 林醫師表示,在物理治療方面,團隊運用「經皮電刺激」舒緩神經感覺異常,搭配登山機、腳踏車訓練器、膝伸直訓練器等多元運動設備,增強下肢肌力與動作協調,改善臀中肌穩定性、平衡能力與膝關節控制。進階階段使用懸吊系統結合跑步機進行步態訓練,確保安全的同時,也提升訓練效果。 林醫師補充,職能治療方面則針對阿福雙上肢功能、核心控制與生活功能進行強化。使用桌上型手搖機訓練肩肘活動與手部抓握,還能同時提升心肺耐力。透過上肢推舉器、攀爬架與常見生活用品設計課程,讓訓練更貼近日常。例如插針板能強化指節精細動作,幫助他順利完成如拿藥、挑魚刺、拿錢、翻紙等細部活動。 林玫君醫師表示,經過6個多月的復健,阿福從需完全仰賴輪椅,到現在可獨立站立、行走提物、使用筷子用餐,甚至完成洗澡與穿脫衣物等日常自理動作。他的進步不僅在病歷紀錄中清楚可見,例如「坐到站」的協助程度,從最小協助提升至完全獨立,阿福的心情也隨著身體改善而開朗許多,重拾信心與生活節奏。 臺中榮總灣橋分院復健科林玫君醫師強調,復健是一段與時間、身體與意志對話的旅程,專業團隊的支持是基礎,更關鍵的是患者自身的努力與堅持。臺中榮總灣橋分院結合物理與職能治療團隊,根據每位患者的能力與進展,量身打造適合的復健計畫,陪伴患者邁向重返生活的每一步。中榮灣橋分院7/31醫療服務時段調整資訊
中榮灣橋分院7/31醫療服務時段調整資訊 因應豪大雨影響,嘉義縣政府宣布竹崎鄉114年7月31日(星期四)停班停課,臺中榮總灣橋分院貼心提醒,門診醫療服務時刻配合調整,請就診民眾多加留意相關訊息(如附件)。 為持續提供鄉親醫療服務,灣橋分院31日(星期四)上午開設特別門診、身心醫學科,其餘門診休診;下午門診暫停。復健、體檢、交通接駁車全天暫停服務。美沙冬服藥診自上午9:00時至12:00時。 急診、住院24小時不打烊,持續為有需求的民眾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提醒民眾豪大雨期間,非必要勿外出,注意安全與健康。護眼六招守住清晰視界
嘉榮關懷榮民(眷)及長者視力健康 護眼六招守住清晰視界 114.07.25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持續深耕社區健康推廣,於經國新城長照C據點舉辦「護眼6招,吃對5蔬果」健康講座,由家庭醫學部陳怡成主任主講,吸引眾多長輩熱情參與。陳主任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視力退化不單只是老化的自然現象,更與用眼習慣、營養攝取與慢性病控制息息相關。對高齡者來說,若能及早介入預防保健,可以大幅延緩視力老化速度,避免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眼部疾病,維持清晰視野,提升老年生活品質與行動安全。 在講座中,陳主任特別分享「護眼6招」,協助民眾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守護視力:第一招「每日戶外活動」,建議每天至少有2至3小時自然光照時間,有助於促進眼部多巴胺分泌與眼球健康;第二招「避免長時間接觸螢幕」,尤其提醒2歲以下幼童應完全避免電子產品,2歲以上也不宜超過1小時;第三招「近距離用眼要休息」,每30分鐘使用3C產品或閱讀後,應休息10分鐘放鬆眼肌;第四招「維持良好距離與姿勢」,閱讀時應保持35至40公分距離,避免燈光不足或歪頭斜眼;第五招「天天五蔬果」,補充維生素A、C、E、葉黃素與鋅等營養素;第六招「定期檢查視力」,建議每年定期檢查1至2次,及早發現、處理眼部問題。 在營養攝取方面,陳怡成主任特別介紹「五大護眼營養素」與日常可得的食材。維生素A可保護角膜與夜視能力,建議多攝取胡蘿蔔、菠菜與南瓜等蔬菜;葉黃素有助維持黃斑部健康,可從玉米、紅椒、花椰菜中獲得;維生素C與E、鋅具抗氧化功能,能延緩視神經老化,常見於奇異果、柑橘類與堅果中;鈣質則能穩定神經傳導,可從豆製品與乳品中攝取;維生素B群則可從全穀類、蛋黃與深綠色蔬菜中得到,有助預防視神經退化。陳主任強調,善用蔬菜水果、天然食物中的營養素,搭配正確習慣,就能為眼睛健康打下基礎。 此次講座引發現場長輩熱烈共鳴。83歲的榮眷劉奶奶表示,原來不只是紅蘿蔔,連花椰菜跟奇異果也對眼睛有幫助,這樣我可以幫孫子做點營養又好吃的餐點,讓他少看平板、眼睛也顧得好。張阿姨說,嘉榮的講座真的實用,不只我們老年人需要聽,年輕人也可以受用,學會怎麼從生活中保養視力,期待據點能夠定期舉辦講座,讓我們跟著嘉榮醫師吸收保養新知,健康過生活! 嘉榮家醫部陳怡成主任提醒,許多眼疾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有關,如果血糖長期偏高、血壓不穩,都可能加速視網膜病變或黃斑部退化。因此,除了定期眼科檢查與營養補充外,妥善控制慢性病、維持規律運動與健康作息,也是延緩視力退化、保有生活自主的重要關鍵。嘉義榮院將持續透過醫療專業走入社區,讓每位榮民(眷)及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貼近需求的健康資訊,共同打造安心老化的友善社區。嘉榮打造新世代護理人才培育新模式
結合暑期工讀與臨床進修 嘉榮打造新世代護理人才培育新模式 114.07.22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為強化護理人力的永續發展,於今(2025)年進一步擴大護理人力培育策略,在原有「展翅計畫」基礎上創新推出「護生暑期工讀與志工方案」及「護專教師臨床第二專長訓練計畫」,透過多元且前瞻的培育措施,深化護理學生與教師的臨床接軌經驗,強化職涯認同與實務能力,期盼全方位提升照護品質與人力穩定度。 嘉榮護理部主任張蘭英指出,「護生暑期工讀與志工方案」針對在學護理科系學生設計,提供其暑期期間進入醫療現場參與服務的機會,依據學生志願與院方實際人力需求,安排短期工讀或志工形式參與,工作內容以非執業性項目為主,包括行政文書、衛教資料整理及病患關懷等,讓學生在無壓力的情境中提前熟悉臨床環境,累積實務經驗與人際互動技巧,並有助於釐清職涯方向。此項計畫不僅有助於學用接軌,也讓醫院得以建立潛在護理人力資源庫,提升未來留任率與人才適配度,實現院校雙方共贏。 張蘭英主任強調,為提升教學端與臨床實務的連結,嘉榮同步推動「護專教師臨床第二專長訓練計畫」,邀請護理專科學校教師進入院內臨床單位接受實務訓練。計畫依教師個人專長安排對應的單位與臨床導師,採實地實作與教學互動相結合的方式,強化教師對最新臨床技術與照護流程的掌握。此舉有助於教師在教學中融入第一線實務觀點,不僅提升教學實用性,也深化「教學者即實務者」的專業角色形象,進一步鞏固教育機構與醫院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 延續既有的「展翅計畫」,本院也持續關注新進護理人員的臨床適應與職涯發展,該計畫透過臨床教師一對一輔導、階段性培訓課程與生涯諮詢等支持機制,協助護理新人逐步建立專業信心與臨床能力,進而提高留任意願與整體職場穩定度。 嘉榮院長陳正榮表示,面對台灣人口高齡化、醫療照護需求日益提升,護理人力是支撐醫療體系穩定運作與永續發展的關鍵核心,醫院責無旁貸,必須主動投入護理人才的全階段培育,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將持續以「提前培育、校院合作、在職強化」為策略主軸,透過制度化、系統化的培育機制,並滾動式檢討與優化各項措施,以確保培育內容與臨床需求同步接軌,攜手教育端共同培育具備臨床即戰力的新世代護理人才,為提升全民健康照護品質打下更穩固的基石。56歲男性突發左腹劇痛(大腸憩室炎)
56歲男性突發左腹劇痛(大腸憩室炎) 嘉榮醫呼籲民眾注意飲食與生活習慣 114.07.18 56歲的林先生平時工作忙碌,長期仰賴外食,蔬果攝取不足,最近出現左下腹持續性隱隱作痛,起初以為只是輕微腸胃不適,未多留意,不料近日疼痛突然加劇,並伴隨發燒與噁心,家人見狀趕緊將他送往嘉義榮民醫院就醫,經大腸直腸科醫師江梓維為患者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後續確診為急性大腸憩室炎,立即安排住院治療,期間林先生接受靜脈抗生素注射、禁食與靜脈輸液等,經一週治療後,症狀明顯緩解,隨後接受結腸鏡檢查以排除腫瘤等其他病變,結果顯示無礙,順利出院。 嘉榮大腸直腸科醫師江梓維指出,所謂大腸憩室炎,是指腸道壁因壓力上升,在較薄弱的部位形成小囊狀凸起(即憩室),一旦發炎或感染,即轉變為憩室炎,常見症狀包括左下腹疼痛、發燒、噁心嘔吐、腹脹與排便異常等,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腸穿孔、膿瘍、腸阻塞或腹膜炎等併發症,後果嚴重,江醫師特別提醒,憩室炎與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低纖維飲食、年齡增長、肥胖、久坐、抽菸及部分藥物使用(如非類固醇消炎藥)都是風險因子。 江梓維醫師建議,為預防大腸憩室炎發作或復發,應養成高纖維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與全穀類、規律運動及良好的排便習慣,同時避免菸酒與過度使用非處方消炎藥。若有持續腹痛或不明原因發燒等症狀,應儘速就醫,避免病情惡化。江醫師強調,大腸憩室炎雖然常見,但多數個案在及早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後皆能完全康復,林先生的案例提醒大家,唯有從生活中落實飲食調整與良好習慣,才能真正遠離疾病,守護自身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