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橋榮院社區開講「防跌攻略」為長輩生活安全加分 114.09.09
為守護社區長輩健康,臺中榮總灣橋分院在嘉義縣緞繻社區舉辦「平衡肌力動起來,不穩跌倒說掰掰」健康講座,由復健科物理治療師張家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居民認識跌倒的雙重原因,包括外在環境的危險因子,如光線不足、地面濕滑或雜物阻礙,以及內在身體狀況的挑戰,例如肌力不足、姿勢控制不佳或多重用藥等情況,提醒長輩日常鍛鍊肌力、認知與平衡,加上環境布置的預防措施,跌倒並非不可避免。
灣橋分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張家昌表示,根據國健署調查,65 歲以上的長者,每6位就有1位在1年內曾經跌倒,而每12位就有一位因此送醫。研究顯示,若長者曾經跌倒1次,再次跌倒的風險會增加1倍;如果合併肌少症,跌倒後住院甚至失能的風險也會顯著提高,因此希望社區長輩可以多多鍛鍊肌力與認知,守護生活品質與健康。
張家昌治療師在講座中帶領社區長輩進行平衡與肌力訓練,例如雙手交叉放在胸前進行30秒椅子坐立測試,用以檢測下肢耐力,正常值約在11到18次之間。另外,藉由腳尖與腳跟交替行走,將一隻腳的腳跟移到另一隻腳的腳尖前面,向前直走約20步,來訓練動態平衡感,能夠提升身體協調性及穩定度。
灣橋榮院張家昌職能治療師在活動中,也教社區長輩幾招好玩又實用的認知小遊戲,在家可以多完多訓練。例如「月份手指操」,用大拇指代表大月、小指代表小月依序比劃月份;進階版本則可選擇日期或電話號碼的單號、雙號來練習,增加挑戰性。還有「文字接龍操」,長輩在微微下蹲或單腳側點時,一邊與他人接出2至4字的詞語,使腦力與肢體同時運作。這些看似簡單的小動作,實際上能有效刺激腦部,使腦力與肌力同步鍛鍊,提升手眼和肌肉的協調力,提升日常生活安全性。
除了運動外,灣榮張家昌職能治療師提醒,「居家動線」與「環境改善」同樣非常重要。家中應保持燈光充足,走道避免堆放雜物,浴室與樓梯加裝止滑墊與穩固扶手,並穿著止滑室內鞋。夜間若需起身上廁所,建議配置感應式小夜燈,必要時搭配手杖或助行器,減少因光線不足或支撐不穩而發生意外。在浴室洗澡時,以及廚房、陽台等容易濕滑的地面,也要特別注意保持乾燥。常用生活用品最好放在伸手可及的高度,避免彎腰或攀高造成危險。此外,走路時也要注意步伐,留意桌腳、椅腳等家具,降低絆倒的風險。透過這些居家布置與生活習慣的調整,長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安全、自在,降低跌倒意外的發生。
更多新聞
嘉榮攜手白河榮家 守護榮民(眷)長者心靈
嘉榮攜手白河榮家 守護榮民(眷)長者心靈推廣「一問二應三轉介」 讓榮家長輩學習守護生命技巧 114.09.05 為持續落實對榮民(眷)長者的關懷,輔導會特別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守護長者在高齡化社會中的身心安適。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也積極響應,近日由精神部主任司徒彗真率隊前往白河榮家,舉辦「自殺防治與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活動中,司徒主任除講解自殺防治的觀念與方法外,並透過提問、情境演練等互動方式,帶領住民分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緒困擾與因應之道。現場氣氛溫馨熱絡,榮民(眷)長者們紛紛表示,透過課程更加理解「關心自己、關懷他人」的重要性,也學會以簡單步驟守護生命、支持同伴,感受到社會持續的陪伴與溫暖。 嘉榮精神部主任司徒彗真指出,榮民長者一生為國家與社會付出,值得社會持續關懷,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長者心理健康議題日益重要。長者自殺成因多元,包括慢性病痛、孤獨感與社會支持不足等,若未及早關懷與介入,往往容易引發情緒困擾,增加自殺風險,本次課程透過互動方式,帶領住民學習自殺防治基本概念、澄清常見迷思,並強調及早發現與支持的重要性,讓長者獲得實用的心理健康知識。 司徒彗真主任進一步強調,為提升社區自殺防治守護力,課程中特別推廣「一問、二應、三轉介」守門人技巧,讓民眾及長者了解人人都能成為守護生命的力量。「一問」即主動關懷與察覺,勇於開口詢問,打破沉默與隔閡;「二應」代表傾聽與同理,避免批評,給予支持與陪伴;「三轉介」則是協助有需要的人連結專業醫療與心理資源,確保幫助不中斷。透過簡單的三步驟,能有效提升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成為防治長者自殺的關鍵。 嘉榮院長陳正榮表示,榮民長者曾是國家堅實的後盾,如今他們值得社會以同樣的關懷回應。嘉榮秉持「照顧榮民(眷)、促進社區民眾健康、落實國家衛生政策」的精神,持續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與自殺防治工作,讓榮民長者在安養之餘,也能感受到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嘉榮將持續結合輔導會、榮家及各界資源,共同築起守護生命的防護網,讓曾守護國家的榮民前輩們,獲得良好的照顧。園藝治療 助病友開出希望之芽
嘉榮精神日間病房園藝治療 助病友開出希望之芽 114.09.03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精神日間病房為病友打造專屬的園藝治療空間,充分利用院區空地,帶領病友栽種香蕉、柚子、青花菜、地瓜葉等作物。透過澆水、施肥、照護植物到收成,病友們逐步重建自我效能感,在園藝過程中找回生活秩序。這些豐碩成果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病友在復原之路上開出的希望之芽。 嘉榮精神部病房護理長石玉玲表示,園藝治療是一種溫柔而有力的輔助療法,透過親手種植與記錄植物成長,不僅能幫助病友培養專注力、執行力與規律作息,更能促進心理調適與人際互動。在照顧植物的同時,也學會照顧自己。 石玉玲護理長說到,有病友運用務農經驗,將咖啡渣等有機肥料混入土壤,成功改善原本貧瘠的土地,讓作物長得枝繁葉茂,甚至一度收成豐盛到有商家上門收購地瓜葉,帶來滿滿成就感。這些豐收成果也常被帶進烹飪課中,化作一道道佳餚,病友們共同享用,從播種到餐桌,體驗付出、收成與分享。 精神部主任司徒彗真醫師指出,園藝治療不僅能安定病友情緒,也有助於減緩藥物可能帶來的不適,同時促進肢體活動與手眼協調。嘉榮精神日間病房除了藥物治療外,更在週一至週五白天規劃多元課程,將醫療與生活照護緊密結合,包括職能訓練、團體治療、娛樂治療、園藝治療及社會化課程,讓病友在支持性的環境中依照自身特質逐步建立規律生活,並在日常中培養人際互動與自我照顧能力,逐步邁向康復與回歸社會的目標。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院長陳正榮表示,園藝治療的價值不僅在於栽種植物,更在於過程中為病友播下信心與希望。每一株萌發的新芽,都象徵著復原的契機,期望病友透過園藝活動,逐步重建自我效能與生活節奏。陳院長也呼籲社會大眾,給予精神病友更多理解與支持,共同營造友善包容的環境。如有需求或需轉介至嘉榮精神日間病房,歡迎撥打專線 05-2359630 轉 6102 洽詢。嘉義榮院辦理「毒化災暨大量傷患聯合應變演練」
防災先行 備而不懼嘉義榮院辦理「毒化災暨大量傷患聯合應變演練」114.08.29 面對日益複雜的災難風險環境,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急診室本於「防災先行、備而不懼」之理念,於近日全力配合南區緊急應變中心,參與辦理「毒化災暨大量傷患聯合應變演練」,嘉榮依據醫院事件應變及指揮系統(HICS)迅速編組,以模擬情境執行處置,急診室人員採抗化災防護裝備及程序,進行病人評估、毒化物污染除污作業,參演人員動作熟練,有條不紊,實地應變演習圓滿完成。 本次演習指揮官嘉榮副院長蔡政翰說明,醫院緊急應變計畫有常見的大量傷患、火災事件緊急應變、大規模感染及新興傳染病疫情緊急應變、資通安全緊急應變、輻射曝露污染傷害事件緊急應變等等,醫院因應不同的緊急事件的可能發生,訂有不同緊急應變計畫,並定期演練,以利有效處置緊急事件。 嘉榮副院長蔡政翰指出,本次演練狀況為一輛載有毒化學品的車輛於交通樞紐發生事故,化學物質洩漏並造成三名民眾受傷,經南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REMOC)確認後,立即啟動緊急醫療災難應變機制,指派救護車送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急診救治,嘉榮藉此情境模擬,進行區域封鎖、除污及初步檢傷,由急診醫療團隊與管制人員、環安人員等多部門協作,快速完成接傷、分類、除污、急救處置與通報,整體流程環環相扣、應變流暢。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院長陳正榮表示,本次緊急應變演練,在兼顧防疫及演練確實的原則下,由急診醫學科和護理部統籌規劃,急診室同仁及院內應變及指揮系統編組共同參演,期望藉由每次的實境模擬演練,強化同仁對毒化災緊急應變的認知,讓第一線醫療人員更加熟悉毒化災的處置流程及除污技術,提升毒化災緊急救護能力,讓中榮嘉義分院成為南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網絡中,值得民眾信賴的毒化災責任醫院。嘉榮中醫教您預防慢性熱傷害
炎夏頻繁進出冷氣房虛累累?嘉榮中醫教您預防慢性熱傷害 114.08.25 42歲的上班族李小姐,長期在烈日通勤與冷氣房辦公的環境下,加上近日全台氣溫屢屢飆破35度,下午習慣來一杯冰涼手搖飲,結果近來逐漸出現頭痛、肩頸緊繃、全身沉重與手指無力等症狀,甚至某次下班途中突然天旋地轉,不得不緊急停車休息。 李小姐至中榮嘉義分院傳統醫學科看診,唐佑任醫師診斷李小姐的症狀源於「慢性熱傷害」,因為長期熱冷交替,導致體內能量失衡。醫師透過針灸與中藥調理,協助改善血液循環,並提醒要調整作息、避免過度依賴冰飲。治療幾週後,李小姐頭痛僵硬跟身體的倦怠感明顯改善,工作效率與睡眠品質也逐漸恢復。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傳統醫學科唐佑任醫師提醒,慢性熱傷害其實很常見。現代人喜歡喝冰飲或吃冰水果消暑,雖然口感冰涼,但核心體溫並未真正下降,反而因血管收縮、腸胃蠕動減慢,使體內熱氣不易排出,甚至造成消化不良。唐醫師指出,台灣夏季高溫又高濕,人體排熱主要依靠汗液蒸發,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裡,毛孔收縮、汗液難以蒸散,熱氣被「鎖」在體內;加上室內外溫差大,頻繁進出冷氣房時,身體反覆調節溫度,更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出現肩頸僵硬、頭暈、疲倦等症狀。 唐醫師說明,預防暑熱可從生活方式著手,平日多飲用25度以上的常溫水來補充水分,幫助身體自然調節體溫,避免長期依賴冰飲,造成血管收縮、腸胃蠕動減慢。此外,搭配規律運動與作息調整,讓身體維持平衡,能夠大幅降低慢性熱傷害風險。 唐醫師補充,平時也可透過刮痧促進身體散熱,注意刮痧時要使用平滑器具,選擇背部或肩部等大面積區域,順同一方向輕刮,並搭配食用油或紫雲膏等潤滑劑,減少皮膚拉扯。至於脖子部位則建議避免刮痧,可用大拇指按摩舒緩,達到放鬆與促進循環的效果。刮痧建議在白天、通風良好的環境進行,避免夜晚或冷氣房內操作,因為此時身體剛打開經絡、熱氣開始散發,若在冷氣環境下,容易將寒氣鎖在體內,影響熱氣排出。 嘉榮傳統醫學科唐佑任醫師提醒,夏日炎熱,戶外活動應控制在1小時以內,並做好防曬與水分補充;長時間戶外工作者需循序漸進建立熱適應性。頻繁進出冷氣房者,下午可能出現倦怠、頭暈或肩頸僵硬,應避免風扇直吹脖子,保持通風,並以常溫水、適度刮痧及規律作息對抗暑熱。若出現頭暈、胸悶、心悸或持續疲倦,應及早就醫,透過中醫診斷與調理恢復身體平衡鼻噴式流感疫苗新選擇
鼻噴式流感疫苗新選擇 嘉榮家醫科解說施打建議護兒童及青少年健康 114.08.22 每逢秋冬流感來襲,許多家長最頭痛的,往往不是排隊打疫苗,而是孩子對打針的哭鬧與恐懼,不少青少年也因懼怕注射而遲遲未接種。如今,這樣的困擾終於有了新解方,2025年由食藥署公告全新「鼻噴式流感疫苗」已取得食藥署核准藥證,預計最快10月正式啟動接種,讓害怕打針的青少年及孩童,都能安心選擇無針的新防疫方式。 嘉榮家醫部主任陳怡成指出,鼻噴式流感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透過鼻腔噴霧方式給藥,可在鼻黏膜形成局部免疫反應,猶如第一道防線,於病毒入侵初期即發揮保護效果,不同於傳統注射方式,鼻噴式疫苗的接種僅需於左右鼻孔各噴一次,操作簡單、溫和便利,大幅降低孩童及害怕打針民眾的抗拒感。 陳主任表示,鼻噴式流感疫苗可預防涵蓋之A型及B型流感病毒感染,該疫苗在歐美等國已廣泛使用多年,在國外接種年齡為2至49歲;在台灣則核准施打年齡為2至17歲(不包括18歲以上人士),對於害怕注射的孩童與青少年族群特別適合,有助提升接種意願與涵蓋率,然而陳主任提醒,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施打,若是5歲以下有氣喘或呼吸喘鳴病史的孩童,正在接受阿斯匹靈或其他水楊酸藥物治療的患者,以及免疫功能缺陷者(如白血病、HIV感染、細胞免疫異常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療法者),還有對蛋白質成分嚴重過敏的族群,皆應避免接種,並諮詢專業醫師評估最合適的防護方式。 陳怡成主任也呼籲民眾,無論選擇傳統針劑或鼻噴方式,最重要的是依照個人健康狀況並諮詢專業醫師,及早完成接種,以降低感染風險,不論形式如何,疫苗的目的都是守護自己與家人,讓即將到來的秋冬多一分安心與保障。嘉義榮院帶領社區榮民(眷)長輩 透過藝術找回童心
不設限的美嘉義榮院帶領社區榮民(眷)長輩透過藝術找回童心 114.08.18 為了讓長者能從日常生活中接觸藝術、提升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結合忠和長照C據點,辦理「藝術開窗:向大師致敬」系列課程。課程共3場次,分別以梵谷、畢卡索與米羅三位大師為創作靈感,由藝術講師林嘉鈴帶領社區榮民榮及長者們以賞析與手作,喚醒內在創造力,達到活化心靈與預防退化的目標。社區長輩拿著自己創作的成果開心合照,非常有成就感。 嘉榮忠和社區長照C據點負責人洪于婷表示,在課程中,長輩們分別體驗了梵谷《向日葵》的立體黏土塑形、畢卡索抽象拼貼與米羅符號風格的抽象創作。林老師鼓勵大家「不必追求完美」,試著從不完美中感受作品的生命力。創作時,長輩們就好像回到童年,盡情揮灑想像力,並帶著開放心態欣賞彼此的作品,經常會被意外的創意逗得哈哈大笑,現場氣氛溫馨熱絡。透過創作,老年長者不再只是被照顧的對象,而是能主動表達與參與的創作者,也期望在創作的過程中幫助長輩建立自信與成就感。 嘉榮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怡成指出,藝術創作對延緩老化有相當的幫助,不僅能刺激大腦認知功能、降低失智風險,還能幫助穩定情緒、減緩焦慮,讓長者在專注創作的同時,讓情緒有管道釋放,還能活化大腦及手部動作,建立新的興趣和人際參與,減少孤立與無力感,協助長輩們重新體會到自身的能力和價值,是推動活躍老化、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院長陳正榮表示,面對高齡社會的來臨,嘉榮持續深耕社區據點服務,透過藝術、運動、衛教等多元活動,讓榮民(眷)及社區長輩在熟悉的環境中持續學習、自我實現,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成就感與歸屬感。同時,嘉榮也將持續結合醫療專業,提供健康諮詢、血壓量測等服務,打造友善且貼近長者需求的社區長照據點,陪伴榮民(眷)及長輩健康、快樂地邁向樂活人生。愛與希望列車啟程
台灣高鐵公益贈票 愛與希望列車啟程助嘉榮心康復者圓夢迎健康 114.08.15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今(15)日上午在大廳舉辦「高鐵愛心傳溫情,伴康復之友向前行」捐贈儀式。台灣高鐵此次捐贈30張車票,讓嘉榮附設住宿型精神復健機構「清心雅築康復之家」的25位心康復者住民與工作人員,透過高鐵公益贈票,從嘉義到臺北展開一日心康復之旅,協助心康復者融入社區及社會。捐贈儀式由台灣高鐵嘉義站站長朱立中出席贈票,由嘉榮副院長蔡政翰代表受贈,並回贈高鐵感謝狀,捐贈活動溫馨感人。 嘉榮心康復者為感謝台灣高鐵,在捐贈活動中特別帶來自創的表演「夏日初體驗」,用音樂與舞蹈訴說他們重拾自信健康的故事,及到台北健康之旅的喜悅外,更表達對高鐵的謝意。對於心康復者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段旅程,更是心康復者融入社區及社會的生活學習的開端。 嘉榮副院長蔡政翰說到,非常感謝台灣高鐵的公益善行,協助這些心康復者邁向健康美好的未來。蔡副院長指出,此次高鐵公益行動是一場心與心之間真誠的連結與深刻的鼓舞,感謝台灣高鐵以實際行動傳遞溫暖,讓心康復者感受到被看見、被肯定的力量,也傳遞出心康復者有能力、有價值的正向形象,未來也期待更多企業與資源投入,共同建構多元共融、友善包容的社會。 台灣高鐵嘉義站站長朱立中說到,台灣高鐵長期投入公益活動,今日高鐵攜手嘉義榮院,以具體行動協助心康復者融入社區及社會。台灣高鐵秉持提供旅客安全、快速的運輸服務外,期待「成為引領進步、創造美好的生活平台」的願景。站長朱立中致詞時表示,高鐵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傳遞希望與愛的平台,今日期盼透過贈票公益行動,鼓勵心康復者勇敢走出熟悉環境、探索更多生活的可能,這不僅是一次搭乘體驗,更象徵著「社會的靠近」,高鐵期盼每一趟列車,都載著更多人前往希望與夢想的目的地。 清心雅築康復之家負責人施怡伶分享,這場出遊不只讓住民暫時離開熟悉的環境,更打開他們封閉已久的心門。這次共有25位心康者參與,活動預計8月19日出發,其中18位心康復者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搭乘高鐵,參加活動的心康復者小玲開心的說到:「沒想過自己也能坐上高鐵,像一般人一樣旅行。謝謝高鐵幫我們圓夢,讓我們相信自己可以被接納,也值得被愛。」;而參加的華華(化名)興奮地說:「生病後已經20多年沒離開嘉義,這次搭高鐵真的像做夢,彷彿又找回那個自由自在的自己,謝謝高鐵。」 嘉榮精神部主任司徒彗真補充說明,這次旅行對他們而言,不只是放鬆,更是一種「社會接住他們」的具體體驗,感謝許許多多的公益團體及企業。司徒主任表示「清心雅築」自民國100年設立以來,致力於協助精神障礙者重建自信與生活技能,透過多元復健計畫與社區融合,已有多位住民透過醫療團隊的協助與復健,及嘉義高鐵等這樣的優質企業的支持,加上心康者自身、家屬的努力,使得心康復者迎向健康,可以回到社區及社會,目前已有心康復者在就業服務站、醫院、食品工廠等穩定就業。 嘉榮院長陳正榮表示,這次活動讓心康復者感受到「被看見」的感動與力量,這不只是一張車票,而是一份社會的鼓勵與接納,期盼有更多資源與企業加入,為弱勢族群點亮生活的出口,讓「共融社會」成為我們共同實現的方向。嘉義首例震波碎石! 救治三度心梗患者迎重生
嘉義首例震波碎石! 打通頑固鈣化血管輔助支架手術救治三度心梗患者迎重生 114.08.08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於8日上午召開嘉義地區首例「血管內衝擊波碎石術」(Shockwave 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簡稱IVL)輔助支架手術,助三度心肌梗塞患者獲重生」記者會。為因冠狀動脈嚴重鈣化,連傳統「鑽石旋磨」技術無法處理的患者,帶來全新治療契機與選擇。院長陳正榮指出,「血管內衝擊波碎石術」這項新技術的臨床應用與引進,是嘉榮在心血管精準醫療領域的重大里程碑,也是嘉榮在處理高難度血管鈣化個案上邁出重要的一步,更是雲嘉南地區民眾的重要「護心」新選擇,可謂一大福音。 此次案例76歲林先生,曾3度罹患心肌梗塞,病況反覆。經嘉榮心導管特別門診主治醫師林俊呈主任檢查後,發現其冠狀動脈出現嚴重鈣化,傳統「鑽石旋磨」技術也無法順利處理。經完整評估後,醫師團隊採用嘉義榮院今年新導入的「血管內衝擊波碎石術(IVL)」,成功震碎鈣化區域,並順利放置支架。林先生目前持續回診追蹤,術後恢復良好。 記者會現場,案例林先生親自分享心路歷程,感謝主治醫師林俊呈主任仁心仁術,讓他術後隔天就能順利出院,不到三週即能自行步行返診。林先生特別獻花給心臟內科醫療團隊,感謝嘉榮在這段歷程中提供專業醫療與溫暖陪伴,讓他重拾健康新生。當天適逢父親節,院方特別準備象徵「重獲新生」的蛋糕,邀請林先生與醫療團隊一同切蛋糕慶祝。象徵著在醫療守護下,成功走過疾病挑戰、迎向全新人生,現場氣氛溫馨感人。 嘉榮心臟內科主任易宏濤指出,心血管疾病長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其中「血管鈣化嚴重」,是導致心導管手術困難與風險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病患的血管出現中重度鈣化,不僅造成斑塊處理受限,也可能使心臟支架無法順利擴張,進而增加血管受損或併發症風險。過去針對此類重度鈣化個案,若心導管與傳統鑽石旋磨技術無法有效處理,只能轉而選擇開胸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此對高齡者或病況不穩的患者而言,風險與恢復時間皆大幅增加。嘉榮引進IVL技術,輔助支架手術,已成功應用於2位重度鈣化病患,為嘉義地區心血管病患提供更多元的治療選擇。 嘉義榮院心臟內科林俊呈醫師分享,病患血管鈣化嚴重,如果勉強以傳統方式擴張支架,極有可能導致血管損傷或破裂。「血管內衝擊波碎石術」(IVL)技術的引進,讓醫療團隊能在盡量不損傷病患血管彈性的前提下,有效處理鈣化斑塊,特別適合高齡、重症患者。手術成功讓病患在短時間內康復,重拾生活品質,這樣的成果對醫療團隊來說,就是最重要的動力與肯定。 嘉義榮院院長陳正榮表示,此次嘉義地區首例以「血管內衝擊波碎石術(IVL)」輔助支架手術的成功案例,突顯嘉榮團隊在精準治療與微創醫療領域的重要里程碑,更象徵嘉榮持續引領區域心血管醫療的發展方向。陳院長指出,未來嘉榮將持續精進醫療團隊專業,引進先進診療設備,讓患者無需遠赴外地,即可在地獲得安全、高品質的心血管照護,進一步實踐區域醫療標竿醫院的目標,期許成為榮民(眷)及嘉義鄉親安心依靠、信賴首選的健康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