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臥禪(睡功)練腹式呼吸胎息及養丹
更多新聞
高階『撞牆』功法·
撞牆功法
活步推手解秘教學
太極拳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實際案例
要如何煉成”腳腿腰’不動手·虛實分清’尾閭中正。
在台灣的故事(上集) 適中太極學院 陳適當
徐維成學拳心得分享
學太極拳心得分享 徐維成(亞東醫院不分科住院醫師) 114.01.05 我接觸到太極拳與推手,是無心插柳在三年前剛剛來到中國醫內家拳社。畢業後,回到台北工作,因緣際會之下繼續跟老師學習太極拳。在老師的鄭子太極拳裡面都找到了相對應的引子。老師指導的基本功法,也打開了我們對身體的認識,知道該怎麼樣鍛鍊並好好使用我們的身體。 學習太極拳至今快要四年,太極拳易學難精,學的就是最基本的行立坐臥,透過不斷不斷的重複,來強筋健骨,但太極拳同時也寓意深遠,需要配合呼吸,感受全身重心的轉移。練了這一陣子大概三四年的時間,自覺雙腳更加扎實有力氣,其中鄭子太極的獨門功法撞牆功,更幫助我能夠在激烈運動之後,迅速調整呼吸,這調節速度之快,真的是我無法想像的。然而跟著老師訓練,卻不太是一件輕鬆的的事情,而是一件“苦差事”,陳老師的指導強調的是不斷的反覆、持續的練習,但為什麼我會把陳老師的吃苦當作吃補呢? 因為與其他聽聞坊間強調拳架招式的太極拳不同,在老師的訓練以及要求之下所增加的肌耐力也是實實在在的。老師指導的基本功法,也打開了我們對身體的認識,知道該怎麼樣鍛鍊並好好使用我們的身體。 除了腳筋強健,練習帶給我最大的轉變是心理素質的修煉。太極拳花招不多,純粹的苦功。但我覺得正因為是這麼的單純而反覆,我們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當中感知到自己的身體,更特別的是睡功以及調養生息的等等功法,都不斷的強化了身體與身體的連結,甚至是身體與心靈的連結,而不斷不斷的反覆過程當中得到追求更好、更到位的表現。其中一部分也因為推手的多樣性,我們才能發明新招、琢磨思考對策、再發明新招、再思考對策,在太極之間,周而復始、生生不息。喻志明學拳心得分享
太 極 拳 得 分 享 喻志明(撞球國家級教練、太極拳國家級教練)。114.01.01 習練太極拳及教學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但是總感覺缺少了什麽。長久以來,閱讀相關書籍及觀看網路資訊影片,則成為我的日常生活。衆所周知,‘’適中太極推手‘’一直是推手界的常勝將軍,而這更加引起了我對‘’陳適當老師“的關注,所以會在網路上觀看“陳老師‘’的視頻,期盼未來能夠”體用兼備”。 雖然到「適中太極學院一台北分院」跟著“陳適當老師“習練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在“陳老師”對每一個細節都能解說的鉅細靡遺之下,讓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基本功法教學如下: 單脚落胯:強化筋膜、韌帶、膝蓋及胯的穩定性(太極靜功),身形有無中正。 撞牆功:藉由拍打撞擊背部,將體内的濕氣及淤堵拍散。亦可以打開喉嚨的氣門,解決胸悶(横氣填胸)的問題。 行功:在行走移動的過程中,去體悟”輕靈貫串”的感覺。膝蓋不受力,自然可以用的長久没毛病(太極動功)。 拳架:在“太極十要”的基礎下,”節節貫串“是感觸最大的收穫。 還有“熊經”、“空按“等等的各項訓練,都有著息息相關的助益。 “學拳先讀書,拳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當身、心、意都明白,自 然可以“功到渠成”。 以上的感觸收穫不勝枚舉,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好,可以和我們一起“知而行“,因為在這裡,膝蓋痛,或是什麼地方不舒服,都將得到改善,且會越來越健康,達到“太極醫療”的功效。 太極不練功,到老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