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中榮灣橋分院7/31醫療服務時段調整資訊
因應豪大雨影響,嘉義縣政府宣布竹崎鄉114年7月31日(星期四)停班停課,臺中榮總灣橋分院貼心提醒,門診醫療服務時刻配合調整,請就診民眾多加留意相關訊息(如附件)。
為持續提供鄉親醫療服務,灣橋分院31日(星期四)上午開設特別門診、身心醫學科,其餘門診休診;下午門診暫停。復健、體檢、交通接駁車全天暫停服務。美沙冬服藥診自上午9:00時至12:00時。
急診、住院24小時不打烊,持續為有需求的民眾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提醒民眾豪大雨期間,非必要勿外出,注意安全與健康。
更多新聞
護眼六招守住清晰視界
嘉榮關懷榮民(眷)及長者視力健康 護眼六招守住清晰視界 114.07.25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持續深耕社區健康推廣,於經國新城長照C據點舉辦「護眼6招,吃對5蔬果」健康講座,由家庭醫學部陳怡成主任主講,吸引眾多長輩熱情參與。陳主任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視力退化不單只是老化的自然現象,更與用眼習慣、營養攝取與慢性病控制息息相關。對高齡者來說,若能及早介入預防保健,可以大幅延緩視力老化速度,避免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眼部疾病,維持清晰視野,提升老年生活品質與行動安全。 在講座中,陳主任特別分享「護眼6招」,協助民眾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守護視力:第一招「每日戶外活動」,建議每天至少有2至3小時自然光照時間,有助於促進眼部多巴胺分泌與眼球健康;第二招「避免長時間接觸螢幕」,尤其提醒2歲以下幼童應完全避免電子產品,2歲以上也不宜超過1小時;第三招「近距離用眼要休息」,每30分鐘使用3C產品或閱讀後,應休息10分鐘放鬆眼肌;第四招「維持良好距離與姿勢」,閱讀時應保持35至40公分距離,避免燈光不足或歪頭斜眼;第五招「天天五蔬果」,補充維生素A、C、E、葉黃素與鋅等營養素;第六招「定期檢查視力」,建議每年定期檢查1至2次,及早發現、處理眼部問題。 在營養攝取方面,陳怡成主任特別介紹「五大護眼營養素」與日常可得的食材。維生素A可保護角膜與夜視能力,建議多攝取胡蘿蔔、菠菜與南瓜等蔬菜;葉黃素有助維持黃斑部健康,可從玉米、紅椒、花椰菜中獲得;維生素C與E、鋅具抗氧化功能,能延緩視神經老化,常見於奇異果、柑橘類與堅果中;鈣質則能穩定神經傳導,可從豆製品與乳品中攝取;維生素B群則可從全穀類、蛋黃與深綠色蔬菜中得到,有助預防視神經退化。陳主任強調,善用蔬菜水果、天然食物中的營養素,搭配正確習慣,就能為眼睛健康打下基礎。 此次講座引發現場長輩熱烈共鳴。83歲的榮眷劉奶奶表示,原來不只是紅蘿蔔,連花椰菜跟奇異果也對眼睛有幫助,這樣我可以幫孫子做點營養又好吃的餐點,讓他少看平板、眼睛也顧得好。張阿姨說,嘉榮的講座真的實用,不只我們老年人需要聽,年輕人也可以受用,學會怎麼從生活中保養視力,期待據點能夠定期舉辦講座,讓我們跟著嘉榮醫師吸收保養新知,健康過生活! 嘉榮家醫部陳怡成主任提醒,許多眼疾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有關,如果血糖長期偏高、血壓不穩,都可能加速視網膜病變或黃斑部退化。因此,除了定期眼科檢查與營養補充外,妥善控制慢性病、維持規律運動與健康作息,也是延緩視力退化、保有生活自主的重要關鍵。嘉義榮院將持續透過醫療專業走入社區,讓每位榮民(眷)及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貼近需求的健康資訊,共同打造安心老化的友善社區。嘉榮打造新世代護理人才培育新模式
結合暑期工讀與臨床進修 嘉榮打造新世代護理人才培育新模式 114.07.22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為強化護理人力的永續發展,於今(2025)年進一步擴大護理人力培育策略,在原有「展翅計畫」基礎上創新推出「護生暑期工讀與志工方案」及「護專教師臨床第二專長訓練計畫」,透過多元且前瞻的培育措施,深化護理學生與教師的臨床接軌經驗,強化職涯認同與實務能力,期盼全方位提升照護品質與人力穩定度。 嘉榮護理部主任張蘭英指出,「護生暑期工讀與志工方案」針對在學護理科系學生設計,提供其暑期期間進入醫療現場參與服務的機會,依據學生志願與院方實際人力需求,安排短期工讀或志工形式參與,工作內容以非執業性項目為主,包括行政文書、衛教資料整理及病患關懷等,讓學生在無壓力的情境中提前熟悉臨床環境,累積實務經驗與人際互動技巧,並有助於釐清職涯方向。此項計畫不僅有助於學用接軌,也讓醫院得以建立潛在護理人力資源庫,提升未來留任率與人才適配度,實現院校雙方共贏。 張蘭英主任強調,為提升教學端與臨床實務的連結,嘉榮同步推動「護專教師臨床第二專長訓練計畫」,邀請護理專科學校教師進入院內臨床單位接受實務訓練。計畫依教師個人專長安排對應的單位與臨床導師,採實地實作與教學互動相結合的方式,強化教師對最新臨床技術與照護流程的掌握。此舉有助於教師在教學中融入第一線實務觀點,不僅提升教學實用性,也深化「教學者即實務者」的專業角色形象,進一步鞏固教育機構與醫院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 延續既有的「展翅計畫」,本院也持續關注新進護理人員的臨床適應與職涯發展,該計畫透過臨床教師一對一輔導、階段性培訓課程與生涯諮詢等支持機制,協助護理新人逐步建立專業信心與臨床能力,進而提高留任意願與整體職場穩定度。 嘉榮院長陳正榮表示,面對台灣人口高齡化、醫療照護需求日益提升,護理人力是支撐醫療體系穩定運作與永續發展的關鍵核心,醫院責無旁貸,必須主動投入護理人才的全階段培育,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將持續以「提前培育、校院合作、在職強化」為策略主軸,透過制度化、系統化的培育機制,並滾動式檢討與優化各項措施,以確保培育內容與臨床需求同步接軌,攜手教育端共同培育具備臨床即戰力的新世代護理人才,為提升全民健康照護品質打下更穩固的基石。56歲男性突發左腹劇痛(大腸憩室炎)
56歲男性突發左腹劇痛(大腸憩室炎) 嘉榮醫呼籲民眾注意飲食與生活習慣 114.07.18 56歲的林先生平時工作忙碌,長期仰賴外食,蔬果攝取不足,最近出現左下腹持續性隱隱作痛,起初以為只是輕微腸胃不適,未多留意,不料近日疼痛突然加劇,並伴隨發燒與噁心,家人見狀趕緊將他送往嘉義榮民醫院就醫,經大腸直腸科醫師江梓維為患者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後續確診為急性大腸憩室炎,立即安排住院治療,期間林先生接受靜脈抗生素注射、禁食與靜脈輸液等,經一週治療後,症狀明顯緩解,隨後接受結腸鏡檢查以排除腫瘤等其他病變,結果顯示無礙,順利出院。 嘉榮大腸直腸科醫師江梓維指出,所謂大腸憩室炎,是指腸道壁因壓力上升,在較薄弱的部位形成小囊狀凸起(即憩室),一旦發炎或感染,即轉變為憩室炎,常見症狀包括左下腹疼痛、發燒、噁心嘔吐、腹脹與排便異常等,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腸穿孔、膿瘍、腸阻塞或腹膜炎等併發症,後果嚴重,江醫師特別提醒,憩室炎與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低纖維飲食、年齡增長、肥胖、久坐、抽菸及部分藥物使用(如非類固醇消炎藥)都是風險因子。 江梓維醫師建議,為預防大腸憩室炎發作或復發,應養成高纖維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與全穀類、規律運動及良好的排便習慣,同時避免菸酒與過度使用非處方消炎藥。若有持續腹痛或不明原因發燒等症狀,應儘速就醫,避免病情惡化。江醫師強調,大腸憩室炎雖然常見,但多數個案在及早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後皆能完全康復,林先生的案例提醒大家,唯有從生活中落實飲食調整與良好習慣,才能真正遠離疾病,守護自身腸道健康。精神病友重返職場 翻開人生新頁
嘉榮「日光園地」助力復元 精神病友重返職場 翻開人生新頁 114.04.15 40多歲的小萍(化名)曾在超商擔任門市主管,工作能力備受肯定,卻因雙極性情感疾患反覆發作,不得不中斷職涯,陷入長時間病痛與低潮。小萍甚至曾一度懷疑「我還可能回到職場嗎」?在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精神科黃聖雲醫師的診治穩定後,經轉介至院內附設的日間型精神復健機構「日光園地」,展開長達兩年半的復健歷程。透過醫療團隊持續陪伴與支持,小萍逐步提升生活自理、壓力調節與情緒穩定能力,今年成功應徵錄取行政職務,迎來事業第二春,翻開人生新篇章。 嘉榮「日光園地」蘇美燕專管員表示,小萍剛加入日光園地時,面對人群明顯退縮,也難以長時間參與訓練。隨著復健歷程漸入佳境,她逐漸能主動參與活動、穩定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踴躍投入營隊與團體活動,甚至主動承擔要角,展現積極復元的態度。在庇護性工作訓練中,她與科室同仁互動良好,也逐步建立起社交信心與工作成就感。 小萍分享說到,剛開始真的會想很多,很怕自己做不好。但老師們從不放棄我,一直陪著我、鼓勵我,一步一步幫助我復元。現在,我也能去鼓勵新來的學員,分享自己的經驗,覺得這樣很有意義。今年我真的找到工作、開始上班了,真的很開心! 「日光園地」負責人王杏丹表示,日光園地為嘉義少數提供日間型精神復健服務的醫事機構,針對16至60歲、病情穩定且具就業或就學動機的精神障礙者,經精神科轉介與評估後即可收案。訓練內容包括生活自理、社交技巧、情緒與壓力管理等基本能力培養,以及庇護性工作(如代工、清潔等),協助建立作息與工作耐力與成就感。對具備工作潛力的學員,也會透過職能評估與訓練,協助媒合就業資源,依據個人的就業意願及能力評估,銜接競爭性職場或庇護工場,或輔導回校就學、準備身心障礙特考等,協助發展一技之長,達到生活自立的目標。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精神部主任司徒彗真指出,精神疾病不該被視為人生的終點,而是學習重新與自己及社會相處的契機。嘉榮透過日光園地等資源,持續建構醫療與社區融合的支持網絡,提供完整的治療與轉銜機制。只要社會多一分理解與包容,每位病友都有機會復元、重返社會,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民眾若有服務需求,歡迎來電洽詢(05)216-8368 分機7956、7957,由專人提供說明與協助。嘉義榮院護家陪伴長輩、榮民(眷)樂活動起來
享受樂趣不分年齡 嘉義榮院護家陪伴長輩、榮民(眷)樂活動起來 114.07.10 為促進高齡住民的心理健康與身心功能活化,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護理之家於7月9日舉辦「樂活動起來」復能促進活動,由精神部職能治療師與護理之家團隊設計一系列趣味闖關任務,透過動態參與與多感官刺激,引導長輩在互動中提升注意力、手眼協調與情緒表達能力,讓長輩在互動和歡笑中,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與參與感,達到延緩老化與預防失能的目的。 嘉榮護理之家李金霞督導表示,本次活動特別針對住民長輩進行個別能力評估,量身設計包含手部操作、上肢協調與注意力訓練的趣味關卡,融入繽紛道具與視覺刺激,提升長輩參與動機,讓復健目標在遊戲互動中自然達成。參與的長輩們反應熱烈、興致盎然。護理之家93歲的住民榮民鄭爺爺笑著說,本來以為我年紀那麼大了,應該做不來,結果竟然完成了,真的很有趣! 嘉義榮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劉宛昀指出,高齡長者常因活動量減少、社會互動降低,進而出現情緒低落、動作遲緩或認知退化等情況。適度參與復能活動,正是延緩這些變化的有效方式。劉治療師建議,日常生活中可多鼓勵長輩進行肩膀轉動、抬手伸展、擰毛巾、手指操等簡單有趣的動作訓練,或陪伴參與傳球、卡片配對等互動遊戲,這些活動不僅能活化認知,也能提升身體機能。最重要的是,讓長輩感受到,享受生活樂趣也能不分年齡。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院長陳正榮表示,復健不應只是重複性的動作訓練,更重要的是讓長輩在參與中找回對生活的熱情與希望。陳院長進一步指出,護理之家團隊長期致力於打造溫暖、安全、充滿活力的照護環境,未來將持續整合精神醫療與長照資源,推動更多富有創意與療癒力的活動,讓長輩在長照旅程中持續擁有自主、尊嚴與幸福的生活體驗,落實榮民(眷)及長者們「高齡友善」的照護願景。76歲男性誤以為小感冒確診COVID-19 嘉榮家醫即時診治助康復
76歲男性誤以為小感冒確診COVID-19 嘉榮家醫即時診治助康復 一名76歲陳先生日前因出現發燒、喉嚨痛與咳嗽等症狀,前往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家庭醫學科就診,起初陳先生以為只是輕微感冒,原打算僅拿藥返家休息,經家醫科醫師洪恩琪問診後,懷疑可能感染COVID-19,隨即安排醫用快篩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確診,隨即開立抗病毒藥物治療,經一週完整療程,陳先生症狀明顯改善,復原良好,於回診追蹤未再出現不適,成功康復。 嘉榮家醫科洪恩琪醫師指出,陳先生雖未出現喘促、胸悶等重症表現,但因年齡屬於新冠高風險族群,因此決定為患者進行新冠篩檢,結果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根據疾病管制署最新政策,為提升對高風險族群的保護力,包括65歲以上長者、55至64歲原住民及具免疫低下病史者,第二劑JN.1疫苗接種間隔已由180天縮短為60天,並自今年6月11日起正式實施。洪醫師呼籲符合條件的民眾應儘快完成接種,以降低重症與併發症的風險。 洪醫師強調,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常態化階段,建議民眾持續落實自我保護措施,如自主配戴口罩、勤洗手、避免進入密閉或人潮擁擠場所,特別是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應更加警覺。此外,如出現喘促、呼吸困難、意識模糊、嘴唇或皮膚發紫、胸痛、食慾不振、尿量減少、低血壓或在未發燒情況下心跳持續高於每分鐘100下等重症警訊,應立即就醫,目前新冠病毒對男女感染機率無明顯差異,但高齡男性的重症率略高於女性,仍須特別留意與防範。 洪恩琪醫師提醒民眾,因應暑假旅遊旺季將至,病毒傳播風險增加,因疫苗接種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抗體,提醒有規劃旅遊且尚未接種之民眾,請儘快接種JN.1疫苗,及早獲得保護力,落實防疫、適時接種疫苗,仍是守護自身與家人健康最有效的方式喔!嘉義榮院攜手新營醫院跨院醫療合作
嘉義榮院攜手新營醫院跨院醫療合作 共同打造南臺灣高品質醫療照護網 114.07.04 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與中榮嘉義分院自7月開始啟動醫療合作,雙方正式展開多面向醫療合作交流,強化醫療資源整合與提升醫療品質,共同建立雲嘉南優質醫療照護綱。未來將以二醫院醫療特色「強強聯手」跨院合作模式,打造南臺灣優質醫療照護網,嘉惠雲嘉南民眾及榮民(眷),讓民眾在嘉榮及新營醫院二家醫院,均可獲即時、全面、一條龍的優質醫療照護。 本次合作雙方聚焦於多項醫療,包括骨外科與心臟內科合作,共享醫療資源,並建立心導管轉介的合作模式,以提升相關病患的治療效率與品質,及血液透析廔管病人轉介與照護機制,確保血液透析廔管病人能獲得連續,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此外亦針對腦中風、顱內出血、突發性耳聾及癌症化療電療後傷口等病症,交流高壓氧治療的經驗、探討中醫整合照護模式,以及急性後期病房(亞急性照護)的運作經驗,與照護轉銜機制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期盼建立更緊密的跨院合作網絡,共同為偏鄉及雲嘉南地區民眾,提供更即時、全方位優質的醫療服務。 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莊毓民院長指出,期盼透過此次合作,兩院建立更緊密的跨院合作網絡,深化合作機制,建立轉診與雙向交流流程,並促進人才交流。未來將依醫療實際需求,逐步推進合作項目,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創造民眾健康願景。這些合作措施將有助於提升區域醫療資源的整合與運用,改善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並因應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及照護挑戰。 中榮嘉義分院院長陳正榮表示,中榮嘉義分院及新營醫院均為公立醫院,為落實及提供民眾更好、更優醫療服務的公醫使命,非常高興與新營醫院啟動各項醫療合作、醫療資源共享、共好,並提升病患醫療品質、優化醫療照護服務,進而為榮民(眷)及民眾鄉親打造更加完善、更高品質的醫療照護網,並持續推動分級醫療與資源共享,實踐公立醫院使命,守護榮民與民眾健康,為雲嘉南地區創造更即時、全面的優質醫療服務。心臟手術「術後照護」是康復關鍵
心臟手術「術後照護」是康復關鍵 嘉榮助心臟繞道患者穩健復原重拾健康 114.07.02 70歲的王奶奶某次出遊返家後,出現胸悶與活動易喘的症狀,經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後確診為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心臟外科林伯翰醫師評估後,安排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術後順利康復出院。返家初期,王奶奶出現胸口傷口搔癢、局部麻木及睡眠品質下降等困擾,讓她擔心是否術後出現異常,甚至一度不敢翻身或外出活動。透過門診追蹤,經主治醫師林伯翰確認為正常的神經修復現象,並協助她學習觀察傷口變化、使用支撐衣物與一些日常保護技巧。王女士依照醫囑照護傷口、規律服藥及作息運動,現已能自在散步,並參加社區活動,恢復情況良好。 嘉榮心臟心臟外科林伯翰醫師指出,心臟手術只是治療的開始,真正影響預後的關鍵,在於術後能否持續配合醫療照護與建立正確觀念。術後常見的傷口搔癢與麻木,多為神經修復過程中的正常反應,通常會隨時間緩解。但若出現傷口紅腫、突起或小膿泡,則可能與體內縫線未完全吸收有關,應盡速返院處理,切勿拖延或自行處置,以免感染擴大。 林伯翰醫師補充,術後的飲食調整也很重要,初期應以高營養食物為主,幫助體力恢復;後續則應轉為低脂、低膽固醇、富含纖維的飲食型態,避免食用豬油、內臟、蛋黃與魚卵等高膽固醇食物。除非有特殊醫囑,鹽分攝取可維持正常,但應減少酒精、濃茶與咖啡等刺激性飲品,以降低心血管負擔。 在活動方面,林醫師建議採取漸進式復健,避免提重物、彎腰使力或劇烈運動,尤其胸骨未完全癒合期間更需謹慎。可從散步、伸展等低強度運動開始,逐步訓練體能與胸部肌群。洗澡則建議於拆線後3至4天,確認傷口無滲液或感染再淋浴。林醫師特別強調,「戒菸」對術後心臟病人來說非常重 要,因吸菸會造成血壓上升與血管收縮,不僅延緩恢復,更大幅增加再次發病風險。至於性生活的恢復,若患者能無不適地快步行走或爬樓梯,通常代表體能已回復,可視自身狀況逐步恢復。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林伯翰醫師強調,心臟手術的成功並不僅止於手術順利完成,更有賴術後嚴謹的醫療照護與病患的積極配合。林醫師說到,醫生與病人更需要專業的合作,才能讓醫療效果最大化,呼籲心臟病友,在術後持續建立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配合醫囑持續服藥、傷口照護、復健,也要定期回診追蹤,讓醫師能掌握恢復進度、排除潛在風險,降低感染或復發的風險,盡快找回健康,恢復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