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針劑穩定思覺失調症嘉榮助年輕患者重返校園 精神科主治醫師王登五 114.03.14
20歲的小琪(化名)總覺得自己的手機被監控,持續有聽幻覺的困擾,情緒還會莫名的高昂,活動量增加,對日常生活和學業都造成嚴重影響,導致大學課業被迫中斷。父母陪同小琪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精神科就診,經醫師評估,診斷小琪罹患「妄想型思覺失調症」。住院期間,先以藥物控制病況,在病情逐漸穩定後,醫師與小琪討論以「長效針劑」的治療方式接續治療,小琪在了解治療計畫後,同意採用每月注射一次的方式進行,同時也積極參與團體職能治療等精神復健計劃。在幾個月的治療與復健後,小琪的情緒和症狀有顯著改善,不僅恢復自信心,也重拾學習動力順利復學,回到原本的生活軌道。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王登五表示,思覺失調症是重大的精神疾病,會影響患者的思考、情感、認知和行為。根據統計,全球約1%的人口罹患此病,且男女比例約為1:1,通常發病於青春期末期或成年早期。王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的發病原因仍不明確,研究顯示可能與遺傳、環境因素及神經化學變化有關。常見的症狀包括幻覺(多為聽幻覺,患者聽見並非真實存在的聲音)、妄想、思考混亂、情感淡漠、對周遭事物失去興趣及社交退縮等。這些症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人際交往、課業及工作等社會功能。
王登五醫師提到,抗精神病藥物是治療思覺失調症的常見方式,然而許多患者因害怕副作用或缺乏病識感,經常有服藥不規律或自行停藥等情形,導致病情反覆發作。王醫師指出,長效針劑能穩定維持血液中的藥物濃度,提升治療的規律性,減少因漏服藥物導致的復發風險,根據健保署健保資料庫的研究結果,與口服藥物相比,使用長效針劑的患者半年內再住院風險降低6成,急診風險降低4成。此外,週期性施打針劑更具治療隱私性,對有吞嚥困難或藥物代謝問題的患者更加友善,也能減輕照護者的負擔。
嘉榮精神科王登五醫師表示,長效針劑相較於每日口服藥物,能簡化用藥流程,使患者更容易維持規律治療,穩定藥效,有效降低復發及再住院的風險,成為思覺失調症的治療新選擇。特別適合希望穩定病情、維持社交、學業及工作的患者,讓他們能更安心地投入日常生活;此外,長效針劑還能減少服藥時的不適感,提升治療隱私性,降低心理壓力,進而增加患者持續治療的意願。王醫師建議,正在尋求合適治療方式的患者及家屬,可與主治醫師諮詢討論,根據個人需求與病況,評估是否適合使用長效針劑。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配合醫療團隊規律用藥與復健,不僅能穩定病情,更能提升生活品質。正如案例中的小琪,在穩定治療的幫助下,順利回到生活軌道,重拾自信。
更多新聞
糖尿病是眼睛病變的隱形威脅 嘉榮提醒糖友每年一次眼底檢查守護靈魂之窗
糖尿病是眼睛病變的隱形威脅嘉榮提醒糖友每年一次眼底檢查守護靈魂之窗 114.03.08 王小姐是一名35歲的糖尿病患者,儘管她的血糖控制良好,且沒有視力問題,但在一次門診回診時,醫師建議她進行眼底檢查。雖然她並未察覺任何異常,醫師強調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卻可能對視力有所損害。經過眼底檢查,發現王小姐的視網膜已有輕微病變,幸好及時發現,並轉介眼科治療。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吳崇榮表示,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讓很多患者輕忽而未能及時發現病情。然而,高血糖對全身血管的長期影響,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其中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見,且危險的併發症之一。吳主任提到,門診中常有患者詢問:「我的視力沒問題,為什麼還需要檢查眼睛?」事實上,視網膜病變在早期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這使得患者難以察覺,若拖延發現和治療,病情可能會惡化。 吳主任說到,根據統計,每4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位可能發展成視網膜病變,且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發病機率逐年上升,10年後可達60%,20年後高達90%。為了守護「靈魂之窗」的健康,醫師提醒糖尿患者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眼底檢查。嘉榮新陳代謝科對於確診糖尿病,且正在服用血糖藥物的患者,會在門診看診時由醫師評估並開立眼底鏡檢查單,讓患者進行眼底攝影檢查。目前嘉榮糖尿病衛教室的3D全自動眼底攝影機,免去散瞳的麻煩,檢查便捷快速,並由 AI輔助判讀眼底圖,提升診斷準確度。 嘉榮新陳代謝科吳崇榮主任表示,如果眼底檢查結果異常,個管師將協助患者轉介至眼科門診,進行後續的追蹤和治療,避免視網膜病變惡化,降低失明風險;即使檢查結果正常,仍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年一次進行眼底檢查,以保護靈魂之窗。吳主任也提醒糖尿病患者應與醫師共同合作,規律服藥、調整飲食,保持血糖穩定,有效預防併發症,讓糖尿病控制可以更全面、更有效。灣榮教長輩及高齡榮民(眷) 用「三個小撇步來化解三高」享健康
灣榮教長輩及高齡榮民(眷)用「三個小撇步來化解三高」享健康 114.03.06 臺中榮總嘉義暨灣橋分院以愛心及當責的理念,深入社區辦理許多健康促進活動,推廣「預防勝於治療」,增進榮民(眷)及長輩預防保健新知。日前灣橋分院至嘉義縣竹崎鄉紫雲村由家醫部社區健康營造中心葉姿怡護理師,為長輩及高齡榮民(眷)帶來關於「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介紹及寶貴知識,幫助長輩們更好地預防與管理這些健康問題。 臺中榮總嘉義暨灣橋分院家醫部主任陳怡成表示,利用三個小撇步來化解三高,例如:第一招-控制飲食(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三少一高的原則。)、第二招-保持運動(每周至少三次以上,維持每次30分鐘以上的中強度體能運動,散步、騎腳踏車等)、第三招-保持心情愉快(充足的睡眠、親近大自然或曬曬日光浴,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及按時回診,遵從醫囑不亂服藥及不擅自停藥。) 陳怡成主任指出,透過講座提高長者及高齡榮民(眷)對「三高」及平常保健知識,協助長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學習正確的自我監測與管理,從而降低發病風險,提升生活品質。此外,醫院藉由深入社區,還能促進與長者的社交互動,提供心理支持,並增強家庭與社區的健康意識,形成良好的健康管理氛圍。透過這樣的活動,讓銀髮長輩們不用過於擔心三高問題,健康樂活的養老。(圖文/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暨灣橋分院)嘉義榮院推動有品質一對多「住院整合照護服務」 照顧弱勢榮民及低收入戶民眾不遺餘力
嘉義榮院推動有品質一對多「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照顧弱勢榮民及低收入戶民眾不遺餘力 114.02.27 家住嘉義的96歲葉爺爺過年後因病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住院治療,家中僅有73歲年邁的女兒獨自負擔陪病照顧的重任,外科病房護理站主動提供「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諮詢,經過詳細講解後,葉爺爺的女兒決定申請服務,藉由照服人員協助爺爺日常進食、翻身、傷口基本照顧與盥洗,細心且專業,讓葉爺爺的女兒可以暫時卸下照護重擔,放心喘口氣。此外,嘉義榮院為照顧榮民及低收入戶民眾,特別爭取整合照護費用優惠,讓有榮民身分的葉爺爺省下不少看護費用。 嘉義榮院護理部主任張蘭英指出,透過分工與整合模式(Skill-Mixed Model),嘉榮在內科、外科部病房引進照護輔佐人員,取代傳統由家屬或看護陪病的模式,為住院病患提供連續、完整、多元且專業的照護服務。為確保服務品質,嘉榮照護輔佐人員皆需接受完整的在職訓練,並統一配發制服與識別證,確保病人安全與服務專業性。病房團隊透過照護工作分級,使護理人員能夠更專注於專業醫療照護,進一步提升病患醫療品質,促進病患、家屬、照護者、護理師與醫院間的合作與和諧,實現「五好」目標。 張主任進一步說到,「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由健保點數共同支應費用,且嘉義榮院考量不同住院者的經濟狀況,今天特別爭取費用優惠,一般民眾每日新臺幣1,000元,健保註記為榮民身份、低收入戶身分者每日850元,就養榮民每日250元。補助方案不僅大幅減輕經濟負擔,也能使榮民及低收入戶民眾在住院期間,獲得不打折扣的專業照護服務,落實嘉榮「照顧榮民(眷)、促進社區健康」的使命。 嘉義榮院護理部補充說明,病人住院期間,病房將主動向病人及家屬說明此項服務,有需求的鄉親可撥打服務專線(05-2359630轉分機:外科病房5268、5269/內科病房2368、2369)洽詢申請方式。張主任呼籲,照顧長輩並非易事,透過專業人員的協助,不僅使家屬能安心工作與安頓家庭,減輕照護壓力,更能為病患提供更細緻與完善的住院照護,進而提升治療與預後效果。 嘉義榮院院長陳正榮表示,嘉榮積極推動「家屬探病不陪病」的新醫療文化,整合照護服務讓無法時刻守在病患床邊的家屬,能安心將親人交由專業團隊照顧;此舉亦提升健保給付效益與支付效率,實現病人與醫療團隊的雙贏。陳院長進一步說明,自112年通過「住院整合照護服務實施計畫」後,嘉榮持續推動此服務,並透過職場改善機制,不斷強化照護輔佐人員的管理、工作環境與職業教育訓練,提升專業能力,打造友善職場,進一步吸引並留任優秀人才,共同為雲嘉南地區的榮民眷及鄉親提供最優質的住院照護服務。妙齡女高血壓性腦出血 嘉榮醫神經外科-微創內視鏡手術神救援
妙齡女高血壓性腦出血嘉榮醫神經外科-微創內視鏡手術神救援 114.02.18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一名20多歲黃小姐,近日下班後突然單側肢體無力倒地,伴隨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經友人送往中榮嘉義分院,由神經外科醫師李政穎診斷為自發性腦出血,以微創內視鏡腦出血清除術治療處置,經由即時手術處理後,順利轉出加護病房,黃小姐逐漸恢復原先的生活狀態,預後良好。 中榮嘉義分院醫師李政穎表示,近年來台灣隨著醫療進步,高血壓可獲得良好的控制,腦出血的比率已逐年下降,目前35歲以上每10萬人口每年約有73人,佔所有中風患者的22%,但其死亡率則較腦梗塞高出許多,發病一個月內的死亡率約26-30%。自發性腦血管破裂出血,血塊壓迫腦部組織,造成神經損傷,佔腦中風比率約兩成,其中高血壓性腦出血佔了多數,約80%。 依據國健署提供數據說明,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統計111年國人死因,腦血管疾病共計奪走1.2萬人生命,為國人十大死因第5名,換言之,在台灣每42分鐘即有1人死於腦血管疾病。腦中風除了致死率之外,中風所引起的失能及後遺症,更是不容輕忽。 李醫師提到,以微創內視鏡腦出血清除術相較於傳統開顱手術,具有傷口小、術中出血少、降低腦部損傷風險及術後恢復較快等優勢。內視鏡技術能夠提供清晰的視野,幫助醫師精準定位血塊並有效移除,減少對周圍正常腦組織的影響,從而提升患者的預後與生活品質。此手術方式特別適用於特定深部或基底核區域的腦出血患者,能夠在降低手術風險的同時,提高治療成效。 李政穎醫師呼籲民眾,預防自發性腦出血的關鍵在於控制高血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菸與過度飲酒,並定期檢查血壓與血糖等健康指標。若有不適應立即就醫治療。提醒民眾在氣溫變動太大,或天氣寒冷時,本身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等慢性病患要小心防範,常量血壓、控制好血壓、注意保暖問題、多喝水、少喝酒並按時服藥,並遵從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預防。此外,了解自發性腦出血的症狀,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採取應對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圖文/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暨灣橋分院)寒冬+年節飲食雙重夾擊 榮醫提醒高血壓患者當心健康警訊
寒冬+年節飲食雙重夾擊榮醫提醒高血壓患者當心健康警訊 114.02.07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72歲的賴先生在農曆新年與家人團聚,享用各式年節佳餚,如米糕、佛跳牆、炒臘肉等高油高鹽料理。加上寒冬來襲,活動量減少,血壓隨之飆升,讓他的健康亮起紅燈。日前,他突然感到劇烈頭痛、噁心及肩頸僵硬疼痛,意識到情況不對勁,趕緊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科門診看診;經測量發現,賴先生的血壓已高達 200/120 mmHg,確診為高血壓急症,醫師立即給予降壓治療,並安排進一步檢查。所幸在藥物控制下,目前血壓已趨穩定。醫師叮囑他務必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血壓控制得當。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蒲柏瑞表示,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3年統計,台灣20歲以上成人的高血壓盛行率約為26.8%,推估約有529萬人受影響,且隨年齡增長而顯著增加。65歲以上族群的高血壓盛行率更超過50%。此外,男性在50歲前較為常見,而女性的發病率則常在停經後迅速上升。 蒲醫師指出,年節期間,大魚大肉加上應酬飲酒、熬夜作息不規律,使交感神經興奮,容易讓血壓飆升,尤其寒冬更是高血壓及其併發症的高峰期。高齡長者對氣溫變化的適應力較差,低溫會導致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增加中風與心肌梗塞的風險。此外,年節期間常有剩菜反覆加熱的情況,蒲醫師提醒,這些料理原本已調味,再次加熱可能會攝取過量鹽分影響血壓;高油脂的食物多次加熱,也可能產生氧化物質影響血管健康,增加高血壓風險。建議民眾少量烹煮食材,若需加熱,選擇隔水加熱或以微波爐短時間加熱,減少營養流失並降低有害物質產生。 嘉榮家醫科蒲柏瑞醫師貼心提醒,隨著冬季氣溫驟降,高血壓患者及高危險族群需特別留意血壓變化,做好日常保健,養成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並調整生活型態以降低風險。飲食方面,應採取低鹽、低脂飲食,適量增加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香蕉、番茄及深色蔬菜,有助於維持血壓穩定,同時避免過量飲酒,以減少心血管負擔。此外,若出現頭痛、胸悶、四肢無力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及早治療,以防併發症發生,守護自身健康。(圖文/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暨灣橋分院)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打造預防及延緩失能系列課程 雲林榮家長輩開心「動滋動」,健康更有力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打造預防及延緩失能系列課程雲林榮家長輩開心「動滋動」,健康更有力 114.01.10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部及社區營造中心團隊,114年度在雲林榮民之家推出為期12週、每週一次的「預防延緩失能活動」,為長者量身打造豐富課程,涵蓋肌力強化運動、生活功能重建訓練、認知訓練、口腔保健、膳食營養及社會參與等多元內容,期望透過嘉榮高齡醫學的專業課程設計,全方位提升長者身體功能及生活品質,幫助長輩在老化過程中依然健康有活力。第一週的課程榮家超過30位榮民(眷)長輩熱情參與,為老年健康加把勁。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部主任陳怡成醫師指出,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2025年起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超過65歲;另外在國健署統計「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中,「跌倒」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第2位,容易導致年長者長期臥床及死亡風險,因此預防長者跌倒與延緩失能相當重要。陳主任說到,今年嘉義榮院與雲林榮家攜手合作,規劃一系列預防及延緩失能的課程,包含坐姿轉站姿的肌力訓練與平衡力提升,幫助長者減少跌倒風險,並透過規律運動降低慢性病風險,提升健康與生活品質。 在第一週的課程中,由嘉義榮院物理治療師許姿雅向榮民(眷)長輩介紹「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情緒」等維持生活品質的六項能力,協助長輩理解藉由半年一次的評估,及早發現衰退徵兆,及早介入延緩惡化,維護良好的生活品質。許姿雅在活動中帶領爺爺奶奶做椅子操,讓腿腳不便的長輩也能享受肢體伸展的樂趣,動作簡單易學,能鍛鍊四肢及軀幹的力量,也可增強平衡感與身體靈活度許,許多坐輪椅的榮民爺爺反饋自己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今天動一動覺得很舒暢,身體暖起來,也覺得心情特別放鬆。 嘉榮家醫部陳怡成主任表示,對行動不便的長者、輪椅使用者來說,缺乏站立和行走導致下肢骨骼缺乏承重的機會,更容易出現骨質疏鬆、肌肉流失,進一步增加姿勢性低血壓、下肢靜脈血栓和肌肉無力的風險。活動量不足還可能引發腸胃蠕動緩慢、便秘、尿路感染、下肢水腫等身體功能的退化;因此適當的椅子(輪椅)運動,能有效改善這些問題,期望接下來為期12週的「預防延緩失能活動」能讓榮民(眷)長輩們在專業的支持下,擁有快樂、高品質的健康生活。(圖文/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暨灣橋分院)嘉義榮院帶領社區榮民(眷)長輩 透過藝術找回童心
不設限的美嘉義榮院帶領社區榮民(眷)長輩透過藝術找回童心 114.08.18 為了讓長者能從日常生活中接觸藝術、提升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結合忠和長照C據點,辦理「藝術開窗:向大師致敬」系列課程。課程共3場次,分別以梵谷、畢卡索與米羅三位大師為創作靈感,由藝術講師林嘉鈴帶領社區榮民榮及長者們以賞析與手作,喚醒內在創造力,達到活化心靈與預防退化的目標。社區長輩拿著自己創作的成果開心合照,非常有成就感。 嘉榮忠和社區長照C據點負責人洪于婷表示,在課程中,長輩們分別體驗了梵谷《向日葵》的立體黏土塑形、畢卡索抽象拼貼與米羅符號風格的抽象創作。林老師鼓勵大家「不必追求完美」,試著從不完美中感受作品的生命力。創作時,長輩們就好像回到童年,盡情揮灑想像力,並帶著開放心態欣賞彼此的作品,經常會被意外的創意逗得哈哈大笑,現場氣氛溫馨熱絡。透過創作,老年長者不再只是被照顧的對象,而是能主動表達與參與的創作者,也期望在創作的過程中幫助長輩建立自信與成就感。 嘉榮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怡成指出,藝術創作對延緩老化有相當的幫助,不僅能刺激大腦認知功能、降低失智風險,還能幫助穩定情緒、減緩焦慮,讓長者在專注創作的同時,讓情緒有管道釋放,還能活化大腦及手部動作,建立新的興趣和人際參與,減少孤立與無力感,協助長輩們重新體會到自身的能力和價值,是推動活躍老化、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院長陳正榮表示,面對高齡社會的來臨,嘉榮持續深耕社區據點服務,透過藝術、運動、衛教等多元活動,讓榮民(眷)及社區長輩在熟悉的環境中持續學習、自我實現,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成就感與歸屬感。同時,嘉榮也將持續結合醫療專業,提供健康諮詢、血壓量測等服務,打造友善且貼近長者需求的社區長照據點,陪伴榮民(眷)及長輩健康、快樂地邁向樂活人生。愛與希望列車啟程
台灣高鐵公益贈票 愛與希望列車啟程助嘉榮心康復者圓夢迎健康 114.08.15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今(15)日上午在大廳舉辦「高鐵愛心傳溫情,伴康復之友向前行」捐贈儀式。台灣高鐵此次捐贈30張車票,讓嘉榮附設住宿型精神復健機構「清心雅築康復之家」的25位心康復者住民與工作人員,透過高鐵公益贈票,從嘉義到臺北展開一日心康復之旅,協助心康復者融入社區及社會。捐贈儀式由台灣高鐵嘉義站站長朱立中出席贈票,由嘉榮副院長蔡政翰代表受贈,並回贈高鐵感謝狀,捐贈活動溫馨感人。 嘉榮心康復者為感謝台灣高鐵,在捐贈活動中特別帶來自創的表演「夏日初體驗」,用音樂與舞蹈訴說他們重拾自信健康的故事,及到台北健康之旅的喜悅外,更表達對高鐵的謝意。對於心康復者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段旅程,更是心康復者融入社區及社會的生活學習的開端。 嘉榮副院長蔡政翰說到,非常感謝台灣高鐵的公益善行,協助這些心康復者邁向健康美好的未來。蔡副院長指出,此次高鐵公益行動是一場心與心之間真誠的連結與深刻的鼓舞,感謝台灣高鐵以實際行動傳遞溫暖,讓心康復者感受到被看見、被肯定的力量,也傳遞出心康復者有能力、有價值的正向形象,未來也期待更多企業與資源投入,共同建構多元共融、友善包容的社會。 台灣高鐵嘉義站站長朱立中說到,台灣高鐵長期投入公益活動,今日高鐵攜手嘉義榮院,以具體行動協助心康復者融入社區及社會。台灣高鐵秉持提供旅客安全、快速的運輸服務外,期待「成為引領進步、創造美好的生活平台」的願景。站長朱立中致詞時表示,高鐵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傳遞希望與愛的平台,今日期盼透過贈票公益行動,鼓勵心康復者勇敢走出熟悉環境、探索更多生活的可能,這不僅是一次搭乘體驗,更象徵著「社會的靠近」,高鐵期盼每一趟列車,都載著更多人前往希望與夢想的目的地。 清心雅築康復之家負責人施怡伶分享,這場出遊不只讓住民暫時離開熟悉的環境,更打開他們封閉已久的心門。這次共有25位心康者參與,活動預計8月19日出發,其中18位心康復者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搭乘高鐵,參加活動的心康復者小玲開心的說到:「沒想過自己也能坐上高鐵,像一般人一樣旅行。謝謝高鐵幫我們圓夢,讓我們相信自己可以被接納,也值得被愛。」;而參加的華華(化名)興奮地說:「生病後已經20多年沒離開嘉義,這次搭高鐵真的像做夢,彷彿又找回那個自由自在的自己,謝謝高鐵。」 嘉榮精神部主任司徒彗真補充說明,這次旅行對他們而言,不只是放鬆,更是一種「社會接住他們」的具體體驗,感謝許許多多的公益團體及企業。司徒主任表示「清心雅築」自民國100年設立以來,致力於協助精神障礙者重建自信與生活技能,透過多元復健計畫與社區融合,已有多位住民透過醫療團隊的協助與復健,及嘉義高鐵等這樣的優質企業的支持,加上心康者自身、家屬的努力,使得心康復者迎向健康,可以回到社區及社會,目前已有心康復者在就業服務站、醫院、食品工廠等穩定就業。 嘉榮院長陳正榮表示,這次活動讓心康復者感受到「被看見」的感動與力量,這不只是一張車票,而是一份社會的鼓勵與接納,期盼有更多資源與企業加入,為弱勢族群點亮生活的出口,讓「共融社會」成為我們共同實現的方向。