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成學拳心得分享 點擊圖片放大
新聞名稱:

徐維成學拳心得分享

詳細介紹:

學太極拳心得分享    徐維成(亞東醫院不分科住院醫師) 114.01.05

S__48963586_0.jpg

我接觸到太極拳與推手,是無心插柳在三年前剛剛來到中國醫內家拳社。畢業後,回到台北工作,因緣際會之下繼續跟老師學習太極拳。在老師的鄭子太極拳裡面都找到了相對應的引子。老師指導的基本功法,也打開了我們對身體的認識,知道該怎麼樣鍛鍊並好好使用我們的身體。

 

學習太極拳至今快要四年,太極拳易學難精,學的就是最基本的行立坐臥,透過不斷不斷的重複,來強筋健骨,但太極拳同時也寓意深遠,需要配合呼吸,感受全身重心的轉移。練了這一陣子大概三四年的時間,自覺雙腳更加扎實有力氣,其中鄭子太極的獨門功法撞牆功,更幫助我能夠在激烈運動之後,迅速調整呼吸,這調節速度之快,真的是我無法想像的。然而跟著老師訓練,卻不太是一件輕鬆的的事情,而是一件“苦差事”,陳老師的指導強調的是不斷的反覆、持續的練習,但為什麼我會把陳老師的吃苦當作吃補呢? 因為與其他聽聞坊間強調拳架招式的太極拳不同,在老師的訓練以及要求之下所增加的肌耐力也是實實在在的。老師指導的基本功法,也打開了我們對身體的認識,知道該怎麼樣鍛鍊並好好使用我們的身體。

 

除了腳筋強健,練習帶給我最大的轉變是心理素質的修煉。太極拳花招不多,純粹的苦功。但我覺得正因為是這麼的單純而反覆,我們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當中感知到自己的身體,更特別的是睡功以及調養生息的等等功法,都不斷的強化了身體與身體的連結,甚至是身體與心靈的連結,而不斷不斷的反覆過程當中得到追求更好、更到位的表現。其中一部分也因為推手的多樣性,我們才能發明新招、琢磨思考對策、再發明新招、再思考對策,在太極之間,周而復始、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