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更多新聞
太極拳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實際案例
要如何煉成”腳腿腰’不動手·虛實分清’尾閭中正。
在台灣的故事(上集) 適中太極學院 陳適當
徐維成學拳心得分享
學太極拳心得分享 徐維成(亞東醫院不分科住院醫師) 114.01.05 我接觸到太極拳與推手,是無心插柳在三年前剛剛來到中國醫內家拳社。畢業後,回到台北工作,因緣際會之下繼續跟老師學習太極拳。在老師的鄭子太極拳裡面都找到了相對應的引子。老師指導的基本功法,也打開了我們對身體的認識,知道該怎麼樣鍛鍊並好好使用我們的身體。 學習太極拳至今快要四年,太極拳易學難精,學的就是最基本的行立坐臥,透過不斷不斷的重複,來強筋健骨,但太極拳同時也寓意深遠,需要配合呼吸,感受全身重心的轉移。練了這一陣子大概三四年的時間,自覺雙腳更加扎實有力氣,其中鄭子太極的獨門功法撞牆功,更幫助我能夠在激烈運動之後,迅速調整呼吸,這調節速度之快,真的是我無法想像的。然而跟著老師訓練,卻不太是一件輕鬆的的事情,而是一件“苦差事”,陳老師的指導強調的是不斷的反覆、持續的練習,但為什麼我會把陳老師的吃苦當作吃補呢? 因為與其他聽聞坊間強調拳架招式的太極拳不同,在老師的訓練以及要求之下所增加的肌耐力也是實實在在的。老師指導的基本功法,也打開了我們對身體的認識,知道該怎麼樣鍛鍊並好好使用我們的身體。 除了腳筋強健,練習帶給我最大的轉變是心理素質的修煉。太極拳花招不多,純粹的苦功。但我覺得正因為是這麼的單純而反覆,我們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當中感知到自己的身體,更特別的是睡功以及調養生息的等等功法,都不斷的強化了身體與身體的連結,甚至是身體與心靈的連結,而不斷不斷的反覆過程當中得到追求更好、更到位的表現。其中一部分也因為推手的多樣性,我們才能發明新招、琢磨思考對策、再發明新招、再思考對策,在太極之間,周而復始、生生不息。喻志明學拳心得分享
太 極 拳 得 分 享 喻志明(撞球國家級教練、太極拳國家級教練)。114.01.01 習練太極拳及教學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但是總感覺缺少了什麽。長久以來,閱讀相關書籍及觀看網路資訊影片,則成為我的日常生活。衆所周知,‘’適中太極推手‘’一直是推手界的常勝將軍,而這更加引起了我對‘’陳適當老師“的關注,所以會在網路上觀看“陳老師‘’的視頻,期盼未來能夠”體用兼備”。 雖然到「適中太極學院一台北分院」跟著“陳適當老師“習練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在“陳老師”對每一個細節都能解說的鉅細靡遺之下,讓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基本功法教學如下: 單脚落胯:強化筋膜、韌帶、膝蓋及胯的穩定性(太極靜功),身形有無中正。 撞牆功:藉由拍打撞擊背部,將體内的濕氣及淤堵拍散。亦可以打開喉嚨的氣門,解決胸悶(横氣填胸)的問題。 行功:在行走移動的過程中,去體悟”輕靈貫串”的感覺。膝蓋不受力,自然可以用的長久没毛病(太極動功)。 拳架:在“太極十要”的基礎下,”節節貫串“是感觸最大的收穫。 還有“熊經”、“空按“等等的各項訓練,都有著息息相關的助益。 “學拳先讀書,拳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當身、心、意都明白,自 然可以“功到渠成”。 以上的感觸收穫不勝枚舉,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好,可以和我們一起“知而行“,因為在這裡,膝蓋痛,或是什麼地方不舒服,都將得到改善,且會越來越健康,達到“太極醫療”的功效。 太極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章懿學拳心得分享
學太極拳心得 章 懿(亞東醫院住院實習醫師)113.12.25 我是在中國醫藥大學遇到陳老師,那時同學徐維成邀請我來向老師學拳,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太極拳。至今,學習「適中太極基本功法」已近二年。初學時便是從練習「單腳落胯」與「撞牆功」功法入門。每個人都有自己身弓中體的使用習慣,「撞牆功」令我僵硬的身軀逐漸鬆柔。「撞牆功」的大用處在於能夠放鬆身體的韌帶筋膜,還有幫助內臟臟器按摩。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涵藏著大奧秘。 學太極拳之前我曾練過健身,目的是希望身體能夠健康,並能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經過過一番思考,除了運動以外,我還想促進身體的協調性、改善我的胃食道逆流症狀,還有提升心肺功能。所以轉而學習太極拳,除了要改善身體的狀況外更想要在學拳過程中去發覺太極拳所蘊藏的精髓。 我喜歡陳老師的一句話,「太極生活化,生活太極化」。我開始花很多的時間在練習單腳落胯,把單腳落胯融入我的生活中,看看會有什麼心得和體會?身體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練習過程中,我也開始練習推手。推手像是顆試金石,檢驗我的力量有沒有傳送出去。也正如陳老師說,「練功不發勁,到老都是病」,每一次與前輩們練習推手都是一個能夠繼續精進自己的機會。 再度引用陳老師的話:「所謂無我;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初學乍練,身體不聽使喚,時不時左歪右斜,腿力不支。隨著練習時間的堆疊,我的大腿開始有了能夠支撐身體的强度。陳老師教的太極拳慢慢地改變我的用力習慣,從笨重粗礦氣喘噓噓的練拳方式逐步的進階到能運用太極原理的省力方式。身體變得更敏銳,協調性變得更好,甚至我因為練習太極拳而減重。長久以來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幾乎不再發生。這麼多身體的轉變,都是我兩年前開始向陳老師學習太極拳前所意想不到的。我非常感謝陳適當老師的指導,也十分歡迎您,向陳老師學習太極拳,親自來體會健康,體會太極。楊景閎學拳心得分享
學 太 極 拳 心 得 楊景閎(科技業) 年過半百,近年來心中一直有一個聲音:想學太極拳。也開始關注學拳的一些管道,包含自家樓下廣場有人教太極拳,運動中心及社區大學的太極拳課程也去了解過,但總是無法吸引我,雖然學費都很便宜,但就是覺得並非是我想學的太極拳。 吸引力法則是一件很奇妙的事,當你心中一直想著一件事,它就會發生。也就在今年(2024) 6月30日滑手機看到一則新聞: 適中太極拳學院台北分院揭牌開幕....,看了一下新聞內容,覺得這位太極拳師父好像很厲害,跟他學拳的不是醫生就是教授。查了一下電話,就打電話去了解課程,沒想到電話號碼居然就是陳師父本人。簡單了解上課時間及收費就決定報名學拳。 自7月起至今(2024-12月),學拳已近半年。每周六、日固定跟陳師父學拳。陳師父的教學果然與我之前看到的公園裡的太極拳或者是運動中心、社區大學都不一樣。陳師父注重基本功,循序漸進的教導學員練好基本功,不貪功求快。從最簡單的單腳落跨及撞牆功開始學起。 一開始投入最多時間練習撞牆功,很快掌握到要領,但要做到位卻是很不簡單。反覆不斷的練習,發現每次練撞牆功30分鐘,居然可以緩解我因為脊椎退化(骨刺)造成的長年腰痛。我一直有慢跑的習慣,每當我慢跑完後右後腰總是很不舒服,甚至會疼痛。當發現撞牆功可以緩解我的腰痛,我每次慢跑完都會接著做30分鐘撞牆功來舒緩我的腰痛。 不斷練習基本功,隨著時間過去,在第2個月時,我發現我的腰痛已不再痛,僅剩下痠的感覺,我知道腰痛快要好了,更加有信心勤練基本功,特別是行功和熊經。到了第三個月,腰痠的感覺也沒了,困擾我長年的腰痛居然好了。 自此之後,我養成了習慣每天上班提早到公司,先練30分鐘行功。晚上下班回家後間歇練熊經和撞牆功。慢慢的發現身體的變化越來越多,如超過10年的圓形禿掉髮開始長頭髮,每當換季時手腳起疹子發癢,也開始減緩甚至起疹子的次數越來越少。更神奇的是二周前不知原因的右肩拉傷,導致右手舉高時牽引右肩到脖子都會疼痛, 雖然身體會自然修復,但進展緩慢。當周上課時,陳師父讓我練"空按" 150次,大約40分鐘。當天晚上居然發現右手上舉,肩膀沒那麼痛了,一兩天後,居然右肩疼痛好了大半,僅剩下微微痛感。相信再過幾天就會全好。 陳師父本身每天練拳架、基本功的時間都比每一位學生還長很多。所以陳師父非常了解學生練拳時所遇到的任何問題,也能夠給予正確的指導。真的非常感謝陳師父來台北開分院,並不辭勞苦的每周從彰化北上來教太極拳,希望適中太極學院台北分院規模能越來越大,影響更多人造福更多人。 楊景閎學員 學拳前有皮膚病的雙手和練習6個月後的雙手。 因他長時間在23度C的科技業上班。鄭子太極拳37式
鄭子太極拳37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