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橋榮院社區開講「防跌攻略」 點擊圖片放大
新聞名稱:

灣橋榮院社區開講「防跌攻略」

詳細介紹:

灣橋榮院社區開講「防跌攻略」為長輩生活安全加分  114.09.09

 

為守護社區長輩健康,臺中榮總灣橋分院在嘉義縣緞繻社區舉辦「平衡肌力動起來,不穩跌倒說掰掰」健康講座,由復健科物理治療師張家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居民認識跌倒的雙重原因,包括外在環境的危險因子,如光線不足、地面濕滑或雜物阻礙,以及內在身體狀況的挑戰,例如肌力不足、姿勢控制不佳或多重用藥等情況,提醒長輩日常鍛鍊肌力、認知與平衡,加上環境布置的預防措施,跌倒並非不可避免。

灣橋分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張家昌表示,根據國健署調查,65 歲以上的長者,每6位就有1位在1年內曾經跌倒,而每12位就有一位因此送醫。研究顯示,若長者曾經跌倒1次,再次跌倒的風險會增加1倍;如果合併肌少症,跌倒後住院甚至失能的風險也會顯著提高,因此希望社區長輩可以多多鍛鍊肌力與認知,守護生活品質與健康。

張家昌治療師在講座中帶領社區長輩進行平衡與肌力訓練,例如雙手交叉放在胸前進行30秒椅子坐立測試,用以檢測下肢耐力,正常值約在11到18次之間。另外,藉由腳尖與腳跟交替行走,將一隻腳的腳跟移到另一隻腳的腳尖前面,向前直走約20步,來訓練動態平衡感,能夠提升身體協調性及穩定度。

灣橋榮院張家昌職能治療師在活動中,也教社區長輩幾招好玩又實用的認知小遊戲,在家可以多完多訓練。例如「月份手指操」,用大拇指代表大月、小指代表小月依序比劃月份;進階版本則可選擇日期或電話號碼的單號、雙號來練習,增加挑戰性。還有「文字接龍操」,長輩在微微下蹲或單腳側點時,一邊與他人接出2至4字的詞語,使腦力與肢體同時運作。這些看似簡單的小動作,實際上能有效刺激腦部,使腦力與肌力同步鍛鍊,提升手眼和肌肉的協調力,提升日常生活安全性。

 

除了運動外,灣榮張家昌職能治療師提醒,「居家動線」與「環境改善」同樣非常重要。家中應保持燈光充足,走道避免堆放雜物,浴室與樓梯加裝止滑墊與穩固扶手,並穿著止滑室內鞋。夜間若需起身上廁所,建議配置感應式小夜燈,必要時搭配手杖或助行器,減少因光線不足或支撐不穩而發生意外。在浴室洗澡時,以及廚房、陽台等容易濕滑的地面,也要特別注意保持乾燥。常用生活用品最好放在伸手可及的高度,避免彎腰或攀高造成危險。此外,走路時也要注意步伐,留意桌腳、椅腳等家具,降低絆倒的風險。透過這些居家布置與生活習慣的調整,長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安全、自在,降低跌倒意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